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燃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40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燃油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热量不能及时释放而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电动燃油泵包括泵体及设于泵体内的相互啮合的主、从动齿轮,还包括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内设有连通主、从动齿轮端部漏油处与吸油腔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包括使泄露燃油流经电机发热部位的电机冷却段。过流通道具有冷却段,能够供泄露燃油流过电机中发热的部位,对电机进行冷却,流动的过程中会带走电机所释放的热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热量不能及时释放的问题,同时利用从动齿轮本身泄漏的燃油,不需要其他冷却介质的通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燃油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燃油泵。
技术介绍
电动燃油泵是一种把燃油从油箱吸出,向发动机燃油系统提供满足一定压力的重要燃油装置,在各种航天发动机燃油系统中应用较多。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对燃油系统的泄漏、电动装置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燃油系统的介质好多是煤油介质,粘度小,更加容易泄露。现有技术中的电动燃油泵如图1和图2所示,泵体1和端盖2内设有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将泵体1分隔成吸油腔15和压油腔16,吸油腔15与油箱相连,压油腔16与燃油系统相连。当齿轮按图示2箭头所指的方向旋转时,吸油腔15内的轮齿不断脱开啮合,使吸油腔15的密封容积不断增大而形成真空,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从油箱吸入燃油,燃油被旋转的轮齿带入压油腔16,压油腔16容积变小,燃油受压进入燃油系统,这样就完成了吸油和压油过程。由于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与泵体1不可能无间隙密封,在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的轴向端面上会渗漏燃油,主、从动齿轮的燃油泄漏处的泄漏燃油通过开设在泵体1和端盖上的回油通道回到油箱或吸油腔15中。电动燃油泵还包括与泵体1相连的电机壳体8及设于电机壳体8内的定子10,定子10内穿装有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轴11,电机轴11与主动齿轮轴5相连。在电机壳体8内设有轴承9,电机轴11穿装于轴承9的内圈中,在轴承9的左侧设有轴承挡圈。在泵体1和主动齿轮轴5之间设有橡胶轴封6,橡胶轴封6能够防止煤油介质通过橡胶轴封6的内圈和外圆渗漏到电机内。电机在长期高速运转后,电机会发热,热量不能及时地释放出去,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使电机运转出现故障,给整个燃油系统带来危害。同时由于橡胶轴封6为动态密封件,长时间使用后,橡胶轴封6的内圈与主动齿轮轴5长期产生高转速摩擦后,会发生失效,从而产生泄露,泄露的煤油会污染电机的轴承9和电机的内腔,导致轴承9损坏,电机出现故障。上述的问题均会直接影响整个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给整个燃油系统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燃油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热量不能及时释放而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电动燃油泵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燃油泵,包括泵体及设于泵体内的相互啮合的主、从动齿轮,还包括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内设有连通主、从动齿轮端部漏油处与吸油腔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包括使泄露燃油流经电机发热部位的电机冷却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燃油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能够实现吸油和压油的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使用时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由于正常使用时会有部分的燃油由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端面及径向出现部分的泄漏,本专利技术中在电机内开设过流通道,过流通道的进油口与齿轮端部泄漏处连通,能够使泄漏燃油进入过流通道内,过流通道的出油口与吸油腔连通,由于吸油腔的压力小于从动齿轮泄漏处的压力,泄漏燃油会在压差的作用下由进油口进入由出油口排出。又因为过流通道具有冷却段,能够供泄露燃油流过电机中发热的部位,对电机进行冷却,流动的过程中会带走电机所释放的热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热量不能及时释放的问题,同时利用自身泄漏的燃油,不需要其他冷却介质的通入。所述泵体上设有用于与主、从动齿轮端部漏油处相连的泄漏燃油收集通道,所述泄漏燃油收集通道的出口处于泵体上靠近电机所在的一端端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过流通道包括设于电机壳体上的与泄漏燃油收集通道连通的泄漏燃油接收通道。所述电机冷却段为折返通道,电机冷却段包括沿电机长度方向并行延伸的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电机冷却段还包括连接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的连接段。电机内设有沿电机轴线方向延伸的线圈和转子,第一冷却段设于转子与线圈之间且沿电机轴线方向延伸,第二冷却段设于电机主轴上且沿电机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电机主轴通过沿电机主轴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设于电机壳体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远离主动齿轮的一个的滚动体与内、外圈及保持架间具有第一滚动间隙,所述电机主轴的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与电机壳体间隔布置而形成间隔间隙,第一滚动间隙与间隔间隙构成了所述的连接段。所述第一冷却段的沿轴向的长度不小于线圈的轴向长度且沿轴向覆盖所述的线圈。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中靠近主动齿轮的一个滚动体与内、外圈及保持架间具有第二滚动间隙,所述第二滚动间隙连通泄露燃油接收通道与吸油腔而形成轴承冷却段。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为陶瓷轴承。电机壳体与泵体上对应的端面设有隔离泄漏燃油接收通道与吸油腔的密封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燃油泵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动燃油泵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配合吸油、压油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燃油泵实施例1的带有泄漏燃油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燃油泵实施例1的外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燃油泵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燃油泵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2至图4所示,电动燃油泵包括泵体1,泵体1上设有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主动齿轮轴11和从动齿轮轴通过泵体轴承12转动设于泵体1上。在泵体的左端设有端盖2,端盖2通过定位销5定位安装于泵体1的左端,通过螺钉13固定于泵体的左端。在从动齿轮轴上设有轴向贯通孔6。正常使用时会有部分的燃油由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的轴向端面泄漏。在端盖2上设有连通从动齿轮端面和吸油腔的回油通道,在从动齿轮轴上设有轴向贯通孔6连通从动齿轮两轴向端面。在泵体的右侧连接有电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24,电机壳体24内设有定子26,定子26中穿装有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磁钢25以及电机主轴9,电机壳体24与泵体1通过螺钉固定相连,在电机壳体24和泵体1的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圈18。在电机内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轴承19和第一轴承21,第二轴承19位于第一轴承21的左端。电机主轴9的两端穿装于第二轴承19和第一轴承21的内圈中,电机主轴9的左端与主动齿轮轴11相连,主动齿轮轴11插装于电机主轴9的对应一端,两者通过半圆键实现止转装配,也实现了轴向上的相互连接。在电机主轴上设有轴向通道10,轴向通道10的右端由电机主轴9的右侧端面穿出,在电机主轴9上还设有径向通道17,径向通道17连通轴向通道10和吸油腔15。在泵体1上开设有与从动齿轮轴的轴向贯通孔6相连的泵体通道7,泵体通道7能够供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端面上的泄漏燃油进入其内,在泵体的右端端面上开设有环形过流槽23,环形过流槽23与泵体通道7连通。在电机壳体24上开设有环形的外通道8,环形的外通道与环形过流槽23连通。在电机中转子组件与线圈20之间设有第一通道27,第一通道27沿电机的轴线方向延伸,而且第一通道27的长度不小于线圈20的长度且在轴向上覆盖线圈20。泄漏燃油由第一通道27内流动不会对电机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其中第二轴承19和第一轴承21的滚动体均与外通道8连通,第一轴承21位于电机主轴9的右端端部。其中第二轴承19内的滚动体与第二轴承的内圈或者第二轴承的保持架之间具有第二滚动间隙,外通道8内的泄露燃油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经过第二滚动间隙流至吸油腔15内。在电机主轴9内开设有轴向通道10和径向通道17,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动燃油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燃油泵,包括泵体及设于泵体内的相互啮合的主、从动齿轮,还包括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内设有连通主、从动齿轮端部漏油处与吸油腔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包括使泄露燃油流经电机发热部位的电机冷却段。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08 CN 20171066919521.一种电动燃油泵,包括泵体及设于泵体内的相互啮合的主、从动齿轮,还包括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内设有连通主、从动齿轮端部漏油处与吸油腔的过流通道,过流通道包括使泄露燃油流经电机发热部位的电机冷却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燃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上设有用于与主、从动齿轮端部漏油处相连的泄漏燃油收集通道,所述泄漏燃油收集通道的出口处于泵体上靠近电机所在的一端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燃油泵,其特征在于:电机包括电机壳体,过流通道包括设于电机壳体上的与泄漏燃油收集通道连通的泄漏燃油接收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燃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段为折返通道,电机冷却段包括沿电机长度方向并行延伸的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电机冷却段还包括连接第一冷却段和第二冷却段的连接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燃油泵,其特征在于:电机内设有沿电机轴线方向延伸的线圈和转子,第一冷却段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英孔青松刘伟刘宝林丁继杰张磊李浩庞晓丽陈正立张淼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