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3728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过滤装置、用于检测流入尾气的温度值和/或压力值的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余热收集装置和余热回收装置;过滤装置设置在电窑锅炉的尾气烟道中;尾气分级检测装置,入口与过滤装置的出口相连,两个出口分别与余热收集装置的入口及余热回收装置的入口选择性连通;余热收集装置与待供热的部件相连,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与电窑锅炉的气路相连。由于当温度值位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和/或压力值位于预设压力阈值范围内时,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余热收集装置连通;当温度值超出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和/或压力值超出预设压力阈值范围时,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余热回收装置连通;因此能够实现余热的分级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余热资源回收与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烧结过程产生的余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烧结过程的烟气显热以及烧结产品显热,它们分别为从烧结机下部抽出的主排烟即烧结废气和烧结矿冷却机上部排出的冷却废气所携带,分别占工序热量收入的15%和40%左右。烧结过程产生的余热的主要特点是热载体流量大(40m3/h到80m3/h),品质即温度变化幅度较大(180℃到500℃)。目前烧结过程产生的余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充分认识烧结余热热载体流量大且品味变化大的特点,回收与利用严重脱节,控制与调节水平低,造成余热放散严重、回收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使得余热回收利用率较低,具体表现为:忽视温度较低的余热回收利用,仅对温度较高的部分冷却废气进行回收,对温度较低的烧结废气和冷却废气不加以回收,造成烧结余热放散严重,浪费较大。忽视用于改善烧结工艺条件的直接热回收(如热风烧结、点火炉助燃和烧结原料干燥预热),将回收得到的余热仅通入余热锅炉生产蒸汽(再用于发电),造成烧结余热资源利用模式单一。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对温度较低的余热利用不足,工艺工段也有较大限制,可推广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温度较低的余热利用不足的问题,以提高余热的利用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过滤装置、用于检测流入尾气的温度值和/或压力值的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余热收集装置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电窑锅炉的尾气烟道中;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入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相连,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的入口及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入口选择性连通;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待供热的部件相连,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电窑锅炉的气路相连;其中:当所述温度值位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和/或所述压力值位于预设压力阈值范围内时,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连通;当所述温度值超出所述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和/或所述压力值超出所述预设压力阈值范围时,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连通。优选地,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开关、第二通道开关以及气体收集容器,所述气体收集容器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收集容器的入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气路连接,所述气体收集容器的第一出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开关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的入口气路连接;所述气体收集容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开关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入口气路连接。优选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热水供应系统,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所述热水供应系统相连。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冷水储罐、恒温储罐、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所述余热收集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第一工质泵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冷水储罐之间;所述第二工质泵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恒温储罐之间。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工质泵之间且水路相通的第一可控阀门;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工质泵之间且水路相通的第二可控阀门。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工质泵与所述冷水储罐之间且水路相通的第一电磁阀;连接于所述第二工质泵与所述恒温储罐之间且水路相通的第二电磁阀。优选地,所述热水供应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工质泵相连的变频器;所述恒温储罐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Y型过滤器,所述Y型过滤器包括吸附式滤网。优选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尾气烟道外部的排渣风扇;所述Y型过滤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Y型过滤器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排渣风扇的风道入口相连。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余热收集装置和余热回收装置;尾气分级检测装置的入口流入经过滤装置过滤后的尾气,该尾气分级检测装置设置有两个出口,分别与余热收集装置的入口及余热回收装置的入口选择性连通,本技术实施例余热回收系统中设置的尾气分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流入该尾气分级检测装置的尾气的温度值和/或压力值;当温度值位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和/或压力值位于预设压力阈值范围内时,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余热收集装置连通;当温度值超出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和/或压力值超出预设压力阈值范围时,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余热回收装置连通,这样能够实现不同温度值和/或压力值的尾气的分级利用,进而提高尾气余热的利用率;另外,由于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与电窑锅炉的气路相连,而进入余热回收装置的尾气是经过过滤装置过滤后的尾气,尾气中粉尘含量低于一定限制,该部分尾气即使温度较低,也能够用于电窑锅炉预热空气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实现了尾气的分级利用,而且能够对温度较低的尾气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尾气余热的利用率。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热水供应系统包括:冷水储罐、恒温储罐、第一工质泵和第二工质泵;余热收集装置包括换热器;第一工质泵连接于换热器的入口与冷水储罐之间,以使得冷水储罐与换热器水路相通;第二工质泵连接于换热器的出口与恒温储罐之间,以使得恒温储罐与换热器水路相通;这样,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换热器将冷水储罐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再输出到恒温储罐,进而可以分配到热水需求各岗位使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实现自动化调节,无需人工干预,只需定期巡检,降低了人力成本,能够对尾气热量利用达到较高效率。此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包括Y型过滤器,Y型过滤器包括吸附式滤网,Y型过滤器的设置达到除去杂质的同时热空气可回收利用,同时降低了直接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吸附式滤网的设置能够方便后续的更换。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下面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01和02-尾气流动方向;12-过滤装置;13-尾气分级检测装置;14-余热收集装置;15-余热回收装置;8-尾气烟道;9-电窑锅炉;131-气体收集容器;132-温度传感器;133-压力传感器;11-控制器;20-冷水储罐;21-液位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23-恒温储罐;24-换热器;25-空气预设装置;26-变频器;5-Y型过滤器;6-排渣风扇;7-排渣通道。S1-第一通道开关;S2-第二通道开关;K1-第一电磁阀;K2-第二电磁阀;K3-第一可控阀门;K4-第二可控阀门;P1-第一工质泵;P2-第二工质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装置、用于检测流入尾气的温度值和/或压力值的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余热收集装置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电窑锅炉的尾气烟道中;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入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相连,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的入口及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入口选择性连通;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待供热的部件相连,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电窑锅炉的气路相连;其中:当所述温度值位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和/或所述压力值位于预设压力阈值范围内时,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连通;当所述温度值超出所述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和/或所述压力值超出所述预设压力阈值范围时,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装置、用于检测流入尾气的温度值和/或压力值的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余热收集装置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电窑锅炉的尾气烟道中;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入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相连,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的入口及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入口选择性连通;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待供热的部件相连,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电窑锅炉的气路相连;其中:当所述温度值位于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内,和/或所述压力值位于预设压力阈值范围内时,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连通;当所述温度值超出所述预设温度阈值范围,和/或所述压力值超出所述预设压力阈值范围时,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分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开关、第二通道开关以及气体收集容器,所述气体收集容器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收集容器的入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气路连接,所述气体收集容器的第一出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开关与所述余热收集装置的入口气路连接;所述气体收集容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开关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的入口气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供应系统,所述余热收集装置与所述热水供应系统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