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38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纤维及由自然膨松性改善了的纺丝成网纤维或切断纤维制造的无纺织物。所述聚丙烯纤维是用sPP及iPP混合物制造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纤维和用自然膨松性改善了的纺丝成网(spunlaid)纤维或短(staple)纤维制造的无纺织物。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可在低温下热粘结且最终织品的“手”感平滑的纤维。多年来,聚丙烯在作为纤维及纱线,尤其在无纺织物方面有了重要的应用。用于这种场合的聚合物一般都是丙烯的等规立构结晶均聚物(称为“iPP”)。但是,纺丝成网纤维的无纺织物的平滑度和复盖能力或膨松性均有不足。膨松性不足对于无纺织物的外观及其复盖能力不利。对于纺丝成网纤维无纺织物,在热粘结前未受卷曲或卷曲工艺加工处理时,尤其有害,就象在(切断)梳理切断纤维制造无纺织物时的情况一样。此外,较为膨松的无纺织物可使织品重量减轻,还能保持良好的外观及复盖能力。过去曾经做过许多努力,试图改善这些性能,例如开发另外的结构,包括一层纺丝成网纤维、一层熔喷的及一层纺丝成网纤维,或在热粘结前再向纤维加上进一步的机械卷曲纤维。我们也注意到了在US 5418045专利中,Kimberley Clack认为,采用聚丙烯与SEBS混合物共挤压法,可以改进纤维卷曲,并因此改进其覆盖能力。但是,所有这些解决办法都涉及加重处理或另外的操作,因而不很方便。近来受到明显关注的一种不同结晶型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被确认为是间同立构聚丙烯(称之为“sPP”),而这种类型的聚烯烃是Natta等首先发现的,见USP3,258,455。有商业价值的sPP型聚丙烯的生产,是用金属茂系的催化剂进行的。适用于生产sPP的金属茂或均相催化剂最近已经研制开发出来,由FINA Technology Inc,(如USP 4,794,096)的W.Kaminsky及其它等人所披露。EP 0414047(A.Tadashi等)中有关于sPP用于纤维场合的专门披露。Tadashi指出,为了应用一种iPP及sPP的混合物得到高强度的聚丙烯纤维,需要在以下方面对该组合物严格限制(1)两种聚丙烯的本征粘度比必须在一特定范围内,(2)sPP的间同立构五价体的分数(syndiotactic pentad fraction)在0.7或以上,浓度至少为50重量份;和(3)相应地iPP浓度不能超过50重量份。此参考文献指出,iPP的纤维强度有一些偏低,故希望对此有所改进,而要达到理想的结果,需采用在含sPP及iPP组合物中的sPP量至少在50份(重)或50份(重)以上。正如Tadashi所述,如果等规立构的聚丙烯量在50份(重)以上,所得纤维的强度会不够(3栏,46-49行)。但是Tadashi没有认识到,采用sPP含量不足50份重的或其中iPP是主要聚合物成分的组合物时,可以得到其它有用的纤维性能;而且,Tadashi并未提及由于sPP存在使纤维的膨松性有所改善的情况。在EP 634505中,有另一特殊的有关在纤维场合中应用sPP的披露。该专利申请指出,在sPP-iPP混合物中sPP的用量在5~50%(重)时,可以改善主要用于铺设地毯的收缩性。此专利申请也没有有关改进纤维膨松性的建议。不幸的是,添加大量SEBS,增加纤维膨松性问题并未最终解决,而且也未提出在传统的iPP中增加sPP量的建议。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弥补此种缺陷。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改善纤维的膨松性及平滑性。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在于降低此纤维热粘结温度。本专利技术还有另一个目的在于,制出“手”感柔软性改善了的无纺布。本专利技术申请人意外地发现,以总聚丙烯重量计(PP),掺混0.3~3.0%(重)的sPP,构成了一种iPP-sPP的混合物,使我们可以达到本专利技术的全部目的。所述的PP混合物优选地包括1~3%(重)的sPP。我们还注意到了,sPP用量高于3%(重)时可以与iPP混合在一起,但所得效果不是最佳,达不到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范围得到的结果。我们甚至观察到,当用量约10%(重)时,纤维的膨松性完全没有改进。用丙烯作为唯一单体聚合时形成的合成聚合树脂称为聚丙烯。众所周知的商业结晶聚丙烯通常是固体,且主要是等规立构、半结晶热塑性均聚物,是用Ziegler-Natta催化法用丙烯聚合而形成的。在这中催化聚合中是用通过周期表第I-III族金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烷基铝)与周期表中第IV-VIII族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如卤化钛)形成的。一般结晶度,用X-光衍射法测定,为至少约60%。这里所用的半结晶,指的是用X-光衍射法测定的结晶度至少约5~10%。此外,通常商业的固体聚丙烯的重均分子量(Mw)一般为100,000~4,000,000,而数均分子量(Mn)一般为40,000~100,000。此外,通常商业的固体聚丙烯的熔点为约159~169℃,例如162℃。间同立构聚丙烯与等规立构聚丙烯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生产是利用了一种不同的全新发展的基于金属茂族的成员作为催化剂和利用了通常的铝氧丙烷(aluminoxane)作为助催化剂;适用的催化剂在有关生产sPP文献中均有介绍。表征这种性能的一种方法是照如A.Zambelli等利用13C-NMR所定义的五价体分数法,见Macromolecules(大分子),第6卷,925(1973)及第8卷,687(1975)。这里有用的聚合物间同立构五价体分数为0.7或更高,如0.8。适宜的催化剂体系在EP 0414147(Tadashi等)有介绍,同前一样,以及在FinaTechnology及Canich的参考文献中也有介绍,所有这些在此引证以作参考。能用于本专利技术sPP制备的催化剂系统的实例,被公开在EP 0414047中,它包括有一种非对称配位体和铝氧丙烷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见J.Am.Chem.Soc.(美国化学学会杂志),1988,110,6255-6256。生产间同立构聚丙烯优选催化剂系统的一个实例,包括过渡金属化合物和铝氧丙烷。此过渡金属化合物有异丙基(环戊二烯基-1-芴基)二卤素铪、异丙基(环戊二烯基-1-芴基)二卤素锆、以及那些至少一个卤素原子被烷基取代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以下化学式可表示一般化合物 其中R是1~3碳原子的烃基。特别有用的的化合物是其中R为甲基,即为甲基铝氧丙烷,n为5或以上,优选为10或以上。所用铝氧丙烷比例,按前述过渡金属化合物计,为10~1,000,000摩尔倍,通常为50~5,000摩尔倍。对于聚合过程并无特别的限制,这样就可以采用使用了惰性溶剂的溶液工艺、基本上无惰性溶剂的整体聚合工艺和气相聚合工艺的方法。进行聚合时,一般温度为-100℃~200℃,压力为1大气压~100kg/cm2。-100~100℃的温度及1大气压~50kg/cm2的压力是优选的。优选的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sPP分子量分布为约2~5,更优选的约3~5,最优选的为约4。另外,据报告,sPP可从Fina Inc.,Dallas,Texas和MitsuiToatsu Chemicals,Japan两公司买到。正如这里所指,丙烯聚合物材料,指的是间同立构丙烯聚合物,其间同立构五价体分数为0.7或0.7以上,和等规立构结晶丙烯聚合物,每种丙烯聚合物材料选自(I)丙烯均聚物;和(II)随机结晶丙烯共聚物、三聚物或两者,其基本上是由约80~98.5%的丙烯、优选约90~95%、更优选约92~94%的丙烯,和约1.5~20%的至少一种选自乙烯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丙烯纤维,包括0.3~3%重量的sPP和99.7~97%重量的iPP。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尼尔勒克斯埃蒂尼德沃吉福斯勒内维尼曼
申请(专利权)人:菲纳研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