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由贤专利>正文

过滤器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64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装在连续式聚合工程上二过滤器间的切换装置,其主要结构是在二具有阀道的阀体上分别嵌设一连动的涡轮,而于涡轮对应位置旁组装一传动轴,传动轴上分别形成二段反向且与涡轮啮合的涡杆,前述传动轴并受一减速电动机及一控制箱的间接控制而转动;切换装置在作切换操作时仅须使传动轴定点旋转,以及使嵌设在阀体上的涡轮呈定点弧线摆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在连续式聚合工程上的过滤器切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省时、省力、控制精确,以维持出料稳定、不中断及确保纺丝工程的品质的过滤器切换装置。连续式聚合工程是一种化纤工业常见的纺丝手段,其主要是将原料加入反应槽内熔融、酯化聚合,再由挤出机(或增压泵)稳定、持续的挤出料,以使熔融的聚合物经由喷嘴稳定流出,以达到连续聚合、纺丝的目的;上述聚合物在聚合工程中,为了避免杂质随熔融的聚合物流向喷嘴造成纺口的阻塞以及纺丝的中断,通常会在一挤出机(或增压泵)及一定量泵间设置过滤器,但是因前述聚合工程必须稳定、持续操作,因此,在避免纺丝中断以及考虑滤网阻塞的双重原则下,一般都会在熔融聚合物流经途径中设置二个过滤器,并于二个过滤器之间设置一可改变流道的过滤器切换装置;本技术即针对前述使用在连续式聚合工程中的过滤器切换装置加以改进。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其是一种以往连续式聚合工程的过滤器切换装置相关构造立体示意图,以及过滤器切换装置的俯视动作示意图;以往过滤器切换装置1其组装在一箱体100中央,其主要是箱体100的底板前、后端分别设置一前、后基座11、12,于每一基座11、12上组装一阀座13,阀座13上方再设置一传动座14,于传动座14的上下两侧各同体延伸出一偏摆臂143(图2),其中央通孔141则利用一链槽142与一穿设其间的阀体15相连动;此外,位于前、后基座11、12侧边设有二对应的定位板16,于每一定位板16上分别形成供螺杆17横向架设的定位槽161,架设后螺杆17一端突伸出箱体100的前侧壁101,并固接有一调整把手171,于箱体100的容室102内部的杆体上再形成二段反向的螺纹部172、173,于每一螺纹部172、173上则分别螺接一相啮合且可滑移的前、后滑座174、175,上述前、后滑座174、175并分别枢设于传动座14、14’上、下设置的偏摆臂143、143’间;再于前述阀体15与定位板16间设有一连接板18,连接板18上标示有底侧前、后基座11、12内部的三叉通道位置,而于阀体15上对应前、后基座11、12部位再形成适当的阀道151,利用上述阀道151设置的改变,可将熔融原料由前基座11的进料口111导入阀体15,再导向旁侧相通的过滤器2,以接受滤网21的过滤,过滤后的原料则由后基座12的出料口121流出,并流向一定量泵,以进行纺丝作业。如图2所示,当以往过滤器切换装置1在使用时,借助螺杆17上二滑座174、175以及二偏摆臂143、143’的定位,可使阀体15维持一定且相对设置的角度,此时,阀体15上的阀道151即会导通进、出料口111、121与过滤器2间的流道,使原料进入过滤器2后再由后基座12的后方出料口121流出;而当过滤原料流经的滤网21产生阻塞时,会影响熔融原料流动的顺畅度,而导致进料口111压力升高及出料口121压力降低的现象,此时为了使原料得以持续的供料以及顺利拆下阻塞的滤网21去进行清理,必须利用过滤器切换装置1将原料导向另一过滤器2’继续进行过滤;而其切换方式则如图2所示,旋转螺杆17上的调整把手171,使其传动杆体上的前、后滑座174、175进行横向的相对运动,并带动枢设有传动座14、14’偏摆臂143、143’位移,但是因组装于传动座14、14’上的阀体15受到牵制,其中心轴线是不能移动的,因此,在位移过程中传动座14、14’因弧线位移所产生的摆动位差R必须由螺杆17作横向位移来吸收,借此方能驱动阀体15以轴线为圆心旋转,而达到切换原料流道的目的。以往这滤器切换装置1虽可达到切换流道的目的,但就实际使用状态而言,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如下缺点其一调速不易控制、缓慢、工作环境差。如前所述,以往过滤器切换装置1在调整时由于阀体15的轴线不能偏移,其动作时除了传动座14会偏摆外,滑座174、175与传动座14枢设有螺杆17必须以一面旋转、一面横向位移方式,来吸收传动座14弧形摆动所产生的摆动位差R,上述主要调整构件的位移会使得调整的精确度难以控制,稍有偏差更会造成输送断料的情况,正因如此,为了避免切换过程产生断料的现象,在调整时操作更要小心翼翼且不时的察看进、出料压力表,无形中影响其调整的速度;以往过滤器切换装置1在调整时大约需要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而具有切换缓慢的缺点;前述调费时再加上调整把手17极接近箱体100,更易造成工作环境高温、不适的现象(约摄氏45~50度),显然以往过滤器切换装置1存在操作人员在高温下操作如此长的时间,又须不时察看压力表,且操作力量难以控制等缺点,使得其使用上极不理想。其二调整费力、不顺。以往过滤器切换装置1在调整时螺杆17会被逼迫横向偏摆,因此,旋动本身又须横向位移的螺杆17,在操作上自然较不顺手,也显得较为费力。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控制、调整省时、省力、控制精确的连续式聚合工程的过滤器切换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过滤器切换装置,其是在一箱体中央设有二前、后对应的基座,于二基座上固设一中央穿设阀体的阀座,阀体上再分别形成对应基座进、出料口的阀道;其特征在于箱体上架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形成有二段反向的、且与同侧且一端扣设在阀体上的涡轮相啮合的涡杆传动轴的一端穿伸出组装的箱体侧壁,并且受一设于箱体外的电动机及控制箱所组成的控制组件电动传动。所述的传动轴是由二连接杆及二涡杆间隔轴向连接所构成。所述的涡杆及涡轮组装在一定位座内。所述的二涡杆相对应一端利用链体插设在一连接杆的二通孔二端部上。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连续式聚合工程的过滤器切换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连续式聚合工程的过滤器切换装置的相关构造立体示意图。图2是一种以往连续式聚合工程的过滤器切换装置俯视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过滤器切换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关系位置图。图4是本技术过滤器切换装置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过滤器切换装置较佳实施例的调整示意图。首先,如图3、4所示,本技术的过滤器的切换装置同样组装在一箱体200的二过滤器201、201’间,于箱体200底板上设置二前、后对应的基座3,在基座3上方分别固设一定位阀体4的阀座5,于阀座5上方的箱体200间则架设一传动轴6;本技术的改进重点在于阀体4顶端穿设入一定位座7的中空容室71内,于其顶端再利用一链体41与一扇状的涡轮8相嵌设,上述涡轮8靠近传动轴6一端再延伸以一阀体4为中心的弧形啮合部81;而传动轴6是由两相隔连接的前、后连接杆61、62及前、后涡杆63、64所组成;其中,前、后涡杆63、64上的螺纹部631、641呈反向设置,且同时穿设入定位部7的容室71内,并与相对设置的涡轮8相啮合,其二端部更以轴承300架设在定位座7的侧壁上,以便可灵活旋动;此外,位移前、后涡杆63、64相对应一端分别穿设入后连接杆62中央通孔621内,并利用链体631相卡接,以此吸收杆体热应力的变化;而前连接杆61组装在前涡杆63与箱体200的侧壁间,上述前连接杆61一端穿出于箱体200的前侧壁,并定位在一撑架400上,而为了方便传动轴6的传动,再于撑架400上组装一控制组件9,前述控制组件9的减速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器切换装置,其是在一箱体中央设有二前、后对应的基座,于二基座上固设一中央穿设阀体的阀座,阀体上再分别形成对应基座进、出料口的阀道;其特征在于:箱体上架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形成有二段反向的、且与同侧且一端扣设在阀体上的涡轮相啮合的涡杆:传动轴的一端穿伸出组装的箱体侧壁,并且受一设于箱体外的电动机及控制箱所组成的控制组件电动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由贤
申请(专利权)人:陈由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