麻纤维松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032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麻纤维松麻机,属于纤维开松机械技术领域。它包括机架、扒松辊筒体、扒松辊、进料斗、下料辊、喂料罗拉。优点:由进料斗引入的麻纤维自淌料板淌至下料辊,由喂料罗拉喂给扒松辊,由扒松辊上的耙齿有效地扒松,经出料口引出,整个过程不会对纤维造成撕捣粉碎性破坏;下料辊、喂料罗拉、扒松辊大体上呈自上而下配置,有利于提高扒松辊上的耙齿的扒取效率,无需由人工进行松麻,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和改善作业环境;能为后道的烘干缩短时间,并且节能25%以上。(*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麻纤维松麻机,用于对经脱胶、清洗、轧压后处于饼块状态的麻纤维在送入烘干机烘干之前的开松,属于纤维开松机械

技术介绍
麻纤维,例如亚麻、罗布麻、苎麻、尤其是黄麻在脱胶(去除色素和木原素杂质)、清洗、轧压后,纤维中的含潮率较高,通常在30-40%左右,而且处于饼块状态。因此,如果将如此高的含潮率的麻纤维送入烘干机烘干,其烘干效果、效率必然俱差,会造成烘干时间的延长和能源的严重浪费。特别是,不规则的麻纤维一经轧机轧压后,结成饼块的程度十分严重,经烘干机烘干后,往往表现为表面能满足烘干要求,但里面的含潮率依然居高,无法付诸后道的工序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或许不假思索地认为,可以通过开松机开松来弥补,对于开松机,不论在中国专利文献中,还是在实际的厂商生产中均有见诸。例如(A).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10165A公告有开松机;(B).中国专利CN2223300Y公开有纤维分解开松机;(C).中国专利CN87200511U授权公告有麻短纤维开松机;(D).中国专利CN2440822颁布有一种用于药棉生产的湿棉开松机,等等。上述文献(A).属于无纺机械设备,所针对的开松对象是天然和/或人造纤维,这种纤维是具有良好蓬松度的干品,不存在潮湿的饼块状。如果用这种结构的开松机开松,那么会将整块整块的饼块状麻纤维囫囵吞枣般地锲入机内即刻造成堵塞。对此,可以从该专利的粗开松辊上的三角齿钉的犬牙交错状设置和精开松辊上的钉齿的密集排布以及分别用于将纤维喂至粗、精开松辊的各自配成对的第一、第二喂料罗拉的设置得以理解。上述文献(B).虽然能对成幅的纤维织物或皮质边角料的纤维分解开松,但其针对的是已被限定了厚度的且同样为干品的材料的撕松。如果将它用来开松饼块状的潮湿麻纤维,会产生人们并不希望的并且还是力图避免的诸如将麻纤维撕断乃至捣碎的问题;及,一个差速辊分别与一、二、三级分解开松齿辊作用于潮湿麻纤维时,同样会遇到文献(A).的堵塞问题,造成闷车(机),烧损电机,甚至还会引发更大隐患。上述文献(C).针对于干品且长度为50mm以下的麻纤维的开松虽能胜任,但对于轧压后的含潮率颇高且长度较长的麻纤维则无能为力。例如,将饼块状的麻纤维从该专利所推荐的一对罗拉中喂及前一个刺辊后会淤积在后一个刺辊与前一个刺辊之间的尘笼中,而且还会缠死刺辊不能动弹,造成闷车停机。上述文献(D).的结构,原料从进入至引出所经过的路途冗长且起伏曲折变化多,靠均棉打手、剥棉罗拉以抓取或称搔取式来体现对含浸药液后的长度极其有限的湿棉定量地一薄层一薄层地剥取。因而不仅对含潮率高的呈饼块状结合着的麻纤维的开松无法适丛,而且在结构上没有可借鉴的启示。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尚无合适的能有效地对经脱胶、清洗、轧压后的含潮率在30-40%左右的并且处于饼块状状态的麻纤维进行开松的开松装置,因此,只能或以延长烘干时间、牺牲能源为代价来弥补缺憾;或以投入大量人力来松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对轧压后含水率高并呈饼块状结合的麻纤维无需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人工松麻而可有效地扒松的、既不会损及纤维、也不会造成机内淤塞的、有利于为后道的烘干省时节能的麻纤维松麻机。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麻纤维松麻机,它包括一机架1;一具出料口31的扒松辊筒体3,固设在机架1上;一扒松辊4,两端枢置于扒松辊筒体3上,其中的一端联结有扒松辊电机42,扒松辊4中部位于扒松辊筒体3的筒腔内,在扒松辊4的辊体上固设有至少两列彼此相间隔的耙齿41,每列上的耙齿41之间也彼此间隔;一进料斗2,固定在筒体3的顶部,与筒体3的筒腔相通,该进料斗2的内壁上延设有一淌料板21;一下料辊5,两端枢置在进料斗2上,并对应于淌料板21的下方,且在伸展到进料斗2的斗壁外的一对下料辊轴头上分别连结有下料辊电机51和固设有下料辊传动带轮52,下料辊传动带轮52上套设有传动带521;一喂料罗拉6,枢置在进料斗2的底部,并且对应于下料辊52之下方,该喂料罗拉6的一个轴头上固设有罗拉传动带轮62,罗拉传动带轮62与传动带521相连结。本技术所述的耙齿41的列数为2至10列,彼此与等间距分隔。本技术所述的耙齿41的列数为3至8列,彼此与等间距分隔。本技术所述的耙齿41的列数为6列,彼此与等间距分隔。本技术所述的淌料板21以倾斜状态地延设在进料斗2的内壁上。本技术所述的下料辊传动带轮52为皮带轮、链轮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所述的传动带521为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所述的罗拉传动带轮62为皮带轮、链轮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所述的出料口31延设在扒松辊筒体3的长度方向的侧部。本技术所述的出料口31延设在扒松辊筒体3的长度方向的侧部偏一端。本技术结构的优点由进料斗2引入的麻纤维自淌料板21尚至下料辊5,由喂料罗拉6喂给扒松辊4,由扒松辊4上的耙齿41有效地扒松,经出料口31引出,整个过程不会对纤维造成撕捣粉碎性破坏;下料辊5、喂料罗拉6、扒松辊4大体上呈自上而下配置,有利于提高扒松辊4上的耙齿41的扒取效率,无需由人工进行松麻,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和改善作业环境;能为后道的烘干缩短时间,并且节能2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应用实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见图1,在机架1的上部通过焊接或铆接或其它类似的固定方式固定筒体3,本专利中,对于机架1的形状和具体构造没有必要予以限定,只要能满足将扒松辊筒体3固定在其顶部即可,机架1的材料优选为金属,底部可通过螺栓之类的紧固件与车间地地坪上的预埋件相固定。在扒松辊筒体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且靠一端部位处延设出一个用于将扒松辊筒体3的筒腔内的麻纤维引出的出料口31。在使用时,出料口31上对接有输麻风机8(图2示),由输麻风机8将筒腔内的由扒松辊4扒取的麻引出。扒松辊4通过其两端的一对辊轴轴头并且分别借助于第三轴承座43而枢置在扒松辊筒体3的两端壁体上,由图见,其中的一端的辊轴轴头上联结有扒松辊电机42。当扒松辊电机42接通电源工作时,便带动扒松辊4旋转,由扒松辊4上的耙齿41扒取麻纤维。耙齿42在扒松辊4的长度方向配置2至10列,优选地为3至8列,最好地为6列(见图2示)。各列耙齿41之间的间距保持相等,并且对于同一列上的耙齿42也彼此保持一定的间距。进料斗2上部扩口,而下部窄缩,进料斗2焊接或铆接在扒松辊筒体3上,进料斗2的斗腔应当是与扒松辊筒体3的筒腔相通的。在进料斗2的一侧内壁上以倾斜方式地延接有一枚淌料板21,该淌料板21即为淌麻板,其长度与进料斗2的长度相一致,以便由其将麻纤维淌引到位于其下方的下料辊5上。下料辊5的两端的辊轴轴头通过第一轴承座53而枢置于进料斗2的一对壁体上,在两端的辊轴轴头中的其中一个轴头(图示的右端)联结下料辊电机51,而另一个轴头(图示的左端)固定下料辊传动带轮52,下料辊传动带轮52上套设传动带521的一端,而传动带521的另一端套置到固定于喂料罗拉6的辊轴轴头上的罗拉传动带轮62上。喂料罗拉6同样由一对第二轴承座61而枢置于进料斗2的近底部,更具体地讲枢置于下料辊5的下方部位。对于下料辊传动带轮52、罗拉传动带轮62,既可以使用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麻纤维松麻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机架(1);一具出料口(31)的扒松辊筒体(3),固设在机架(1)上;一扒松辊(4),两端枢置于扒松辊筒体(3)上,其中的一端联结有扒松辊电机(42),扒松辊(4)中部位于扒松辊筒体(3)的筒腔内,在扒松辊(4)的辊体上固设有至少两列彼此相间隔的耙齿(41),每列上的耙齿(41)之间也彼此间隔;一进料斗(2),固定在筒体(3)的顶部,与筒体(3)的筒腔相通,该进料斗(2)的内壁上延设有一淌料板(21);一下料辊(5),两端枢置在进料斗(2)上,并对应于淌料板(21)的下方,且在伸展到进料斗(2)的斗壁外的一对下料辊轴头上分别连结有下料辊电机(51)和固设有下料辊传动带轮(52),下料辊传动带轮(52)上套设有传动带(521);一喂料罗拉(6),枢置在进料斗(2)的底部,并且对应于下料辊(52)之下方,该喂料罗拉(6)的一个轴头上固设有罗拉传动带轮(62),罗拉传动带轮(62)与传动带(521)相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忠张熙明曹宝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