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935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之间填充保温棉,其特征是:所述内筒的两头翻圆边,所述内筒的进气段端部与进气端盖满焊。所述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所述内筒进气段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使净化器更容易升温到催化剂反应的起燃温度;并且不影响整体的安装,加工成本低,加工效率高。

Internal heat preservation structure of cylinder tail gas post treatment packa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ube type tail gas post treatment package internal 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inner tube and outer barrel, and filled with heat insulation cotton between inner cylinder and outer cylind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wo ends of the inner cylinder turn round, and the end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fully welded with the intake end cover.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are arranged in the coaxial line. The gap between the inner cylinder inlet section and the outer cylinder is uniform.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is reasonable, making the purifier more easily heating up to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atalyst reaction; and it does not affect the whole installation, the processing cost is low, and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属于尾气后处理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冷车阶段,由于汽车催化剂未到达氧化还原反应的起燃温度,所以在冷车阶段,催化剂活性较差,转化效率低下。通常汽车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为250-350℃,正常工作温度为400-800℃。冷车阶段,由于气缸壁较冷,燃烧不完全而产生大量的CO、HC等有害物质。通常,我们检测尾气时,都是以热车怠速进行检测,这个检测方法是不严谨的。因为冷车阶段排放的有害物质占到整个排放阶段的50%以上,而且排放水平与发动机的工况息息相关,急踩油门时燃烧不完全就会使有害物质的排放增加,这是怠速检测时体现不出来的。随着排放水平的越来越严苛,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冷车阶段的排放,并将其纳入检测范围,使得对尾气后处理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常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降低冷车阶段排放,一个从催化剂入手,调整催化剂配方,尤其是助催化剂的配方,来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使得催化剂在相对低温的环境下就能高效的净化尾气。但是仍有很大瓶颈,起燃温度在250℃以下很困难。所以现阶段常从封装结构入手,在相应的封装结构上增加保温结构,使后处理位置能够快速升温。筒式结构常采用的保温结构为外保温和内保温结构。外保温结构为隔热罩式结构,如图1、图2所示,2为保温棉、4为外筒、5为隔热罩。外保温结构有以下几个缺点:1、生产上为了保证隔热罩加工完后的一致性,材质选用价格高而且强度低的镀铝板;2、由于增加隔热罩,筒体外圆有突起,影响后处理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布局;3、隔热罩常加在筒体的前边,这样一来前面的安装抱箍只能往后偏移,不利于安装抱箍对振动的抑制,安装强度低;4、隔热罩焊接必须先手工点焊再机器人自动焊接,效率只有常规的50%左右;5、由于是外保温,隔热罩凸起,行车的时候与气流不断对流,而且隔热罩又是断焊,保温效果不如内筒式结构。由于外保温结构缺点较多,现在都往内保温结构发展。如图3、图4所示,常见的内保温结构都是增加单侧翻边内筒3,内筒3和外筒4间加入保温棉2,内筒3不翻边的一侧与进气端盖1满焊。这种结构有以下几种缺点:1、筒体直边与端盖焊接,由于有些端盖表面形状不均匀,容易产生烧烛甚至烧穿现象;2、端盖翻边不能过长,内筒直径不能过大,不然焊枪与翻边干涉,无法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结构合理,使净化器更容易升温到催化剂反应的起燃温度;并且不影响整体的安装,加工成本低,加工效率高。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之间填充保温棉,其特征是:所述内筒的两头翻圆边,所述内筒的进气段端部与进气端盖满焊。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内筒进气段与外筒之间的间隙均匀。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保温结构为内保温,相对于外保温,保温效果好,成本低,整体焊接加工速度快,不影响安装抱箍的分布;(2)本专利技术的内筒采用两头翻边,内筒与外筒焊接工艺,内筒与外筒的间隙均匀,避免了原内筒与端盖焊接产生的烧烛和焊穿风险,焊后美观度更好。而且焊接速度比原来提升了2倍,也不需靠考虑端盖和内筒设计时端盖翻边过长和内筒过大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端盖不需再设计与内筒配合的定位槽,端盖更易成型,加工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外保温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A放大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内保温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B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C放大图。附图标记说:1-进气端盖、2-保温棉、3-内筒、4-外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5、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包括内筒3和外筒4,内筒3和外筒4之间填充保温棉2,内筒3的两头翻圆边,内筒3的两头翻圆边之后内筒3能够锁紧保温棉2,又能很好的进入外筒4,保持与外筒4的同轴度;所述内筒3进气段与外筒4之间的间隙均匀,更容易焊接,不会出现烧蚀和焊穿现象;所述内筒3的进气段端部与进气端盖1满焊。本专利技术所述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相对于传统外保温结构,保温效果好,成本低,整体焊接加工速度快,不影响安装抱箍的分布。相对于传统内保温结构,避免了原内筒与端盖焊接产生的烧烛和焊穿风险,焊后美观度更好。而且焊接速度比原来提升了2倍,也不需靠考虑端盖和内筒设计时端盖翻边过长和内筒过大的问题。端盖不需再设计与内筒配合的定位槽,端盖更易成型,加工成本更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包括内筒(3)和外筒(4),内筒(3)和外筒(4)之间填充保温棉(2),其特征是:所述内筒(3)的两头翻圆边,所述内筒(3)的进气段端部与进气端盖(1)满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式尾气后处理封装内保温结构,包括内筒(3)和外筒(4),内筒(3)和外筒(4)之间填充保温棉(2),其特征是:所述内筒(3)的两头翻圆边,所述内筒(3)的进气段端部与进气端盖(1)满焊。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健段一军郭一博贡豪朱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