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29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实现双向供油的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包括壳体、内转子以及进油管和出油管,在所述的进油管和出油管之间分别连接有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其中进油引导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启闭阀,所述出油引导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启闭阀,而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三启闭阀,第三启闭阀间隔开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接通的端口,当需要进行反向的润滑供油时,关闭第三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油从出油管流入后,在进油引导管的引导下借由转子的吸力流入机体内,随后也是在转子的推力下流入出油引导管,随后在出油引导管的引导下从进油管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增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
技术介绍
机油泵是润滑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装置,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从而使发动机各零件都能得到润滑,避免各零件由于运动摩擦出现磨损的情况,机油泵对机油的输送主要是通过转轴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轮套接在轴承上),并利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带动从动齿轮旋转,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旋转下将机油从进油口吸入,再从出油口排出。但目前所有的转子式机油泵只能单向供油,通常情况下,机油泵的转向是不可变的,如输入转向相反,则机油泵不能供油,还会带来发动机损坏的严重后果,进而导致本机油泵无法在即有正转又有反转的装置中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方案,且尽可能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可实现切换双向供油的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包括壳体、内转子以及进油管和出油管,在所述的进油管和出油管之间分别连接有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其中进油引导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启闭阀,所述出油引导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启闭阀,而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三启闭阀,第三启闭阀间隔开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与进油管和出油管接通的端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关闭连接在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开启连接在进油管和出油管上的第三控制阀,此时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实质上是关闭的,进油管和出油管通过机体互通,可实现正常方向的润滑供油。而当应实际的装置使用需求需要进行反向的润滑供油时,油实际上是从出油管流入而后从进油管流出的状态,此时只需关闭进油管和出油管上第三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进油管和出油管随即关闭,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通过机体实现导通,油从出油管流入后,在进油引导管的引导下借由转子的吸力流入机体内,随后也是在转子的推力下流入出油引导管,随后在出油引导管的引导下从进油管流出。借此实现润滑油的一个反向供油,使得机油泵可随时根据需要切换调节润滑油的供油反向,很好的实现了本技术提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分别连接于壳体的两侧,且二者呈上下间隔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两引导管分别连接在壳体两侧,且将二者呈一定方位的间隔开,再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中指出的启闭阀,可以保证两引导管之间的独立性,保证其功能的实现,进一步完善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呈同规格的半圆弧状结构设置,且其管壁直径小于进油管和出油管的管壁直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流体的流速和距离以及管径是有直接关系的,一般距离越长,流速会相应下降,而管径越小,流速则会越快,因为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的长度长于进油管和出油管,因此将其内壁直径设置成小于进油管和出油管的内直径,可以尽量减少供油反向转变时对流速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引导管和出油引导管内表面呈光面结构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尽量减少管内壁对流体所产生的摩擦力,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启闭阀、第二启闭阀以及第三启闭阀的控制开关连接于壳体的外表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人员的实际控制。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油的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油的方向流动示意图。图中:1、壳体;2、内转子;3、进油管;4、出油管;5、进油引导管;6、出油引导管;7、第一启闭阀;8、第二启闭阀;9、第三启闭;10、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包括壳体1、内转子2以及进油管3和出油管4,在所述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之间分别连接有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其中进油引导管5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启闭阀7,所述出油引导管6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启闭阀8,而所述进油管3和出油管4上分别连接有第三启闭9阀,第三启闭9阀间隔开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关闭连接在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开启连接在进油管3和出油管4上的第三控制阀,此时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实质上是关闭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通过机体互通,可实现正常方向的润滑供油。而当应实际的装置使用需求需要进行反向的润滑供油时,油实际上是从出油管4流入而后从进油管3流出的状态,此时只需关闭进油管3和出油管4上第三控制阀,开启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进油管3和出油管4随即关闭,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通过机体实现导通,油从出油管4流入后,在进油引导管5的引导下借由转子的吸力流入机体内,随后也是在转子的推力下流入出油引导管6,随后在出油引导管6的引导下从进油管3流出。借此实现润滑油的一个反向供油,使得机油泵可随时根据需要切换调节润滑油的供油反向,很好的实现了本技术提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述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分别连接于壳体1的两侧,且二者呈上下间隔设置。将两引导管分别连接在壳体1两侧,且将二者呈一定方位的间隔开,再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中指出的启闭阀,可以保证两引导管之间的独立性,保证其功能的实现,进一步完善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呈同规格的半圆弧状结构设置,且其管壁直径小于进油管3和出油管4的管壁直径。流体的流速和距离以及管径是有直接关系的,一般距离越长,流速会相应下降,而管径越小,流速则会越快,因为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的长度长于进油管3和出油管4,因此将其内壁直径设置成小于进油管3和出油管4的内直径,可以尽量减少供油反向转变时对流速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内表面呈光面结构设置。尽量减少管内壁对流体所产生的摩擦力,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启闭阀7、第二启闭阀8以及第三启闭9阀的控制开关10连接于壳体1的外表面,方便操作人员的实际控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包括壳体(1)、内转子(2)以及进油管(3)和出油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之间分别连接有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其中进油引导管(5)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启闭阀(7),所述出油引导管(6)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启闭阀(8),而所述进油管(3)和出油管(4)上分别连接有第三启闭(9)阀,第三启闭(9)阀间隔开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包括壳体(1)、内转子(2)以及进油管(3)和出油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油管(3)和出油管(4)之间分别连接有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其中进油引导管(5)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一启闭阀(7),所述出油引导管(6)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处分别连接有第二启闭阀(8),而所述进油管(3)和出油管(4)上分别连接有第三启闭(9)阀,第三启闭(9)阀间隔开进油引导管(5)和出油引导管(6)与进油管(3)和出油管(4)接通的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调节供油机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添霖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南建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