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618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20:33
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其能够容易地分离为两个单元,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解决手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上面板(2)、下面板(3)、装在上面板(2)与下面板(3)之间的筒状的挠性部件(4)、以及安装于下面板(3)的弹性机构(5),弹性机构(5)具有承受下面板(3)的承受部(13),承受部(13)与下面板(3)承插式嵌合。

Air spring

Technical problem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air spring which can be easily separated into two units and can be easily assembled. Solution: the invention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pper panel (2), the lower panel (3), a cylindrical flexible component (4) between the upper panel (2) and the lower panel (3), and an elastic mechanism (5) installed in the lower panel (3), and the resilient mechanism (5) have a bearing section (13) bearing the lower panel (3), and the bearing (13) and the lower panel (3) socket chimerism.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弹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车辆等车辆所使用的空气弹簧。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铁路车辆等所使用的空气弹簧,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的空气弹簧,其具备: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的上面板、配置在其下方的下面板、装在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的用加强帘线加强的橡胶制挠性部件(隔膜或气囊(bellows)等)、以及装在台车侧的支承框架与下面板之间的弹性机构。该弹性机构一般称为限位件,大多使用由橡胶层与钢板交替层叠而成的部件。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弹簧通过如下方式搭载于车辆:将弹性机构安装在台车侧的支承框架上,以使设置在车身底面上的吸排气口的凹部与上面板的空心轴(凸起)嵌合的方式对准位置,并将车身载置于上面板。由此,能够进行车身与空气弹簧之间的空气的吸排气。在车辆维护时将车身从台车上抬起,从而车身与空气弹簧的上面板分离。然而,在将车身与上面板分离后,使车身回到原来的位置时,需要以使设置在车身底面上的吸排气口的凹部与上面板的凸起嵌合的方式对准位置,并进行将车身载置在上面板上的作业,存在消耗劳力和时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用将上面板螺丝固定于车身的底面的类型的空气弹簧,或使用将车身底面的一部分用作上面板、并通过安装环将挠性部件直接螺丝固定于车身的底面的类型的空气弹簧,由此,即使在车辆维护时,也能够维持车身的吸排气口与上面板的凸起的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0-2882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就将上面板螺丝固定于车身的底面的类型、或将车身底面的一部分用作上面板并通过安装环将挠性部件直接螺丝固定于车身底面的类型的空气弹簧而言,在车辆维护时将车身从台车上抬起时,需要进行取下螺丝固定于车身上的上面板的作业,或取下固定安装挠性部件的安装环的作业。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其能够容易地分离为两个单元,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具备:上面板、下面板、装在所述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的筒状的挠性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下面板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具有承受所述下面板的承受部,所述承受部与所述下面板以能够容易地装卸的方式承插式嵌合(インロー嵌合)。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下面板与弹性机构的承受部以能够容易地装卸的方式承插式嵌合,因此能够容易地分离为:由上面板、挠性部件以及下面板组成的单元、和由弹性机构构成的单元这两个单元。进一步地,在组装两个单元时,由于下面板与挠性部件连接,因此即使未将下面板与弹性机构两者的中心轴严密地配合,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基础上,还可以设置限制下面板与弹性机构的相对性的旋转的限制部件。这里,相对性的旋转是指:围绕中心轴的相对性的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在组装空气弹簧时、由于使用空气弹簧而发生的挠性部件的扭转(围绕中心轴的扭转)。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由空气弹簧的上面板、挠性部件、以及下面板划分出空气室,空气室能够封入加压空气。即,通过将空气室做成气密结构,在使用空气弹簧时,能够将施加于空气室的全部负荷用作向弹性机构推压下面板的力,并能够将下面板更加牢固地卡定在弹性机构上。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弹簧可以搭载于铁路车辆。具体而言,一种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车身、台车、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与所述台车之间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弹簧,所述空气弹簧能够分离为:与车身侧连接的上面板、挠性部件以及下面板、和与台车侧连接的弹性机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铁路车辆,在维护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将车身抬起而从台车上分离的作业、以及将抬起的车身放回到台车上的作业。尤其是在上面板由车身底面的一部分形成的情况下,从作为上面板的车身底面上取下挠性部件的上端部比较费工夫。因此,通过使空气弹簧可以分离,能够使作业性大幅提高。(三)有益效果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弹簧,由于下面板与弹性机构进行承插式嵌合,因此能容易地分离为:由上面板、挠性部件以及下面板组成的单元、和由弹性机构构成的单元这两个单元,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弹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使图1的空气弹簧分离的状态的纵端面图。图3是表示搭载有图1的空气弹簧的铁路车辆的概略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弹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5是表示使图4的空气弹簧分离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弹簧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7是表示使图6的空气弹簧分离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弹簧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空气弹簧;2-上面板;2a-螺纹固定部;2b-凸起部;3-下面板;3a-胎圈承受部;4-挠性部件;4a、4b-胎圈部;5-弹性机构;6-安装环;7-空气室;8-弹性层;9-中间筒;11-中心材;12-外筒;12a-凸缘部;13-承受部(嵌合凸部);14-嵌合凹部;15-铁路车辆;16-车身;17-车轮;18-台车;19-车轴;21-支承框架;22-旋转轴;23-空气室单元;24-硬质板;25-弹性材层;26-顶板;27-橡胶部;28-限制部件;29-圆锥孔。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接着,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铁路车辆用空气弹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1表示弹性机构的承受部与下面板承插式嵌合的状态,图2表示弹性机构的承受部与下面板分离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身的底面的一部分被用作上面板。即,空气弹簧1具备:由车辆的车身底面的一部分构成的上面板2、在其下方配置的下面板3、装在上面板2与下面板3之间的筒状的挠性部件4、以及装在下面板3与台车的支承框架之间的弹性机构5。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曼(MAN)型的橡胶制气囊(bellows)作为挠性部件4。挠性部件4由将埋设有加强帘线的加强橡胶层作为中间层的筒状层叠橡胶构成,在挠性部件4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形成有厚壁的胎圈部4a、4b,该胎圈部4a、4b是通过向胎圈芯卷绕加强橡胶层而形成。下面板3由金属材料形成为圆盘状。在下面板3上形成有朝向上面板2突出的圆筒形状的胎圈承受部3a。挠性部件4的上端侧胎圈部4a以被夹在安装环6与上面板(车身的底面)2之间的方式被螺丝固定。下端侧胎圈部4b嵌入于胎圈承受部3a并被固定于下面板3。由此,通过上面板2、挠性部件4以及下面板3划分出呈气密状的空气室7。在上面板2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空气的吸排气口,空气室7以能够封入加压空气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面板3采用了将空气室7与弹性机构5之间的空气的流通遮挡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在下面板3上形成贯通孔并能够通过弹性机构5对空气室进行吸排气的结构。弹性机构5采用了弹性层8与中间筒9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橡胶结构,弹性层8和中间筒9与中心材11及外筒12一体地硫化成型。具体而言,中心材11形成为上部形成为圆锥筒状的圆筒状,在其外周的全周上用橡胶材料设置有弹性层8,其截面形成为“ハ”字状。在弹性层8的外周侧配置有外形为圆锥台形状的由金属等硬质材料制成的圆锥筒状的中间筒9。这样,采用弹性层8与中间筒9交替配置而成的层叠橡胶结构,并配置有形成为圆锥筒状的外筒12作为最外层。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弹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具备:上面板、下面板、装在所述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的筒状的挠性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下面板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具有承受所述下面板的承受部,所述承受部与所述下面板以可以装卸的方式承插式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27 JP 2016-2539881.一种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具备:上面板、下面板、装在所述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的筒状的挠性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下面板的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具有承受所述下面板的承受部,所述承受部与所述下面板以可以装卸的方式承插式嵌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所述下面板与弹性机构的相对性的旋转的限制部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永裕喜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