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544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包括充电状体以及与机器人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状体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中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状体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配合连接的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右端面中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左端壁上下互称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空槽的插进槽,所述插进槽端壁中安装有电夹片,所述插进槽背向所述电夹片的端壁中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插进槽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隔端板,所述隔端板中设置有通联所述滑移槽和所述插进槽的通联槽,所述滑移槽左端壁中设置有给电孔,所述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产品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客观存在,而智能机器人就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智能机器人是以电能作为能源基础,因此在电能消耗后需及时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充电,现有中有较多的为机器人充电的充电桩桩装置,但其设置模式过于单一,其内的导电部分相对设置靠外,这些导电部分很容易被金属杆件接触到,由于金属杆件能够导电,人为意外接触后,易诱发触电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传统技术中机器人充电时的稳定性较差,易受拖扯充电线的影响而使插接松动,造成充电断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包括充电状体以及与机器人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状体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中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状体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配合连接的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右端面中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左端壁上下互称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空槽的的插进槽,所述插进槽端壁中安装有电夹片,所述插进槽背向所述电夹片的端壁中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插进槽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隔端板,所述隔端板中设置有通联所述滑移槽和所述插进槽的通联槽,所述滑移槽左端壁中设置有给电孔,所述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中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通联槽的斜切槽,所述滑移块左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给电孔相配合的接电端部,所述空槽上下端壁中互称设置有转孔,所述转孔右端壁设置有穿进槽,所述充电插口中还设有电流防护装置,所述电流防护装置包括安置腔以及电流防护器;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互称设置有与所述插进槽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左端外侧端面内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右端壁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安置槽中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底部处可转动地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末梢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轮,所述充电端头外圆设置有环腔,所述环腔中可转动地安装有环套,所述环套左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孔相配合的锁块,所述环套右端设置有转环。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转杆背向第一斜切面的端面中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安置槽内壁连接的第一拉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进槽与所述滑移槽同侧的端壁中设置有导移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移块右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移槽右端壁固定连接的第二拉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电端部与所述电夹片电路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槽半径与所述充电端头的半径同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斜切槽右端设置有第二斜切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杆左端设置有斜切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置腔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口右侧端面内位于上下两个所述插进槽之间,所述电流防护器固定设置与所述安置腔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充电插口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移块在所述第二拉簧的作用下被向右拉动而使所述接电端部脱离所述给电孔,因此,所述电夹片不带电,当将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插入到插进槽中与所述电夹片接触时,人为意外接触金属杆件也不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而且由于所述滑移块位于所述滑移槽中,并且有隔端板的隔离,因此,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也不容易推动所述滑移块,故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使用时,将所述插杆插入到所述插进槽中,所述转轮会沿着所述第二斜切面插入到所述斜切槽中,此时通过所述转环调整所述锁块的位置,使其对准所述穿进槽,而后继续将所述充电端头向左推动,所述锁块通过所述穿进槽插入到所述转孔中,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空槽左端壁贴合时,所述接电端部插入到所述给电孔中,所述接电端部将电力传输至所述电夹片,由于所述插杆插入到所述插进槽中时会与所述电夹片接触,因此,所述电夹片可将电力传输至所述插杆,从而实现对机器人的充电;而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空槽左端壁贴合时,利用所述转环转动所述环套,从而使所述锁块在所述转孔转动,由此将所述插杆锁定在所述插进槽中,故可使充电稳定;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电稳定,安全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充电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插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充电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箭头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安置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插杆插入到插进槽中且转轮被压入到安置槽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6中转轮伸入到斜切槽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接电端部插入到给电孔中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包括充电状体30以及与机器人连接的充电端头20,所述充电状体30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座31,所述底座31中固定设有配重块32,所述配重块32用以增加所述底座31的底重,从而提高支撑时的稳定性,所述充电状体30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20配合连接的充电插口10,所述充电插口10右端面中设置有空槽11,所述空槽11左端壁上下互称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空槽的11的插进槽12,所述插进槽12端壁中安装有电夹片18,所述插进槽12背向所述电夹片18的端壁中设置有滑移槽16,所述滑移槽16与所述插进槽12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隔端板19,所述隔端板19中设置有通联所述滑移槽16和所述插进槽12的通联槽190,所述滑移槽16左端壁中设置有给电孔17,所述滑移槽16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161,所述滑移块161中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通联槽190的斜切槽162,所述滑移块161左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给电孔17相配合的接电端部164,所述空槽11上下端壁中互称设置有转孔15,所述转孔15右端壁设置有穿进槽14,所述充电插口10中还设有电流防护装置,所述电流防护装置包括安置腔50以及电流防护器51;所述充电端头20左端面上下互称设置有与所述插进槽12相配合的插杆21,所述插杆21左端外侧端面内设置有安置槽210,所述安置槽210右端壁设置有第一斜切面211,所述安置槽210中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211底部处可转动地安装有转杆23,所述转杆23末梢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轮24,所述充电端头20外圆设置有环腔,所述环腔中可转动地安装有环套22,所述环套22左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孔15相配合的锁块222,所述环套22右端设置有转环221。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转杆23背向第一斜切面211的端面中设置有沉孔230,所述沉孔230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安置槽210内壁连接的第一拉簧231,所述第一拉簧231用以将所述转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包括充电状体以及与机器人连接的充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状体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中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状体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配合连接的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右端面中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左端壁上下互称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空槽的的插进槽,所述插进槽端壁中安装有电夹片,所述插进槽背向所述电夹片的端壁中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插进槽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隔端板,所述隔端板中设置有通联所述滑移槽和所述插进槽的通联槽,所述滑移槽左端壁中设置有给电孔,所述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中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通联槽的斜切槽,所述滑移块左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给电孔相配合的接电端部,所述空槽上下端壁中互称设置有转孔,所述转孔右端壁设置有穿进槽,所述充电插口中还设有电流防护装置,所述电流防护装置包括安置腔以及电流防护器;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互称设置有与所述插进槽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左端外侧端面内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右端壁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安置槽中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底部处可转动地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末梢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轮,所述充电端头外圆设置有环腔,所述环腔中可转动地安装有环套,所述环套左端设置有与所述转孔相配合的锁块,所述环套右端设置有转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端智能机器人充电设施,包括充电状体以及与机器人连接的充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状体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中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状体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充电端头配合连接的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右端面中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左端壁上下互称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空槽的的插进槽,所述插进槽端壁中安装有电夹片,所述插进槽背向所述电夹片的端壁中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插进槽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隔端板,所述隔端板中设置有通联所述滑移槽和所述插进槽的通联槽,所述滑移槽左端壁中设置有给电孔,所述滑移槽中滑移安装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中设置有槽口朝向所述通联槽的斜切槽,所述滑移块左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给电孔相配合的接电端部,所述空槽上下端壁中互称设置有转孔,所述转孔右端壁设置有穿进槽,所述充电插口中还设有电流防护装置,所述电流防护装置包括安置腔以及电流防护器;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互称设置有与所述插进槽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左端外侧端面内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右端壁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安置槽中位于所述第一斜切面底部处可转动地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末梢可转动地安装有转轮,所述充电端头外圆设置有环腔,所述环腔中可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