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750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6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机,其中,散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热部,用于与绕组接触以吸收绕组的热量,第一导热部由导热材料制成;第二导热部,与第一导热部连接,第二导热部由导热材料制成,第二导热部用于将第一导热部的热量向外传递。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绕组不易散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设备和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对伺服电机的需求日渐增长。而且随着设备的小型化,对伺服电机的体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大电机厂商都在尽力缩短伺服电机的整机尺寸。随之而来的是伺服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电机的发热量剧增。同时,通常要求各类伺服电机的运行稳态温升不得高于80K,这就对伺服电机的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机内的热量若无法及时散发,则电机内温度过高会导致骨架、槽纸、漆包线镀膜融化破损,使电机失去绝缘保护,造成漏电事故。伺服电机的主要发热来源为定子铁芯铁损与铜线绕组的铜损。铁芯直接与机壳接触,由于两者的导热性能高,热量可由铁芯快速地传导至机壳并散发于空气中。而铜线绕组的热量散发则较为困难,原因如下:1、绕组缠绕于铁芯之上,热量只能由铜线传导至铁芯,再由铁芯传导至机壳并散发到空气中,传导路径较长,而且铁芯是电机的发热源,本身温度较高,铁芯与绕组之间传热效率低下;2、铁芯与绕组间存在骨架、槽纸等绝缘体,这些绝缘体为塑料或薄膜,导热性能差,铜线绕组的热量无法快速地通过骨架与槽纸传导至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部(10),用于与绕组接触以吸收所述绕组的热量,所述第一导热部(10)由导热材料制成;第二导热部(20),与所述第一导热部(1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部(20)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热部(20)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热部的热量向外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部(10),用于与绕组接触以吸收所述绕组的热量,所述第一导热部(10)由导热材料制成;第二导热部(20),与所述第一导热部(10)连接,所述第二导热部(20)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热部(20)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热部的热量向外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10)为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绕组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导热片的尺寸与所述绕组的尺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20)为导热环片,所述第一导热部(10)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环片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1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热部(10)沿所述导热环片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导热管(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部(10)内,所述第一导热管(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热部(2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10)为导热片,所述第一导热管(30)沿所述导热片的长度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3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热管(30)并排设置在所述导热片上。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热管(40),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热部(20)上,所述第一导热管(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热管(40)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部(20)为导热环片,所述第二导热管(40)环绕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岩李雪王志强钟成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