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生产聚氨酯脲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733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过干法或湿法纺丝方法生产聚氨酯脲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聚氨酯脲纺丝溶液、使用喷丝头对纺丝溶液纺丝、通过干燥或在凝固浴中除去纺丝溶剂在喷丝头下形成纱线、整理和任选加捻以及卷绕纺好的纤维,其中,在纺丝前    B)聚二甲基硅氧烷,含量为0.1-5重量%,粘度为2-20cSt(25℃),    C)符合通式(1)的烷氧基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量为0.1-5重量%,    (CH↓[3])↓[3]SiO-((CH↓[3])↓[2]SiO)↓[x]-(CH↓[3]-*iO)↓[y]-Si(CH↓[3])↓[3]  (1)    上式中    PE为一价基团-CH↓[2]-CH↓[2]-CH↓[2]-O(eo↓[v]/po↓[w])↓[m]Z,其中    eo=环氧乙烷,po=环氧丙烷,Z是氢或C↓[1]-C↓[6]的烷基,    v和w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且v和w不同时为0,    x,y和m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优选使式(1)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不超过30,000g/mol,而且C)组分的粘度为10-5000cSt(25℃),    D)饱和或不饱和,单或双官能的C↓[6]-C↓[30]的脂肪酸金属盐,含量为0.01-3.0重量%,其中金属选自周期表第1,2或3主族的金属或是锌,    基于成品聚氨酯脲纤维的重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的方法,尤其是干法纺丝方法,以生产聚氨酯脲纤维,所述方法是纺丝前在聚氨酯脲组分中添加下述成分0.1-5重量%聚二甲基硅氧烷,其粘度为2-20cSt(25℃);0.1-5重量%的烷氧基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其数均分子量低于30,000g/mol,粘度为10-5000cSt(25℃);和0.01-3重量%的脂肪酸盐(重量%是基于聚氨酯脲纤维的重量百分含量)。
技术介绍
弹性聚氨酯脲纤维是指由至少85重量%的嵌段聚氨酯组成的纤维,所述聚氨酯基于,例如聚醚、聚酯和/或聚碳酸酯及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和/或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聚氨酯脲纤维通常按照熔融纺丝法、湿法纺丝法,或特别是干法纺丝法由纺丝溶液制得。适合湿法和干法纺丝法的溶剂是极性溶剂,如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并优选二甲基乙酰胺。上述纺丝方法叙述在,例如,Polyurethan-Elastomerfasem,H.Gall and M.Kausch in Kunststoff-Handbuch7,Polyurethane,编者G.Oertel,Carl Hanser Verlag Mun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许特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法斯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