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汇流板作为连接电池正负极的载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对汇流板与电池进行装配的方式大多采用将单个汇流板与单个电池的正负极进行逐一焊接,这样在装配过程容易将汇流板的位置安装错误,造成电池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模组系统,以解决在装配汇流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安装位置错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汇流件、连接组件和多个电池。其中,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以形成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贴合。所述汇流件设置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并与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汇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电性连接。可选地,所述汇流件为板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汇流件、连接组件和多个电池;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以形成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贴合;所述汇流件设置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并与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汇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汇流件、连接组件和多个电池;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以形成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一端贴合;所述汇流件设置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并与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汇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件为板状结构,所述汇流件包括本体、多个汇流片和多个防脱板;各所述汇流片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各所述防脱板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并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侧朝向所述第一侧;各所述防脱板固定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各所述汇流片与各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池为方形板状结构;各所述电池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各所述电池设置有正、负电极;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形成所述叠层结构时,各所述电池的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各所述连接孔套设于所述连接组件,各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交替排列、并位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各所述汇流片与各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汇流片设置有正、负电极标识部,当各所述防脱板固定于所述叠层结构的第一侧面时,各所述正、负电极标识部与各所述电池的正、负电极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与各所述电池开设的连接孔的数量相同;各所述电池并列设置且互相贴合形成所述叠层结构时,各所述电池的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各所述连接孔套设于各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套设于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并与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辉,郭信信,王保全,黄秋桦,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