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环保存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994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植物环保存米器,其主体包括存米区域和出米区域,存米区域设置于出米区域上方并定位成靠近主体顶部,由多个竖向隔板分隔成多个子存米区域,存米区域的侧壁为三层结构,内层为第一黄麻纤维板,中间层为一对无纺布,外层为第二黄麻纤维板,所述一对无纺布之间填充山苍子颗粒;出米区域设置于存米区域下方并定位成靠近主体底部,出米区域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米口,出米区域与存米区域通过多个横向隔板隔离,每一子存米区域配备一横向隔板,多个横向隔板中的每一个横向隔板是可动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存米器,采用天然植物纤维制造,无毒环保,山苍子具有良好的防霉功效,有利于大米的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存米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存米区域的由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存米器。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袋顶部通常是敞开的,消费者可利用细绳等物件对其扎口来保证粮食不受外界的污染,但是每次取用均需解开细绳,十分麻烦。一旦存储不当,粮食会腐败或霉变。局部粮食的腐败/霉变将快速感染至整个粮袋,使整袋粮食不再具有可食用性。现有的存米桶通常采用聚乙烯材料为壳体,整体密闭结构,取用大米时需将桶盖打开,这样一来,每次取用大米时,桶内大米均需要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到米内,条件适当时,大米产生黄曲霉,发生霉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植物环保存米器,其主体包括存米区域和出米区域,所述存米区域设置于所述出米区域上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顶部,由多个竖向隔板分隔成多个子存米区域,存米区域的侧壁为三层结构,内层为第一黄麻纤维板,中间层为一对无纺布,外层为第二黄麻纤维板,所述一对无纺布之间填充山苍子颗粒;所述出米区域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存米区域下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底部,所述出米区域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米口,所述出米口位于所述出米区域的沿其延伸方向的端处,所述出米区域与所述存米区域通过多个横向隔板隔离,每一子存米区域配备一横向隔板,所述多个横向隔板中的每一个横向隔板是可动的。优选地,所述出米口靠近所述主体底部设置。优选地,所述横向隔板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运动。优选地,所述存米器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之上。优选地,所述三层结构热压结合。优选地,所述一对无纺布上布置多条经线和纬线,所述一对无纺布通过其上布置的多条经线和纬线的接合而结合,所述山苍子颗粒填充于所述多条经线和纬线限定的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经线和纬线是尼龙线。优选地,所述第一黄麻纤维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黄麻纤维板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米器,存米器的整个存米区域被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存米区域,各个单独的存米区域彼此隔离,这样,即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存米区域内的大米受到污染,也不会对剩余的存米区域内的大米造成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米器主要由黄麻纤维板构成,两层黄面纤维板之间设置装有山苍子的无纺布,在保证吸湿和透气的前提下还具有防霉的功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植物环保存米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植物环保存米器的侧向示意图。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植物环保存米器的存米区域的层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植物环保存米器的无纺布的经线和纬线的布置示意图。图中:1-存米区域;2-出米区域;3-出米口;4-提手;7-把手;9-开口;11-第一子存米区域;16-第六子存米区域;51-第一竖向隔板;55-第五竖向隔板;61-第一横向隔板;66-第六横向隔板;661-弯折部;662-止挡件;81、83-黄麻纤维板;82-无纺布;821-经线;822-纬线。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植物环保存米器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存米器其主体包括存米区域1和出米区域2。其中存米区域1设置于出米区域2的上方并靠近主体顶部。存米区域1由隔板分隔成若干子存米区域。本文中,存米区域1由五个竖向隔板和六个横向隔板分隔成六个子存米区域。为了叙述的简便性,仅仅对第一子存米区域11、第六子存米区域16和第一竖向隔板51、第五竖向隔板55以及第一横向隔板61、第六横向隔板66进行标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推及另外四个子存米区域具有相同的容积和作用。第一子存米区域11和第六子存米区域16分别通过第一竖向隔板51和第五竖向隔板55以及第一横向隔板61和第六横向隔板66分隔而成,大体沿存米器的主体纵向地形成,各子存米区域可盛装100g大米。对于一般家庭来说,100-200g大米可烹制至少一次饭食。出米区域2设置于存米区域1的下方并靠近主体底部,该出米区域2沿水平方向延伸,即沿存米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延伸。出米区域2与存米区域1之间设置横向隔板,横向隔板数量为六个,第一横向隔板61位于第一子存米区域11底部,第六横向隔板66位于第六子存米区域16底部,以此类推。每一子存米区域配备一横向隔板。横向隔板将出米区域2与存米区域1隔离开。图2为本专利技术存米器的侧向示意图。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为了清楚显示各部件,图3显示了沿图2中B-B线的截面。以第六子存米区域16为例,第六横向隔板66具有大体平的形状,其一端固定连接把手7,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661。通过向把手7施加外力,能够迫使第六横向隔板66沿存米器主体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出米区域2与第六子存米区域16连通或隔离开。具体地,存米器主体的靠近把手7一侧的侧壁设有开口9,第六横向隔板66穿过开口9并到达与把手7相对的另一侧的侧壁,开口9的高度稍大于第六横向隔板66的厚度且小于第六横向隔板66的厚度与弯折部661的高度之和,使得既可以拉动把手7使第六横向隔板66沿存米器主体的宽度方向运动又能够保证即使向外拉动把手7至最大,也不会将第六横向隔板66全部拉出。存米器主体的与把手7相对的另一侧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部,可以容纳第六横向隔板66的弯折部661。进一步地,该容纳部的底部部分向上形成止挡件662,止挡件662与侧壁容纳部最深处之间的距离大于弯折部661的宽度,从而使得弯折部661能够容纳在侧壁容纳部内并由止挡件662限制其动作。弯折部661与止挡件662相配合从而第六横向隔板66能够作为第六子存米区域16的底部稳定地承受来自第六子存米区域16内粮食的压力而不会轻易脱落。止挡件662可稍稍变形。出米口3设置在出米区域2上并位于出米区域2的端处,靠近主体底部设置。出米口3通过合页(未示出)及与该合页相连的片材(未示出)设置成可开闭的且一般为常闭状态。闭合时,片材与存米器主体的侧壁紧密配合,防止外部蚊蝇或其他污染源接触出米区域2。当出米区域2内落有大米且使用者倾斜存米器使出米区域2内的大米运动到出米口3进而对出米口3产生压力时,在合页的作用下片材向外开启允许大米倒出。由于合页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存米器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手4,方便使用者提起存米器和/或倾倒出米区域2中的大米。图4为本专利技术存米器的存米区域的层结构的示意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米器,其主体的存米区域1的侧壁为三层结构,内层为黄麻纤维板81,中间层为一对无纺布82,外层为黄麻纤维板83,一对无纺布82之间填充山苍子颗粒(未图示)。黄麻纤维板81、83由黄麻纤维压制而成,黄麻纤维能够吸收水分,保持大米的干燥。并且,黄麻纤维还具有良好的抑制菌性,保持大米的新鲜度。黄麻纤维板81的厚度小于黄麻纤维板83的厚度,其接触大米的一面做得平滑,避免磨损大米。黄麻纤维板81中的蓬松的黄麻纤维允许山苍子的挥发油在其两侧流动,维持长效的防霉效果。图5为本专利技术植物环保存米器的无纺布的经线和纬线的布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一对无纺布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植物环保存米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环保存米器,其主体包括存米区域和出米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米区域设置于所述出米区域上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顶部,由多个竖向隔板分隔成多个子存米区域,存米区域的侧壁为三层结构,内层为第一黄麻纤维板,中间层为一对无纺布,外层为第二黄麻纤维板,所述一对无纺布之间填充山苍子颗粒;所述出米区域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存米区域下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底部,所述出米区域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米口,所述出米口位于所述出米区域的沿其延伸方向的端处,所述出米区域与所述存米区域通过多个横向隔板隔离,每一子存米区域配备一横向隔板,所述多个横向隔板中的每一个横向隔板是可动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环保存米器,其主体包括存米区域和出米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米区域设置于所述出米区域上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顶部,由多个竖向隔板分隔成多个子存米区域,存米区域的侧壁为三层结构,内层为第一黄麻纤维板,中间层为一对无纺布,外层为第二黄麻纤维板,所述一对无纺布之间填充山苍子颗粒;所述出米区域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存米区域下方并定位成靠近所述主体底部,所述出米区域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米口,所述出米口位于所述出米区域的沿其延伸方向的端处,所述出米区域与所述存米区域通过多个横向隔板隔离,每一子存米区域配备一横向隔板,所述多个横向隔板中的每一个横向隔板是可动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环保存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米口靠近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葛市英达麻纺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