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87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包括橡胶衬套、左吊件和右吊件,所述橡胶衬套包括外套管、橡胶体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通过橡胶体连接,所述橡胶体的右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分别与第一过渡斜面和第二过渡斜面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斜面设在外套管和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斜面设在内套管和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过渡斜面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对称布置在橡胶体上,所述通槽包括缓冲通槽支撑通槽,所述左吊件包括左吊耳、左挡板和左塞柱,所述左吊耳固定在左挡板左侧,所述左塞柱固定在左挡板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耐用度高,利于推广。

A rear control arm series rubber bus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control arm series rubber bushing, which comprises a rubber bushing, a left hanging piece and a right hanging piece. The rubber bushing includes a coat tube, a rubber body and an inner casing. The outer sleeve and the inner casing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rubber body, and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rubb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groove. Do not connect with the first transition slope and the second transition slope. The first transition slop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outer sleeve and the first grooves. The second transition slop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casing and the first groove.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transition slope are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slot. The through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rubber body and the through slot package is arranged. The left hanger is fix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left baffle, and the left plug column is fix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eft baffle.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strong in practicality, high in durability and good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为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
技术介绍
在衬套的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摩擦而造成的零件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而橡胶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作用力下能产生较大的形变,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因此在零件中加入橡胶,能够很好的保证了零件的耐用度与使用寿命,而且橡胶能够减缓冲击和振动,降低噪音,增加舒适性。众所周知,橡胶的弹性特征和橡胶在加工切屑时容易产生粉末的原因,现有的技术中,产生的粉末和灰尘容易聚集在凹槽内,不易清除,会导致橡胶制品的不良,严重的浪费橡胶资源,同时,含有橡胶成份的橡胶衬套报废件不仅污染环境,高报废率增加了工厂制造橡胶的频率,加深了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而且橡胶衬套在使用过程中因热胀冷缩、以及长期的受力,橡胶内部容易产生鼓泡的现象,导致橡胶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而橡胶结构一旦破环,橡胶衬套就会失效,从而降低橡胶衬套的使用寿命,橡胶衬套过短的使用寿命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包括橡胶衬套、左吊件和右吊件,所述橡胶衬套包括外套管、橡胶体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通过橡胶体连接,所述橡胶体的右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分别与第一过渡斜面和第二过渡斜面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斜面设在外套管和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斜面设在内套管和第一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过渡斜面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对称布置在橡胶体上,所述通槽包括缓冲通槽支撑通槽,所述左吊件包括左吊耳、左挡板和左塞柱,所述左吊耳固定在左挡板左侧,所述左塞柱固定在左挡板右侧,所述右吊件包括右吊耳、右挡板和右塞柱,所述右吊耳固定在右挡板左侧,所述右塞柱固定在右挡板右侧。优选的,所述左吊耳、右吊耳上均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右吊耳与右挡板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橡胶体的左端面为波浪纹形状。优选的,所述缓冲通槽个数位三个,所述支撑通槽分别将缓冲通槽连接。优选的,所述左塞柱和右塞柱前端分别倒有倒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通槽对称布置在橡胶体上,所述通槽包括缓冲通槽支撑通槽,且缓冲通槽个数位三个,支撑通槽分别将缓冲通槽连接,能够避免橡胶内部容易产生鼓泡的现象。2.通过设置的第一凹槽和通槽,能够将加工产生的粉末和灰尘容易排出,防止出现不良情况,避免资源浪费。3.通过设置有的左吊件和右吊件,减少轮毂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和振动,降低噪音,增加舒适性,两端通过接茬连接,降低成本,使用方便,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4.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耐用度高,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的右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的左吊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的右吊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套管,2-外套管,3-左吊件,4-右吊件,5-橡胶体,6-通孔,7-橡胶衬套,22-第一过渡斜面,23-第一凹槽,24-通槽,25-支撑通槽,26-缓冲通槽,27-第二过渡斜面,31-左吊耳,32-左挡板,33-左塞柱,41-右吊耳,42-右挡板,43-第二凹槽,44-右塞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包括橡胶衬套7、左吊件3和右吊件4,所述橡胶衬套7包括外套管2、橡胶体5和内套管1,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1通过橡胶体3连接,所述橡胶体5的右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3两侧分别与第一过渡斜面22和第二过渡斜面27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斜面22设在外套管2和第一凹槽23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斜面27设在内套管1和第一凹槽23之间,所述第一凹槽23和第二过渡斜面27上开设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对称布置在橡胶体5上,所述通槽24包括缓冲通槽26和支撑通槽25,所述左吊件3包括左吊耳31、左挡板32和左塞柱33,所述左吊耳31固定在左挡板32左侧,所述左塞柱33固定在左挡板32右侧,所述右吊件4包括右吊耳41、右挡板42和右塞柱44,所述右吊耳41固定在右挡板42左侧,所述右塞柱44固定在右挡板42右侧。所述左吊耳31、右吊耳41上均设有通孔6,所述右吊耳41与右挡板42连接处设有第二凹槽43,便于使用,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所述橡胶体1的左端面为波浪纹形状,能够有更好的减震效果;所述缓冲通槽26个数位三个,所述支撑通槽25分别将缓冲通槽26连接,能够有效的防止橡胶在使用过程中因热胀冷缩、长期的受力,导致橡胶内部出现鼓泡的现象发生,延长了橡胶衬套的工作寿命,进而达到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效果;所述左塞柱33和右塞柱44前端分别倒有倒角。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包括橡胶衬套(7)、左吊件(3)和右吊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衬套(7)包括外套管(2)、橡胶体(5)和内套管(1),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1)通过橡胶体(5)连接,所述橡胶体(5)的右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3)两侧分别与第一过渡斜面(22)和第二过渡斜面(27)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斜面(22)设在外套管(2)和第一凹槽(23)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斜面(27)设在内套管(1)和第一凹槽(23)之间,所述第一凹槽(23)和第二过渡斜面(27)上开设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对称布置在橡胶体(5)上,所述通槽(24)包括缓冲通槽(26)和支撑通槽(25),所述左吊件(3)包括左吊耳(31)、左挡板(32)和左塞柱(33),所述左吊耳(31)固定在左挡板(32)左侧,所述左塞柱(33)固定在左挡板(32)右侧,所述右吊件(4)包括右吊耳(41)、右挡板(42)和右塞柱(44),所述右吊耳(41)固定在右挡板(42)左侧,所述右塞柱(44)固定在右挡板(42)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控制臂系列橡胶衬套,包括橡胶衬套(7)、左吊件(3)和右吊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衬套(7)包括外套管(2)、橡胶体(5)和内套管(1),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1)通过橡胶体(5)连接,所述橡胶体(5)的右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3)两侧分别与第一过渡斜面(22)和第二过渡斜面(27)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斜面(22)设在外套管(2)和第一凹槽(23)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斜面(27)设在内套管(1)和第一凹槽(23)之间,所述第一凹槽(23)和第二过渡斜面(27)上开设有通槽(24),所述通槽(24)对称布置在橡胶体(5)上,所述通槽(24)包括缓冲通槽(26)和支撑通槽(25),所述左吊件(3)包括左吊耳(31)、左挡板(32)和左塞柱(33),所述左吊耳(31)固定在左挡板(32)左侧,所述左塞柱(33)固定在左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江勇曾昭胜周德文杨泽安姚秀全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拓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