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易染抗起毛起球聚酯短纤维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764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原料,阳离子易染抗起毛起球涤纶短纤维制造方法,该纤维具有阳离子易染功能同时可抗起毛起球。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化学改性同时辅以相应加工工艺改性结合的制造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切片聚合中加入间苯二甲酸磺酸钠作改性剂,在纺丝中采用相对较高的纺丝温度,相对较低的牵伸倍数。所生产纤维抗起毛起球功能可提高1~2级。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一种新型原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工业和石油化工业中合成纤维的制造方法,具体是指一种阳离子易染抗起毛起球聚酯短纤维的生产方法。②
技术介绍
由于涤纶分子的结构特性,涤纶纤维染色性一般较差,且用涤纶纤维制造的纺织面料容易起毛起球,影响穿着及外观效果,因此国内外制造厂商常用改性的方法,研制了许多改性纤维,如阳离子可染,分散染料易染,阳离子易染聚酯纤维等,但是许多改性纤维往往未能将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如没有抗静电、抗起毛起球等功能,有时只得用织物整理方法,改善涤纶织物的抗起毛起球功能,这样不得不增加了生产工序,其性能也不够稳定。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涤纶合成和纺丝加工过程中进行改性的方法,使化纤厂生产的涤纶短纤维就将易染和抗起毛起球功能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一种阳离子易染且有抗起毛起球功能的涤纶短纤维。本专利技术是在通过化学改性同时,辅以相应的加工工艺的改进,制造一种既能阳离子易染,同时又可以抗起毛起球的涤纶短纤维。具体方法是在涤纶切片聚合过程中加入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磺酸钠作为改性剂,加入量为聚酯切片全部组成成分重量的2%~8%,其他成分不变,使涤纶可以阳离子可染。同时利用改性结构疏松的特点,使改性涤纶具有较低取向度和结晶度;而且在纺丝过程中,采用相对较高的纺丝温度纺制常规涤纶短纤维时为280~290℃,本专利技术提高到285~295℃;采用相对较低的牵伸倍数常规为3.8~4.2倍,现本专利技术用3.6~4.0倍,从而使所纺涤纶短纤维具有阳离子易染且具有抗起毛起球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把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一种既有阳离子易染特性,又具有抗起毛起球特性的涤纶短纤维,为纺织行业提供了一种新型原料,这种短纤维能满足更多纺织面料的需要。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上述专利技术所述原理而提供一实施例,在上海第十化学纤维厂生产条件下生产5dtex涤纶短纤维时,采用酯交换法生产涤纶切片(DMT法),在二酯化工程中(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加入6%(重量百分比)的改性剂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制成涤纶改性切片,其他成分不变。纺丝采用VD406纺丝机,卷绕速度1000m/min,纺丝温度290℃,在LVD801型后处理联合机上后处理,牵伸倍数3.8倍,牵伸温度100℃,定形温度100℃、105℃、110℃(一定、二定、三定),制成纤维的强度在3.3~3.5cN/dtex之间,抗起毛起球功能可比常规纤维提高1~2级。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通过化学改性与物理改性相结合的制造方法,即在涤纶切片聚合时加入聚合物总重量2%~8%的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磺酸钠作改性剂;纺丝过程采用的纺丝温度为285~295℃,采用牵伸倍数3.6~4.0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原料,阳离子易染抗起毛起球涤纶短纤维制造方法,该纤维具有阳离子易染功能同时可抗起毛起球。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化学改性同时辅以相应加工工艺改性结合的制造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切片聚合中加入间苯二甲酸磺酸钠作改性剂,在纺丝中采用相对较高的纺丝温度,相对较低的牵伸倍数。所生产纤维抗起毛起球功能可提高1~2级。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一种新型原料。文档编号D01F6/62GK1424443SQ01142608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杨卫忠, 顾丽霞, 张根敏, 沈在红, 冯忠耀, 解德诚, 肖茹, 贺聿金, 王企章 申请人:上海第十化学纤维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阳离子易染抗起毛起球聚酯短纤维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化学改性与物理改性相结合的制造方法,即在涤纶切片聚合时加入聚合物总重量2%~8%的第三单体间苯二甲酸磺酸钠作改性剂;纺丝过程采用的纺丝温度为285~295℃,采用牵伸倍数3.6~4.0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忠顾丽霞张根敏沈在红冯忠耀解德诚肖茹贺聿金王企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十化学纤维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