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60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体构造,该灯体构造能够在抑制导线长度的同时、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且可将外壳内的导线与外壳外的零件相连接。灯体构造(1)具有:灯体单元(20),其设置有第一连接器(22);外壳(31),其在与第一连接器(22)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31a);盖(40),其设置有第二连接器(50),并封闭开口部(31a);线束(60),其将第一连接器(22)和第二连接器(50)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体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应用于车辆的尾灯的灯体构造。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如下构造:在收纳于灯体内部的灯具单元上设置供电插座,并且将连接于该供电插座的导线从设置于灯体的孔向外部拉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944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那样,在利用灯体(外壳)覆盖具有插座的灯具单元的情况下,当将导线安装于灯具单元的插座(连接器)之后使灯具单元和灯体彼此组装在一起时,需要使导线长到可在组装作业时卷绕导线的程度。因此,难以将导线收纳在灯体的内部。因此,虽然考虑在将灯具单元和灯体组装在一起之后,将导线安装于插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在灯体上设置作业用的孔和用于封闭该孔的盖,从而导致零件数量增加。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方面而做成,其课题是提供一种在抑制导线长度的同时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且可将外壳内的导线与外壳外的零件相连接的灯体构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灯体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灯体单元,其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外壳,其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盖,其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并封闭所述开口部;以及导线,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对于灯体构造而言,能够在抑制导线长度的同时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且将外壳内的导线与外壳外的零件相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的主视图,表示外壳拆下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盖的图,图4的(a)是主视图、图4的(b)是后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图,图5的(a)是主视图、图5的(b)是后视图。图6的(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上侧的凸部的图、图6的(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下侧的凸部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灯体构造20灯体单元22第一连接器30外壳31a开口部40盖41外壳安装部41a凸缘42延伸壁部43连结壁部44第二连接器安装部45肋46加强壁部50第二连接器60线束(导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以将本专利技术的灯体构造应用于车辆的尾灯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中,针对相同的要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具有:透镜组件10、灯体单元20以及外壳30。此外,如图2所示,灯体构造1具有:盖40、第二连接器50以及线束60(参照图5的(b))。在本实施方式中,盖40和第二连接器50彼此分体形成,再彼此组装在一起。此外,盖40和第二连接器50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构造。(透镜组件)如图1所示,透镜组件10与外壳30一起构成用于收纳灯体单元20的壳体2。透镜组件10是从车身后表面朝向车身侧面设置的呈大致L字形状的构件,该透镜组件10具有:在车身后表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位和自该部位的下端部起在车身侧面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位。透镜组件10是构成壳体2的车身外侧部的构件,并且是一体地具有外壁部11和周壁部12的透明树脂制的构件,该外壁部11构成后壁和车宽方向外壁,该周壁部12从外壁部11的周缘部朝向前方和车宽方向内侧方向延伸设置。(灯体单元)灯体单元20是呈现出与透镜组件10大致相同形状的构件。灯体单元20是具有光源(LED等)的单元,该光源基于驾驶员对按钮、开关、制动踏板等的操作而实际发光。光源发出的光借助透镜组件10向车辆的后方及侧方射出。如图3所示,灯体单元20具有:基板21、设置于基板21的前表面的第一连接器22以及设置于基板21的后表面的光源23(参照图1)。设置于基板21的控制部件(未图示)基于借助第一连接器22供给的电力和控制信号来控制光源23。此外,例如,光源23借助设置于基板21的前表面的连接器24和将该连接器24与光源23电连接的电缆25,与设置于基板21的控制部件相连接(参照图7)。(外壳)如图1所示,外壳30是呈现出与透镜组件10大致相同形状的构件。外壳30与透镜组件10一起构成用于收纳灯体单元20的壳体2。外壳30是构成壳体2的车身内侧部的构件,并且是一体地具有内壁部31和周围的嵌合肋32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构件,该内壁部31构成前壁和车宽方向内壁,该嵌合肋32从内壁部31的周缘部朝向后方及车宽方向外侧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与透镜组件10的周壁部12嵌合在一起。在外壳30的前壁部31形成有开口部31a。开口部31a是形成在与第一连接器22相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壳体2外部(比外壳30靠前方)能够看到第一连接器22的位置的孔部。优选的是,从与设置有开口部31a的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开口部31a和第一连接器22彼此重叠在一起。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31a是由圆部31a1和多个凹部31a2构成的孔部,该凹部31a2以从该圆部31a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多个凹部31a2在组装时分别允许后述的多个对置凸缘41c通过。(盖)如图4和图7所示,盖40一体地具有:外壳安装部41、延伸壁部42、连结壁部43、第二连接器安装部44、多个肋45、加强壁部46、多个凸部47以及突出片48。(外壳安装部)外壳安装部41是安装于外壳30的开口部31a的部位。外壳安装部41一体地具有:凸缘41a、筒状壁部41b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个)对置凸缘41c。凸缘41a是从后述的筒状壁部41b的基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环状凸缘。筒状壁部41b是从凸缘41a的圆周方向内端部朝向外壳30内侧方向(即后方)延伸设置的、呈现出圆筒形状的壁部。筒状壁部41b与延伸壁部42同圆心同直径地形成。多个对置凸缘41c是从筒状壁部41b的前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方向延伸设置的、与凸缘41a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凸缘。对置凸缘41c的径向尺寸比凸缘41a的径向尺寸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三个)对置凸缘41c在圆周方向等间隔(每隔120度)地配置。如图7所示,在将盖40组装于外壳30的状态下,筒状壁部41b的外周面与开口部31a的内周面抵接。此外,在外壳30外的凸缘41a和外壳30的开口部31a的周缘部之间夹设有O型密封圈71。此外,外壳30内的对置凸缘41c的前表面与外壳30的开口部31a周缘部的后表面抵接。即、凸缘41a和对置凸缘41c借助O型密封圈71夹持外壳30的开口部31a的周缘部。(延伸壁部)延伸壁部42是从外壳安装部41的凸缘41a的径向内端部朝向与灯体单元20相反一侧(外壳30外侧方向、即前方)延伸设置的、呈现出圆筒形状的壁部。(连结壁部)连结壁部43是将延伸壁部42和第二连接器安装部44相连结的壁部,并且是用于支承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安装部44的第二连接器50的部位。连结壁部43是从延伸壁部42的前端部朝向径向内侧方向延伸设置的、呈现出圆板形状的壁部。(第二连接器安装部)第二连接器安装部44是供第二连接器50安装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安装部44是由圆部44a和多个凹部44b构成的孔部,该凹部44b以从该圆部44a朝向径向外侧方向延伸方式形成。多个凹部44b在组装时分别允许后述的多个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灯体构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灯体单元,其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外壳,其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盖,其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并封闭所述开口部;以及导线,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09 JP 2016-2390811.一种灯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灯体单元,其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外壳,其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盖,其设置有第二连接器并封闭所述开口部;以及导线,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盖分体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体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外壳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外壳;第二连接器安装部,其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尚之渡场章圭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