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388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3‑0.7%,Si:0.6‑1.0%,Mn:1.5‑2.2%,V:0.12‑0.22%,Cr:8.0‑10.0%,Ni:0.4‑0.9%,Ti:0.05‑0.10%,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所述耐磨铸钢管的壁厚为5~12mm。该方法制备的耐磨铸钢管壁厚最低可以达到5.0mm,相比于传统浇铸的离心铸管,能在同等工矿使用条件下,壁厚减薄三分之一,既能节约合金消耗,又能减少资源及钢材的消耗,同时实现了对钒、钛、铬、镍资源的节约,并且薄壁铸钢管脱模方便,保证产品外壁表面光洁,减少模筒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金属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在电力、矿山、冶金、土木建筑、环保等行业的许多大型成套设备和装置的关键部位,均采用了大量管道,这类管道大多数是长期连续服役,工作环境恶劣,输送介质为灰渣、砂石、泥浆等含有尖锐固体的物料,耐磨性要求很高。现有铸造耐磨铸钢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向铸钢中加入合金元素。使用最多的合金元素有铬、镍、钼、锰、钒、钛、铜、钨、铝、锆、硅等,这些元素均能与铸钢中的碳形成高硬度的碳化物,制成高合金铸钢件,从而提高耐磨性能,但加入的合金份量较多,价格昂贵,成本较高。长铸钢管的生产一般采用离心铸造方法,由于钢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凝固,不仅管体组织致密,而且可使渣、微量元素从钢水中浮出,使得钢水在凝固前得到净化。目前国内所浇注钢管壁厚最低为9-10mm,而后再对所浇注的钢管进行轧制和热处理,最终获得所需贝氏体钢管产品。国内仅有清华大学基于传统转炉冶炼、连续铸钢和热送轧制锰系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研发成功空冷贝氏体钢,但铸管壁厚较厚,并且在熔炼过程中通常都加入钼系微量合金元素,由于钼资源宝贵且价格昂贵,该类钢生产成本极高,这不仅浪费合金消耗,还会增加生产合金所需宝贵资源。在浇铸中,钢水不能与型筒内表面直接接触,否则会与型筒内表面粘结,从而导致铸管无法与型筒分离,为此,必须在型筒内表面喷涂一层涂料,其目的,一方面使钢水与型筒内壁隔离,另一方面起到保温作用,以使钢水易于成型,所以涂料以及喷涂工艺直接关系到铸件质量。目前使用的涂料以及喷涂方法往往使生产的铸管出现壁厚不均匀,外壁表面质量不好,铸管成型性较差,如壁厚均匀性差,甚至拔管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耐磨铸钢管壁厚最低可以达到5.0mm,相比于传统浇铸的离心铸管,能在同等工矿使用条件下,壁厚减薄三分之一,既能节约合金消耗,又能减少资源及钢材的消耗,同时实现了对钒、钛、铬、镍资源的节约,并且薄壁铸钢管脱模方便,保证产品外壁表面光洁,减少模筒损耗。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3-0.7%,Si:0.6-1.0%,Mn:1.5-2.2%,V:0.12-0.22%,Cr:8.0-10.0%,Ni:0.4-0.9%,Ti:0.05-0.10%,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所述耐磨铸钢管的壁厚为5~12mm。优选的,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4-0.6%,Si:0.7-0.9%,Mn:1.6-2.0%,V:0.15-0.20%,Cr:8.5-9.5%,Ni:0.5-0.8%,Ti:0.06-0.09%,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所述耐磨铸钢管的壁厚为5~12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的制备方法,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配比如下:C:0.3-0.7%,Si:0.6-1.0%,Mn:1.5-2.2%,V:0.12-0.22%,Cr:8.0-10.0%,Ni:0.4-0.9%,Ti:0.05-0.10%,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进行配料,以Si、Mn、Cr、Ni、Ti、V的含量为标准选配含锰合金、含钛合金、含镍合金、含铬合金、含钒合金的废钢,将所述废钢进行熔炼,待所述废钢熔化后进行除渣得到第一合金液;(2)将模筒进行预热然后将涂料喷涂在模筒内壁;(3)采用所述第一合金液在模筒内壁进行浇铸得到第一铸钢管,将所述第一铸钢管进行脱模拔管得到所述薄壁耐磨铸钢管。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模筒预热的温度为250~350℃。更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模筒预热的温度为30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涂料为锆英粉涂料,所述锆英粉涂料中锆英粉的比重为35~38%。更优选的,所述锆英粉的主要成分包括ZrO2≥70%、SiO2≤28%、TiO2≤0.6%、Fe2O3≤0.4%、P2O5≤0.2%、Al2O3≤0.8%。更优选的,在使用时,在锆英粉中加水,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喷涂,涂料喷涂时喷涂压力为0.4~0.6MPa,为了使涂料能够喷涂均匀,在喷涂前涂料还需进行1~3次过滤。更优选的,所述锆英粉涂料中锆英粉的比重根据使用温度的不同有所区别,在15~40℃温度下,其比重优选为37~38%,在0~15℃温度下,其比重优选为35~36%。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涂料的喷涂厚度为0.8~1.2mm。其中,涂料的喷涂厚度可以根据铸钢管的浇铸厚度进行调整,当铸钢管的壁厚为9~12mm时,涂料的喷涂厚度为1.0~1.2mm,当铸钢管的壁厚为6~9mm时,涂料的喷涂厚度为0.8~1.0mm。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涂料的喷涂压力为0.4~0.6MPa。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浇铸温度为1500~1600℃,浇铸速度为20~30kg/s。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模筒转速为60~70G重力倍数,所述第一铸钢管拔管的温度为400~600℃。优选的,所述薄壁耐磨铸钢管在包装入库前还需要进行抛丸处理并检验。其中,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入库,检验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重新冶炼。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四川攀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钒钛资源,其综合利用也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级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调整用于离心浇铸的钢水合金配比,提高钒、钛微合金化效率,减少钢管二次轧制和热处理工序,从而实现对钒、钛、铬、镍资源的节约,并实现新型贝氏体耐磨、耐热钢管的生产。由于产品为薄壁管,在浇铸时必须考虑钢水的流动性,否则就会出现壁厚不均或长度方向不够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成分设计中,特提出要控制Mn-Si比,比值越高,钢水流动性就越好,但也不能太高,要充分考虑Mn合金的经济性。早期的耐高温管采用较高的Si元素,主要是考虑可以防止高温下渗碳,导致强度变低,但Si过高,钢水流动性就差。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较低的Si元素,成分设计中加入Cr和Ni合金,Cr能增强管子的耐渗碳性和抗氧化性,Ni和Ti合金的加入,能提高管子的蠕变断裂强度和高温塑性。V、Cr合金能显著提高管子的强度和硬度,同时Cr合金元素与C元素结合形成铬的碳化物,使管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中,铬具有细化晶粒,抗氧化,耐腐蚀的作用,其强化机体的能力很大;但是钢中的铬会降低钢水的流动性,而锰和镍可以提高钢水的流动性,锰是一种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常用合金元素,其强化基体的作用也很大,锰可明显提高淬透性,细化珠光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钢的塑性脆性转变温度,在不降低塑性的条件下提高强度,但锰在低合金范围内有所粗化晶粒,铸件耐磨性能随锰的含量的增高而降低。镍在铸钢中既能提高强度,强化硬度,又能增强韧性,同时又提高铸件耐腐蚀性能,但镍的含量太高将会降低铸钢管的耐磨性。因此,本申请中Si的含量设计为0.6-1.0%,Mn的含量涉及为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3‑0.7%,Si:0.6‑1.0%,Mn:1.5‑2.2%,V:0.12‑0.22%,Cr:8.0‑10.0%,Ni:0.4‑0.9%,Ti:0.05‑0.10%,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所述耐磨铸钢管的壁厚为5~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3-0.7%,Si:0.6-1.0%,Mn:1.5-2.2%,V:0.12-0.22%,Cr:8.0-10.0%,Ni:0.4-0.9%,Ti:0.05-0.10%,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所述耐磨铸钢管的壁厚为5~1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耐磨铸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如下:C:0.4-0.6%,Si:0.7-0.9%,Mn:1.6-2.0%,V:0.15-0.20%,Cr:8.5-9.5%,Ni:0.5-0.8%,Ti:0.06-0.09%,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所述耐磨铸钢管的壁厚为5~12mm。3.一种薄壁耐磨铸钢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配比如下:C:0.3-0.7%,Si:0.6-1.0%,Mn:1.5-2.2%,V:0.12-0.22%,Cr:8.0-10.0%,Ni:0.4-0.9%,Ti:0.05-0.10%,P≤0.015%,S≤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所述铸钢管的原料组分进行配料,以Si、Mn、Cr、Ni、Ti、V的含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波李元廷周大伟张琦龚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