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力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426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压力缸,其目的在于缩短流体压力缸的全长。将内缸(40)同轴地配置于外缸(10)的内部,将空压供给杆(22)同轴地配置于内缸的内部。并且,将第1活塞(30)配置于空压供给杆与内缸之间,将内缸内的第1活塞的一个面(油压面)侧作为气压室(80),将另一个面侧作为第1油压室(81)。将第2活塞(50)配设于外缸与内缸之间,将该两个缸内的、朝向与第1活塞的油压面相同的方向的第2活塞的面侧作为第2油压室(82)。在内缸上形成有连通孔(44),该连通孔用于使填充于第1油压室和第2油压室的油(OL)移动来传递负压。通过该结构,能够缩短流体压力缸的全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压力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流体供给而产生推力的流体压力缸。
技术介绍
为了通过供给流体来实现产生所希望的推力的“推压”、“上提”、“抓捏”、“搬运”、“夹持”等各种动作,广泛使用油压缸、气压缸、气动液压缸等各种流体压力缸。气动液压缸将空气压力在缸体内部转换为油压并输出,其能够在使用气动设备的同时获得油压单元的功能(专利文献1)。气动液压缸在内部具有2种流体室,且由下述部分构成:使外部产生高推动力的油压室;和用于提高油压室的压力的空压室。可是,在以往的气动液压缸中,空压室和油压室被串联地配置于同一轴心线上,且构成为,分隔空压室和油压室的活塞的移动方向、与接受油压而输出推力的活塞的移动方向一致。因此,关于以往的气动液压缸,2种流体室的冲程长度相加而使得缸体整体变长,与只具有1种流体室的一般的气压缸或油压缸相比较,导致全长变长。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953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缩短流体压力缸的全长。(1)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壳体;充满第1流体的第1流体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充满第2流体的第2流体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第1活塞,其将所述第1流体室和所述第2流体室分隔开,受到所述第1流体的压力而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对所述第2流体加压;以及环状的第2活塞,其被配设于所述第1活塞的径向方向外侧,受到被所述第1活塞加压的所述第2流体的压力而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第2流体室形成为,所述第1活塞的对所述第2流体进行加压的面和所述第2活塞的承受所述第2流体的压力的面成为同一方向。(2)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1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体室具备:第1室,其内部的所述第2流体与所述第1活塞接触;形成于所述第1室的径向方向外侧的第2室,其内部的所述第2流体与所述第2活塞接触;以及连通通道,其将所述第1室和所述第2室连通。(3)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第1流体供给通道,所述第1流体供给通道通过所述第1活塞的径向方向内侧,且与所述第1流体室连通,对所述第1流体室供给第1流体。(4)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3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内筒部,其被配设于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内侧;和中央杆,其被配设于所述内筒部的径向方向内侧,所述第1流体供给通道形成于所述中央杆,所述第1活塞被配设于所述中央杆与所述内筒部之间,所述第2活塞被配设于所述内筒部与所述壳体之间。(5)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体是压缩性流体或非压缩性流体,所述第2流体是压缩性流体或非压缩性流体。(6)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充满第1流体的第3流体室,其相对于所述第1活塞形成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流体室相反的一侧;第1流体供给通道,其通过所述第1活塞的径向方向内侧,对所述第1流体室供给所述第1流体;以及第2流体供给通道,其对所述第3流体室供给第1流体,所述第1活塞借助所述第1流体室内的所述第1流体与所述第3流体室内的所述第1流体的压力差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移动。(7)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6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内筒部,其被配设于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内侧;和中央杆,其被配设于所述内筒部的径向方向内侧,所述第1流体供给通道形成于所述中央杆,所述第1活塞具备圆筒状的引导杆,且被配设于所述中央杆与所述内筒部之间,所述引导杆向所述第2流体室侧延伸,且对所述第2流体加压,所述第2活塞被配设于所述内筒部与所述壳体之间。(8)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7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流体室在所述引导杆的内侧被配设于所述引导杆与所述中央杆之间。(9)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提供技术方案7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流体室在所述引导杆的外侧被配设于所述引导杆与所述内筒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径向方向上配设第1活塞和第2活塞,第1活塞的对第2流体加压的面、和第2活塞的承受第2流体的压力的面形成为同一方向,因此能够缩短流体压力缸的全长。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气动液压式缸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2是示出上述气动液压式缸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上述气动液压式缸的装配步骤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上述气动液压式缸的装配步骤的剩余部分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与上述气动液压式缸中的空气压力活塞的移动相伴随的各部分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气动液压式缸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上述气动液压式缸的装配步骤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与上述气动液压式缸中的空气压力活塞的移动相伴随的各部分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气动液压式缸的侧视图和剖视图。图10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气动液压式缸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上述气动液压式缸的装配步骤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上述气动液压式缸的装配步骤的剩余部分的说明图。图13是示出与上述气动液压式缸中的空气压力活塞的移动相伴随的各部分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标号说明1:气动液压式缸(流体压力缸);10:外缸;11:外筒部;12:外缸盖;13:贯通孔;14:供油孔;15:密封螺钉;16:密封部件;17:螺栓;18:密封部件;20:空压供给部;21:盖;22:空压供给杆;23:第1空压供给通道;24:第2空压供给通道;25:密封部件;26:螺栓;27:卡定螺母;28:空压配管接头;29:贯通孔;30:第1活塞;31:引导杆;32:内周密封部件;33:外周密封部件;40:内缸;41:内圆筒部;42:凸缘;43:盖部;44:连通孔;46:螺栓;50:第2活塞;51:输出圆筒部;52:贯通孔;54:内周密封部件;55:外周密封部件;60:盖;61:孔;63:螺栓;70、71:螺旋弹簧;72:中间筒;72a:主体部;72b:凸缘部;73:螺纹部;74、75:贯通孔;76~79:密封部件;80:气压室(第1流体室);81:第1油压室;82:第2油压室;90:中间圆筒;91:间隙;94:第3空压供给通道;95:第4空压供给通道;96:第5空压供给通道;97:塞子;98:空压配管接头;99:第6空压供给通道;C:中心轴线(规定的方向);AR:供给气体(供给流体);OL:油(内部流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9,针对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压力缸应用于气动液压式缸1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1)实施方式的概要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动液压式缸1中,使缸在径向方向上形成为双层结构。即,将内缸40同轴地配置于外缸10的内部,将空压供给杆22同轴地配置于内缸40的内部。并且,将第1活塞30配置于空压供给杆22与内缸40之间,将内缸40内的第1活塞30的一个面(油压面)侧作为气压室80,将另一个面侧作为第1油压室81。将第2活塞50配设于外缸10与内缸40之间,将该两个缸10、40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体压力缸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壳体;充满第1流体的第1流体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充满第2流体的第2流体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第1活塞,其将所述第1流体室和所述第2流体室分隔开,受到所述第1流体的压力而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对所述第2流体加压;以及环状的第2活塞,其被配设于所述第1活塞的径向方向外侧,受到被所述第1活塞加压的所述第2流体的压力而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第2流体室形成为,所述第1活塞的对所述第2流体进行加压的面和所述第2活塞的承受所述第2流体的压力的面成为同一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21 JP 2016-247637;2017.10.18 JP 2017-201511.一种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壳体;充满第1流体的第1流体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充满第2流体的第2流体室,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第1活塞,其将所述第1流体室和所述第2流体室分隔开,受到所述第1流体的压力而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对所述第2流体加压;以及环状的第2活塞,其被配设于所述第1活塞的径向方向外侧,受到被所述第1活塞加压的所述第2流体的压力而在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第2流体室形成为,所述第1活塞的对所述第2流体进行加压的面和所述第2活塞的承受所述第2流体的压力的面成为同一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流体室具备:第1室,其内部的所述第2流体与所述第1活塞接触;形成于所述第1室的径向方向外侧的第2室,其内部的所述第2流体与所述第2活塞接触;以及连通通道,其将所述第1室和所述第2室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第1流体供给通道,所述第1流体供给通道通过所述第1活塞的径向方向内侧,且与所述第1流体室连通,对所述第1流体室供给第1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压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缸具备:内筒部,其被配设于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内侧;和中央杆,其被配设于所述内筒部的径向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井茂弘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