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康力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54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2:29
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包括行走传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包括链条、拉绳、固定架、扭簧、扭簧轴、撑拉杆和滑轮,固定架顶部固定连接在斜梁的前侧底部,扭簧和撑拉杆的上端均套在扭簧轴上,扭簧轴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扭簧轴前后两端连接在固定架上,撑拉杆下端固定连接有轮架,轮架内转动设置有滑轮;链条绕过并与花鼓飞轮上的齿牙啮合,拉绳的一端和链条的一端分别与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下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穿过轮架并绕过滑轮向后与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更加轻便、易于加工制造,在为人们提供代步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种全身运动锻炼的器材,可谓一举两得。

An improved reciprocating body building bicycle

An improved reciprocating bicycle, including a walking drive mechanism, a walking drive mechanism including a chain, a pull rope, a fixed frame, a torsion spring, a torsional spring shaft, a bracing rod and a pulley. The top of the fixed frame is fixed to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inclined beam, the upper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and the bracing rod are all set on the torsional spring shaft and the torsional spring shaft along the front and back directions. The two ends of the torsion spring shaft are connected to the fixed frame, the lower end of the bracing rod is fixed with a wheel frame, and the pulley is arranged in the wheel frame. The chain is bypassed and meshing with the tooth teeth on the flower drum flywheel. One end of the rope and one end of the chain are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steering and power driving mechanism respectivel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ull rope passes through the wheel frame. And bypass the pulley to connect the other end of the chai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more light and easy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It provides people with a whole body exercise equi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described as one stone and a st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人的上肢和下肢全身协调配合行走的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使用的传统自行车特点是人体上肢与下肢分工的,即上肢主要负责把控方向,下肢主要负责提供动力,按力学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原理分析,就是上肢主要负责把控向心力,确保车的平衡;下肢主要负责提供离心力确保车的前行。但是,对人体腰以上大多重要部位得不到有效锻炼的现状而言,这无疑是传统自行车一直以来存在的缺陷。在本申请人以往技术专利(专利号为ZL201110287532.4)中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自行车上述缺陷。它采用一种前后的往复式运动方式,使人体上肢和下肢有效的协调起来,将把控方向与提供动力合二为一,人体运动幅度大大提高,骑行中可举全身之力。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所述技术专利技术的动力机构的技术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优化之处,尤其是在行走传动机构方面存在结构较复杂、重量大、传动效率较低的明细缺陷,另外,由于前弹性限位块和后弹性限位块为固定设置,导致车把套管前后移动的幅度不能调节,从而不能适应不同身高、臂长的骑行者进行舒适性骑乘。另外,在转向机构方面存在结构较复杂和臃肿的明细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行走传动机构的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重量轻、适用于不同人骑乘的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包括滑轨横梁、斜梁、前叉管、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滑轨横梁和斜梁前端分别与前叉管连接,前叉管内插设有前叉,滑轨横梁的后侧下部通过支撑架与斜梁后端连接,前叉下部转动设有前车轮,支撑架下部通过带飞轮的花鼓飞轮转动连接有后车轮,滑轨横梁上沿前后方向滑动设有滑座,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下部转动连接在斜梁上,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下部通过行走传动机构与后车轮传动连接,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上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前车轮传动连接,行走传动机构包括链条、拉绳、固定架、扭簧、扭簧轴、撑拉杆和滑轮,固定架顶部固定连接在斜梁的前侧底部,扭簧和撑拉杆的上端均套在扭簧轴上,扭簧轴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扭簧轴前后两端连接在固定架上,扭簧两端的簧杆分别与固定架和撑拉杆的后侧顶压配合,撑拉杆下端固定连接有轮架,轮架内转动设置有滑轮;链条绕过并与花鼓飞轮上的齿牙啮合,拉绳的一端和链条的一端分别与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下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穿过轮架并绕过滑轮向后与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滑轨横梁和斜梁均为前后并排设置的双梁结构,斜梁的双梁结构前侧之间设置有前后调节限位结构,前后调节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斜梁上的横管,横管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限定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向后摆动幅度的调节螺栓,在横管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锁紧调节螺栓的紧固螺母。所述斜梁前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脚蹬架。滑轨横梁后侧设置有可调节前后位置并具有弹性的限位卡锁。所述滑轨横梁前低后高倾斜设置。支撑架下部后侧靠近花鼓飞轮处设置有用于导向链条的齿牙轮链托。花鼓飞轮处设置有千斤调整开关,支撑架后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启闭千斤调整开关的操纵把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骑行健身原理为:骑行者坐在滑座上,可单脚用力蹬地,使车有了一定的初速度平衡比较稳定后,就可将双脚分别蹬在脚蹬架上,此时,车速较低,人在拉动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上端的车把握管时会感到有明显阻力,这正是人使用该车时可以利用的重要特点,它对人和车重心的稳定有明显帮助,更有利控制车的左、右平衡,由于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中下部转动连接在斜梁上,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下部向前运动通过行走传动机构带动后车轮转动行进,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向前复位后再向后拉动,如此反复操作就实现自行车的行走,当车速在逐渐加快后,车的稳定性也会不断自然加强,这样,人就可以采取拉、蹬和后坐姿势像在使用赛艇一样使车迅速前行了。骑行者水平转动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通过转向传动机构带动前车轮实现自行车的转向。本技术中的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的具体构造与专利名称为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专利号为ZL201110287532.4)中所公开的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相同,因此在本技术当中不再赘述。本技术中的拉绳的一端和链条的一端均与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下端连接。本技术主要改进点为行走传动机构的构造,完全取消ZL.201110287532.4中所在行走传动机构方面所设置的轮轴、飞轮大轮盘、滑轮盘、枢纽管、复位涡卷簧和复位涡卷簧盒等部件。首先,在斜梁前侧底部设置一个前置式链条撑拉杆总成,该总成具体由固定架、扭簧、扭簧轴、撑拉杆和滑轮等构成,该总成安装在车的斜梁下方靠近前车轮处,滑轮的下方与地平线保持一定的间距。扭簧撑拉杆上端通过扭簧轴可前后转动,扭簧向前顶压斜撑杆,使斜撑杆始终保持向前撑紧拉绳的状态,通过滑轮拉动拉绳和链条,使链条始终与后车轮中心的花鼓飞轮啮合,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驱动杆向前通过链条拉动花鼓飞轮和后车轮转动,由于花鼓飞轮内设置有飞轮,这样就可确保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驱动杆向后复位时链条和拉绳能始终被撑紧。不同身高、臂长的骑行者在使用本技术骑行健身时,可以先拧松紧固螺母,再使用扳手拧动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向前或向后移动,调整到位后,拧紧紧固螺母即可。骑行者将两脚分别放置到左右两侧的脚蹬架上,向后拉动车把握管时,滑座沿滑轨横梁向后移动,脚蹬架起到支撑用力的作用。滑轨横梁前低后高,滑座由后向前的复位会更加省力。限位卡锁起到限定滑座向后移动的位置,提高安全可靠性。由于本技术的自行车采用前后往复式运动方式,当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下端处于最后端的止点时,链条处在绷紧状态,后车轮的花鼓飞轮无法倒转,导致无法后退,因此,本技术特地设计千斤调整开关,在停车后人们坐在滑座上用手按压操纵把手,操纵把手驱动千斤调整开关,使后车轮倒转时,花鼓飞轮不随着后车轮转动,以达到倒车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往复式的骑行方式,把人体的两手臂由现有技术的消极状态变成积极状态;人的双腿脚、两手臂和臀部包括腰背都能发挥作用,与人的单腿力量比无疑要大,可谓举全身之力,并通过调整车的变速比,既可提高车速,缩短中短距离骑行时间,又可让人的动作比较舒缓从容,合乎人体工程学(可参照赛艇的相关技术);可以采用较小直径的车轮,明显降低车的高度,为降低危险性和前行风阻可有积极效果。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更加轻便、易于加工制造,在为人们提供代步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种全身运动锻炼的器材,可谓一举两得,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市场潜力大,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行走传动机构中固定架、扭簧、扭簧轴、撑拉杆和滑轮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前后调节限位结构的俯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包括滑轨横梁1、斜梁2、前叉管5、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滑轨横梁1和斜梁2前端分别与前叉管5连接,前叉管5内插设有前叉6,滑轨横梁1的后侧下部通过支撑架7与斜梁2后端连接,前叉6下部转动设有前车轮8,支撑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包括滑轨横梁、斜梁、前叉管、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滑轨横梁和斜梁前端分别与前叉管连接,前叉管内插设有前叉,滑轨横梁的后侧下部通过支撑架与斜梁后端连接,前叉下部转动设有前车轮,支撑架下部通过带飞轮的花鼓飞轮转动连接有后车轮,滑轨横梁上沿前后方向滑动设有滑座,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下部转动连接在斜梁上,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下部通过行走传动机构与后车轮传动连接,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上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前车轮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行走传动机构包括链条、拉绳、固定架、扭簧、扭簧轴、撑拉杆和滑轮,固定架顶部固定连接在斜梁的前侧底部,扭簧和撑拉杆的上端均套在扭簧轴上,扭簧轴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扭簧轴前后两端连接在固定架上,扭簧两端的簧杆分别与固定架和撑拉杆的后侧顶压配合,撑拉杆下端固定连接有轮架,轮架内转动设置有滑轮;链条绕过并与花鼓飞轮上的齿牙啮合,拉绳的一端和链条的一端分别与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下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穿过轮架并绕过滑轮向后与链条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往复式健身自行车,包括滑轨横梁、斜梁、前叉管、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行走传动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滑轨横梁和斜梁前端分别与前叉管连接,前叉管内插设有前叉,滑轨横梁的后侧下部通过支撑架与斜梁后端连接,前叉下部转动设有前车轮,支撑架下部通过带飞轮的花鼓飞轮转动连接有后车轮,滑轨横梁上沿前后方向滑动设有滑座,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下部转动连接在斜梁上,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下部通过行走传动机构与后车轮传动连接,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中上部通过转向传动机构与前车轮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行走传动机构包括链条、拉绳、固定架、扭簧、扭簧轴、撑拉杆和滑轮,固定架顶部固定连接在斜梁的前侧底部,扭簧和撑拉杆的上端均套在扭簧轴上,扭簧轴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扭簧轴前后两端连接在固定架上,扭簧两端的簧杆分别与固定架和撑拉杆的后侧顶压配合,撑拉杆下端固定连接有轮架,轮架内转动设置有滑轮;链条绕过并与花鼓飞轮上的齿牙啮合,拉绳的一端和链条的一端分别与转向兼动力驱动机构的下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穿过轮架并绕过滑轮向后与链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康力耿昭
申请(专利权)人:耿康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