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641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叠层支座主体,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缓冲垫圈,下连接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垫圈,叠层支座主体的上端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与第一缓冲垫圈紧贴,叠层支座主体的下端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且与第二缓冲垫圈之间存在滑移间隙,减震装置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减震装置安装第一螺栓的位置处开设有缓冲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耗损地震能量,减小地震能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并且具有地震发生时自适应调节上部结构震动的作用,起隔震减震的作用。

An adaptive composite sliding isolation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daptive composite sliding isolation bearing,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nnecting plate, a lower connecting plate and a laminated support body. A first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on the center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upper connecting plate, and a first buffer wash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groove, and a second groove is opened at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plate, and a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onnecting plate. The inner wall of the two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ushioning gaskets.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laminated suppo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groove, and is tightly attached to the first buffer washer. The lower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laminated support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groove, and there is a slip gap between the second buffer washer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connecting plate through the first bolt. A buffer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location of the first bolt on the lower connecting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seismic energy, reduce the transfer of seismic energy to the upper structure, and adaptively adjust the vibra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when the earthquake occurs, and play the role of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移隔震支座,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隔震技术是一类研究和应用成熟的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上部结构与下部支承或基础之间设置隔震消能装置,通过迁移结构系统的卓越周期使其远离地震动的卓越周期,达到减小上部结构振动的目的。由于构造成本低、可靠性高、原理简单、易于实施、隔震效果好,适用于结构减震、特别是高烈度地区重要建筑和桥梁减震,是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实践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橡胶支座是安装在上部结构与基础层之间的隔震层,主要通过减小或削弱能量的传递已达到减隔震的目的。目前建筑的隔震措施主要以橡胶隔震支座和滑移支座为主。传统滑移支座不仅继承了橡胶隔震支座优越的竖向承载和复位功能,更克服了胶料及工艺过程中诸多不可控因素对支座主体使用功能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是,传统滑移支座因其相对滑移位移有限,同时可能造成限位构造的破坏,从而导致隔震层失效,隔震效果显著下降,尤其难以满足大跨度或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该滑移隔震支座的叠层支座主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以及固定设置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的叠层支座主体(4)和两个减震装置(5),两个所述减震装置(5)分别位于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的相对两侧,所述上连接板(1)的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缓冲垫圈(3),所述下连接板(2)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垫圈(6),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滑移板(7),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的上端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与第一缓冲垫圈(3)紧贴,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的下端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且与第二缓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以及固定设置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的叠层支座主体(4)和两个减震装置(5),两个所述减震装置(5)分别位于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的相对两侧,所述上连接板(1)的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缓冲垫圈(3),所述下连接板(2)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二缓冲垫圈(6),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滑移板(7),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的上端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与第一缓冲垫圈(3)紧贴,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的下端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且与第二缓冲垫圈(6)之间存在滑移间隙(9),所述减震装置(5)通过第一螺栓(5-5)固定安装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上,安装第一螺栓(5-5)的减震装置(5)的位置处开设有缓冲凹槽(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包括上封板(4-1)和下封板(4-2),以及设置在上封板(4-1)和下封板(4-2)之间由加劲钢板和橡胶板依次相间叠合而成的叠层主体(4-3),所述叠层支座主体(4)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铅芯(4-4),所述上封板(4-1)和上连接板(1)之间通过第二螺栓(8)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复合滑移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5)包括减震弹簧(5-1)和两个相对倾斜设置的支撑板架(5-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杰盛明勇王莫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达盛隔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