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接单管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21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塔体领域,公开一种套接单管塔,包括管体(1)和托架(2),管体(1)上设有平台(3),托架(2)与管体(1)之间组合焊缝连接,管体(1)包括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第三管体(13)和第四管体(14),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套接,第二管体(12)与第三管体(13)套接,第三管体(13)与第四管体(14)套接,管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十六边形,管体(1)内腔固定有内爬梯(7),管体(1)外腔固定有外爬梯(5)。单管塔的结构能承受天气灾害,延长了单管塔的使用寿命,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内爬梯提供工作人员上下,外爬梯外有保护措施,避免维修人员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接单管塔
本技术涉及塔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接单管塔。
技术介绍
单管塔结构广泛用于电力输送、通讯、照明等电气设施的支撑结构中。现有的单管塔多由刚性结构制成,结构耗能能力较差,当雪载、地震、强风、断线荷载或是车祸引发的冲击荷载超出设计时,单管塔易发生折断现象,从而引起输电线路的级联破坏或者通讯、照明设施破坏等,容易造成大面积断电或通讯、照明长时间中断等灾难性后果。另外,常规的单管塔是一体制成的,一旦局部结构受损很难只对受损区域进行局部修复,往往需要更换整个单管塔结构,这不仅降低了单管塔的使用寿命,还延长了维修的时间,增加了维修成本。工作人员在上下时容易有危险,因此设置了内爬梯提供工作人员上下,且在单管塔外设有外爬梯,外爬梯外有保护措施,避免人员的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单管塔的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易发生危险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套接单管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套接单管塔,包括管体和托架,管体上设有平台,托架与管体之间组合焊缝连接,管体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套接,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套接,第三管体与第四管体套接,管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十六边形,管体内腔固定有内爬梯,管体外腔固定有外爬梯,外爬梯外设有防护栏,防护栏与外爬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平台的数量为三个,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第一平台的第一下平面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1、第二平台的第二下平面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2,第三平台的第三下平面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3,第二平台与第四管体固定连接,第三平台与第四管体固定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三管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管体之间的连接处都设有加劲板。作为优选,平台与管体固定连接,平台的外边缘面为弧形面,每个平台上安装六副定向天线和六个射频拉远单元。平台与管体之间固定有平台撑臂,平台的外边缘面为弧形面。射频拉远单元全称:RadioRemoteUnit,简称RRU,射频拉远单元RRU带来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网络覆盖模式,它将大容量宏蜂窝基站集中放置在可获得的中心机房内,基带部分集中处理,采用光纤将基站中的射频模块拉到远端射频单元,分置于网络规划所确定的站点上,从而节省了常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大量机房;同时通过采用大容量宏基站支持大量的光纤拉远,可实现容量与覆盖之间的转化;定向天线是指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特别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则为零或极小的一种天线。采用定向发射天线的目的是增加辐射功率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保密性;采用定向接收天线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号强度增加抗干扰能力。作为优选,管体底部设有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的塔底板。塔底板和基础顶面间设有防水装置,防水装置包括两根出水管。作为优选,管体顶部设有避雷针,避雷针底部两侧固定有固定板,避雷针与基础接地网的接地线连接,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作为优选,管体内壁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一个的接地铜牌。作为优选,第一管体底部设有门,门的形状为环形。入口处设置相应尺寸的外开钢门,塔身线路孔安装完毕后做好封闭措施;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单管塔的结构强劲能够承受天气灾害,这不仅延长了单管塔的使用寿命,还缩短了维修的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且设置了内爬梯提供工作人员上下,且在单管塔外设有外爬梯,外爬梯外有保护措施,避免人员的伤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管体截面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管体连接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管体、2—托架、3—平台、4—避雷针、5—外爬梯、6—塔底板、7—内爬梯、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第三管体、14—第四管体、15—加劲板、16—接地铜牌、31—第一平台、32—第二平台、33—第三平台、41—固定板、51—防护栏、111—门、311—第一下平面、321—第二下平面、331—第三下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套接单管塔,如图1-5所示,包括管体1和托架2,管体1上设有平台3,托架2与管体1之间组合焊缝连接,管体1包括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第三管体13和第四管体14,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套接,第二管体12与第三管体13套接,第三管体13与第四管体14套接,管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十六边形,管体1内腔固定有内爬梯7,管体1外腔固定有外爬梯5,外爬梯5外设有防护栏51,防护栏51与外爬梯5固定连接。塔在运输和安装期间受到表面损坏,并且当安装塔时,需要对这种损坏进行修补。当安装塔时不选用热浸,所使用的方法是使用冷镀锌来涂漆。在运输和安装期间,对保护性的锌层的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腐蚀将在受损区域开始。腐蚀关系到所有钢结构的设计寿命,在结构寿命时间期间,需要特定的维护来停止腐蚀。平台3的数量为三个,平台3包括第一平台31、第二平台32和第三平台33,第一平台31的第一下平面311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1、第二平台32的第二下平面321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2,第三平台33的第三下平面331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3,第二平台32与第四管体14固定连接,第三平台33与第四管体14固定连接,第一平台31与第三管体13固定连接,h3高于h2,h2高于h1。本实施例中,h1为28米,h2为33米,h3为38米。管体1每段套接纵缝处都设有加劲板,加劲板位于管体1的大头外部、加劲板位于管体1的小头内部。所有构件均需作防腐处理,采用热浸锌防腐,镀锌层厚度构件厚大于5mm不小于86um,构件小于5mm不小于65um,塔体钢板采用Q345B,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塔筒连接采用折边套接,套接处安装有螺栓。在套接范围内,不刷油漆或污损。根据建设单位提出要求确定荷载。塔体抗震设防烈度8度。平台3的外边缘面为弧形面,每个平台3上安装六副定向天线和六个RRU。平台3与管体1之间固定有平台撑臂。管体1底部设有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地面的塔底板6。管体的底部直径为1.17m,管体的顶部直径为0.6m。管体1顶部设有避雷针4,避雷针4底部两侧固定有固定板41,避雷针4与基础接地网的接地线连接,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馈线及电气安装板须根据工艺要求,在塔身安装前确定位置及方法。塔底板6和基础顶面间设有防水装置,防水装置包括两根出水管。管体1内壁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一个的接地铜牌16。本实施例中,接地铜牌16设置在馈线进线孔下口、下馈线出线孔上口、塔身中部。第一管体11底部设有门111,门111的形状为环形。入口处设置相应尺寸的外开钢门,塔身线路孔安装完毕后做好封闭措施;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套接单管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接单管塔,包括管体(1)和托架(2),管体(1)上设有平台(3),其特征在于:托架(2)与管体(1)之间组合焊缝连接,管体(1)包括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第三管体(13)和第四管体(14),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套接,第二管体(12)与第三管体(13)套接,第三管体(13)与第四管体(14)套接,管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十六边形,管体(1)内腔固定有内爬梯(7),管体(1)外腔固定有外爬梯(5),外爬梯(5)外设有防护栏(51),防护栏(51)与外爬梯(5)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接单管塔,包括管体(1)和托架(2),管体(1)上设有平台(3),其特征在于:托架(2)与管体(1)之间组合焊缝连接,管体(1)包括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第三管体(13)和第四管体(14),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套接,第二管体(12)与第三管体(13)套接,第三管体(13)与第四管体(14)套接,管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十六边形,管体(1)内腔固定有内爬梯(7),管体(1)外腔固定有外爬梯(5),外爬梯(5)外设有防护栏(51),防护栏(51)与外爬梯(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接单管塔,其特征在于:平台(3)的数量为三个,平台(3)包括第一平台(31)、第二平台(32)和第三平台(33),第一平台(31)的第一下平面(311)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1,第二平台(32)的第二下平面(321)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2,第三平台(33)的第三下平面(331)距离单管塔底面的高度为h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肖飞何元生汪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开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