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481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抑制了动力传递构件相对于旋转轴的倾倒,从而抑制了扭矩变动及杂音的产生。离合器毂(52)的内筒部(52d)配置在滚珠轴承(13)的外周侧且配置在滚珠轴承(14)的内周侧。因此,离合器毂(52)的内筒部(52d)从内径侧及外径侧被两个滚珠轴承(13、14)沿径向夹持。此处,滚珠轴承(13)的内周侧相对于离合器引导件(51)的内筒部(51d)固定,而滚珠轴承(14)的外周侧相对于壳体(58)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轴承的动力传递装置,该轴承支承作为旋转体的动力传递构件。
技术介绍
以往,在动力传递装置中,输入侧的动力传递构件与输出侧的动力传递构件一同为旋转体的情况下,各动力传递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多个轴承部件枢转支承。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在作为输入侧传递构件的离合器外壳与作为输出侧传递构件的离合器毂之间配置有一个轴承部件,在该离合器毂与壳体之间配置有其他的轴承部件。但是,以往,在支承这样的作为动力传递构件的各旋转体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那样,使各轴承部件的内圈与离合器毂抵接,使各轴承部件的外圈与离合器外壳或壳体抵接,从而支承旋转体。对于这样的动力传递构件,在离合器接合时相互施加有扭矩,因此在动力传递构件的一方(例如离合器毂)朝相对于旋转轴倾倒的方向作用有力。并且,当离合器毂相对于旋转轴的倾倒大时,离合器的一部分滑动,可能因倾倒而产生扭矩变动及杂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42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857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抑制动力传递构件相对于旋转轴的倾倒,抑制倾倒导致的扭矩变动及杂音的产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旋转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中心轴4);第2旋转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输出轴6),其旋转轴线与第1旋转轴4相同;动力传递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装置5),其能够从与第1旋转轴4一体旋转的第1接合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引导件51)向与第2旋转轴6一体旋转的第2接合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毂52)传递动力;壳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差速器壳9),其收纳动力传递构件5;第1轴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滚珠轴承13),其安插在第1接合构件51与第2接合构件52之间;以及第2轴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滚珠轴承14),其安插在第2接合构件52与壳体9之间,在第1接合构件51上形成有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第1延伸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内筒部51d),在第2接合构件52上形成有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内筒部52d),在壳体9上形成有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圆孔58a),第1轴承13配置在第1延伸部51d的外周侧且第2延伸部52d的内周侧,第2轴承14配置在第2延伸部52d的外周侧且第3延伸部58的内周侧。这样,第2接合构件的第2延伸部配置在第1轴承的外周侧且配置在第2轴承的内周侧。因此,第2延伸部从内径侧及外径侧被第1轴承及第2轴承沿径向夹持。此处,第1轴承的内周侧相对于第1接合构件的第1延伸部固定,而第2轴承的外周侧相对于第3延伸部固定。因此,在第2延伸部因各轴承的内部间隙而相对于第1延伸部及第3延伸部相对地倾倒的情况下,第2延伸部的倾倒方向上的各轴承的内部间隙均减小,由此作用有抑制第2延伸部的倾倒的力。由此,与以往那样两个轴承均配置在第2延伸部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第2接合构件相对于第1接合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倾倒,从而能抑制第2接合构件的轴倾倒导致的扭矩变动及杂音的产生。此外,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征可以在于,第2延伸部52d具有中空筒状且直径不同的小径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小径内筒部52d1)及大径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大径内筒部52d2),第1轴承13配置在大径部52d2的内周侧,第2轴承14配置在小径部52d1的外周侧。这样,通过在第2延伸部形成不同直径的部分,能够提高第1轴承及第2轴承的配置的自由度。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由两个轴承从内径侧及外径侧支承第2延伸部这样的支承结构。此外,还能够例如像以往那样使第1轴承的直径与第2轴承的直径大致同径,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应用于以往的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此外,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征可以在于,具有沿与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连结小径部52d1与大径部52d2的连结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圆环部52d3),在连结部52d3形成有贯通孔52a,在第2延伸部52d形成有从连结部52d3向轴向突出并到达第1延伸部51d的内径侧的突出部52d4。由于存在突出部,例如在用于液压控制的工作油通过贯通孔的情况下,能将工作油高效地导入第1轴承。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旋转轴4;第2旋转轴6,其旋转轴线与第1旋转轴4相同;动力传递构件5,其能够从与第1旋转轴4一体旋转的第1接合构件51向与第2旋转轴6一体旋转的第2接合构件52传递动力;第1轴承13,其支承第2接合构件52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1接合构件51侧;以及第2轴承14,其支承第2接合构件52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与第1接合构件51相反的一侧,第1轴承13配置在第2接合构件52的内周侧,第2轴承14配置在第2接合构件52的外周侧。这样,第2接合构件的内周侧支承于第1轴承,而外周侧支承于第2轴承,因此第2接合构件从内径侧及外径侧被第1轴承及第2轴承沿径向夹持。因此,在第2接合构件因各轴承的内部间隙而相对于第1接合构件相对地倾倒的情况下,第2接合构件的倾倒方向上的各轴承的内部间隙均减小,由此作用有抑制第2接合构件的倾倒的力。由此,与以往那样两个轴承均配置在第2接合构件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第2接合构件相对于第1接合构件的旋转轴的轴倾倒,从而能抑制第2接合构件的轴倾倒导致的扭矩变动及杂音的产生。在此,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可以在第1轴承13的内周侧配置第1接合构件51。此外,可以在第2轴承14的外周侧配置静止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壳体58)。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抑制第2接合构件相对于第1接合构件或静止部件的轴倾倒。此外,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征可以在于,第1轴承13及第2轴承14是球轴承。球轴承是利用球状的滚珠支承外圈和内圈的结构。因此,与借助不同于球状的例如圆筒状等形状的部件支承外圈和内圈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外圈与内圈相对地沿轴向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支承载荷。因此,适合作为动力传递构件的轴承。此外,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征可以在于,第2旋转轴6是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向该车辆的左右的驱动轮传递动力的一对旋转轴6L、6R,动力传递构件5是设置在一对旋转轴6L、6R中的各个旋转轴与第1旋转轴4之间的一对离合器5L、5R。此外,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特征可以在于,配置所述第1轴承的轴向位置与所述第1旋转轴和所述第1接合构件花键结合的轴向位置重合。这样,通过将第1轴承的位置配置成与第1旋转轴和第1接合构件花键结合的位置在轴向上重合,能够将从花键结合位置至第1轴承的轴向距离构成得较短。于是,即使不变更花键结合位置与第2轴承之间的轴向距离,也能够将第1轴承与第2轴承之间的轴向距离构成得较长。由此,不用增长从花键结合位置至第2轴承的距离,就能够将被第1轴承与第2轴承支承的第2接合构件的第2延伸部的轴向长度构成得较长,能够提高第2接合构件的支承刚性。另外,上述标号及名称是将后述实施方式的对应的结构构件的标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例子而示出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能抑制动力传递构件相对于旋转轴的倾倒,从而能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旋转轴;第2旋转轴,其旋转轴线与所述第1旋转轴相同;动力传递构件,其能够从与所述第1旋转轴一体旋转的第1接合构件向与所述第2旋转轴一体旋转的第2接合构件传递动力;壳体,其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第1轴承,其安插在所述第1接合构件与所述第2接合构件之间;以及第2轴承,其安插在所述第2接合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在所述第1接合构件上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1延伸部,在所述第2接合构件上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所述第1轴承配置在所述第1延伸部的外周侧且所述第2延伸部的内周侧,所述第2轴承配置在所述第2延伸部的外周侧且所述第3延伸部的内周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4 JP 2016-242742;2017.02.09 JP 2017-02249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旋转轴;第2旋转轴,其旋转轴线与所述第1旋转轴相同;动力传递构件,其能够从与所述第1旋转轴一体旋转的第1接合构件向与所述第2旋转轴一体旋转的第2接合构件传递动力;壳体,其收纳所述动力传递构件;第1轴承,其安插在所述第1接合构件与所述第2接合构件之间;以及第2轴承,其安插在所述第2接合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在所述第1接合构件上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1延伸部,在所述第2接合构件上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部,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3延伸部,所述第1轴承配置在所述第1延伸部的外周侧且所述第2延伸部的内周侧,所述第2轴承配置在所述第2延伸部的外周侧且所述第3延伸部的内周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延伸部具有中空筒状且直径不同的小径部及大径部,所述第1轴承配置在所述大径部的内周侧,所述第2轴承配置在所述小径部的外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连结部,该连结部沿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连结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大径部,在所述连结部形成有贯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庭田健司山口畅隆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