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7408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套接有屏蔽层,所述安装座下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外表面通过侧位凹槽与封装罩卡扣连接,且侧位凹槽顶部设置有胶槽,所述接线座下表面设置有接线柱,且接线柱外表面靠近接线座一端套接有防脱环,所述接线座内表面设置有铁芯,且铁芯表面绕接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安装座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外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内表面设置有密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共模电感器装置整体结构设计相对一体化,体积较小,避免了传统圆环铁芯的人工绕线操作,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工作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共模电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
技术介绍
共模电感也叫共模扼流圈,常用于电脑的开关电源中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在板卡设计中,共模电感也是起EMI滤波的作用,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对理想的电感模型而言,当线圈绕完后,所有磁通都集中在线圈的中心内,共模电感有两个绕组,其间有相当大的间隙,这样就会产生磁通泄漏,并形成差模电感,因此,共模电感一般也具有一定的差模干扰衰减能力。然而现有的共模电感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共模电感器的整体体积不够小巧,不便于电感器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另一方面对于铁芯连接处不够密封,容易发生晃动的现象,降低了共模电感器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套接有屏蔽层,所述安装座下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外表面通过侧位凹槽与封装罩卡扣连接,且侧位凹槽顶部设置有胶槽,所述接线座下表面设置有接线柱,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表面套接有屏蔽层(2),所述安装座(1)下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接线座(4),所述接线座(4)外表面通过侧位凹槽(3)与封装罩(13)卡扣连接,且侧位凹槽(3)顶部设置有胶槽(14),所述接线座(4)下表面设置有接线柱(6),且接线柱(6)外表面靠近接线座(4)一端套接有防脱环(5),所述接线座(4)内表面设置有铁芯(8),且铁芯(8)表面绕接有第一线圈(7)和第二线圈(10),所述安装座(1)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中隔板(9),所述中隔板(9)外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槽(12),且定位槽(12)内表面设置有密封环(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体积共模电感器装置,包括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表面套接有屏蔽层(2),所述安装座(1)下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接线座(4),所述接线座(4)外表面通过侧位凹槽(3)与封装罩(13)卡扣连接,且侧位凹槽(3)顶部设置有胶槽(14),所述接线座(4)下表面设置有接线柱(6),且接线柱(6)外表面靠近接线座(4)一端套接有防脱环(5),所述接线座(4)内表面设置有铁芯(8),且铁芯(8)表面绕接有第一线圈(7)和第二线圈(10),所述安装座(1)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中隔板(9),所述中隔板(9)外表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槽(12),且定位槽(12)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锦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金承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