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康力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健身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34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健身自行车,包括车架总成、前轮和后轮,车架总成上部沿前后方向固定设有两条左右并排布置的滑轨梁,车架总成前侧下部固定设有位于前轮后方的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后侧转动设有支撑轮,车架总成的滑轨梁为中部低、前后两端高的弧线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滑轨梁所进行的改进,使该车骑行更加合理、舒畅和安全。该车骑行方式的创意源于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水上赛艇运动,其动作是手脚及全身协调发力,姿态舒展优美且优雅,是欧美发达国家盛行的健康运动,它又与传统自行车相似,普及非常简单,应用前景广阔。普及非常简单,应用前景广阔。普及非常简单,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健身自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健身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自行车的骑行方式基本上是以人的上肢、下肢及臀部等处在各自位置有明确的分工,分别用于掌控方向、提供动力和稳定身体重心等。与此不同,本申请人的专利技术专利(名称:拉、蹬后坐力自行车、专利号:201110287532.4)和技术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健身车、专利号:201720859093.2)公开的技术,都是一种上肢、下肢和腰背等全身协调配合的往复式骑行自行车,该技术符合自行车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对立统一平衡的运行基本原理。该车的主要结构特征与使用方式是:首先,它的车架的设计和使用与传统自行车有明显的区别,该车车架总成的滑轨梁上边设置有滑动座椅,滑动座椅可以在滑轨梁上前后滑动;其次,车把和拉杆兼具有两种功能,既是动力杆,也是方向杆,作动力杆时可以前后运动,作方向杆时可以左右转动,这两个动作,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再次,脚蹬是固定的,它安装在车架左右两侧比较靠前的位置处。该车的骑行方式是:人的双手臂向后用力拉动车把的同时,两腿脚在脚蹬处用力蹬,使臀部随滑动座椅沿着滑轨梁向车后滑行,人体的下肢与躯干以及手臂部位都逐渐伸展,此时,拉杆向后运动,中轴枢纽下端的力臂部分向前带动牵引链,然后带动飞轮转动,自行车开始前行。人的手臂和腿脚基本伸展、滑动座椅上滑至车后部需折返时,臀部再随滑动座椅返回至车前部,然后,人体的手臂以及下肢与躯干等重复下一个动作,此动作如此往复进行,使自行车不断前行。此运动的人体整体方式与国际奥林匹克和欧美盛行的水上赛艇运动基本相似,不仅可以锻炼到人体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肌肉,也可以增强全身的协调性。
[0003]自行车车架总成的设计是整车的基础,它决定了自行车的质量、功能和安全的正常使用,因此,结构设计非常关键。上述二项专利在车架的设计中,车架的滑轨梁结构采用的是前低后高直线的设计方式,也是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的基本要求的,但该结构仍然存在三个基本缺陷:一、按照斜坡轨道的球滚动原理的分析发现,在直线滑轨与弧线滑轨做小球向下的滚动实验,结果显示,虽然直线滑轨的两个端的距离要比弧线滑轨距离短,但小球滑行滚动的速度却不是最快速的,因此,可以证明,现有技术的直线滑轨对滑动座椅的滑行效果不是最好设计;二、人在骑行的过程中,当人随滑动座椅向后运动时,与自行车前行方向相反,会产生负力,从而影响自行车骑行的速度;当人随滑动座椅向前运动时,由于惯性而产生向前的正力,会对相对平衡的车和人本身带来冲击,加重失衡而不安全;三、人在骑行过程中,是手拉脚蹬全身发力并随滑动座椅向后运动,此过程一旦发生动力结构的意外故障,如发生链条断裂或脱掉时,在惯性重力的作用下,人体会随滑动座椅沿着直线滑轨迅速滑向车的后尾部,导致人和车一起发生倾覆,这是非常危险的。本申请人在骑行过程中对上述缺陷深有体会,特别有两次比较严重的翻车摔跤事故;四、位于车架侧下方、前轮后侧的用于张紧链条的支撑座为刚性杆,在骑行过程中支撑座下端的支撑轮时常与路面上的障碍物发生碰撞,会造成自行车链条失去功能的突然停顿,不仅对支撑轮造成损害,严重的造
成事故;五、滑动座椅的骨架顶部采用平面结构,骨架外包海绵垫,由于滑动座椅和骑行者的臀部一同向前或向后移动,臀部与滑动座椅之间经常出现打滑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滑动座椅的结构进行改进。
[0004]通过理论原理论证和大量的实践证明,对上述两项专利技术中车架所采用的直线滑轨横梁的结构必须进行改进优化,以避免上述五种基本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骑行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效率、安全可靠的改进型健身自行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改进型健身自行车,包括车架总成、前轮和后轮,车架总成上部沿前后方向固定设有两条左右并排布置的滑轨梁,车架总成前侧下部固定设有位于前轮后方的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后侧转动设有支撑轮,车架总成的滑轨梁为中部低、前后两端高的弧线形状。
[0007]滑轨梁的弧长为0.8

1.5m,滑轨梁的弧心角小于180
°

[0008]滑轨梁上滑动设有滑座,滑座的骨架顶面的后部左右对称预留有与人体臀部坐骨配合的两个凹陷定位孔洞。
[0009]支撑杆为合金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杆体。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1]一、骑行者坐在滑座上往返运动滑行,依照圆球在直线和弧线上滚动理论与实验:与直线滑轨滑行的相比,中部低、两端高的弧线形状的滑轨梁无疑是具有效率优势,而且弧线的两端处都是起始点,滑座在滑动往返过程中必然都更快更流畅,骑行者坐在滑座上往返滑动过程,像是在荡秋千,双手臂、两腿脚和腰背等全身可以借力和发力的为自行车的前行提供动力。
[0012]二、骑行者坐在滑座上往返过程中,弧形滑轨横梁会改变滑座运动的轨迹,当骑行者随滑座向后滑动时,其重力沿着弧线的轨道是向着后上方运动,具有向上的分力,此时所产生的负力(与骑行方向相反)就会明显的变小,对自行车前行速度的影响减弱。相反,当骑行者随滑座向前运动时,其重力沿着弧线的轨道是向着前上方,此时所产生的惯性正力也具有向上的分力,向前的冲力就会明显减弱,对人车平衡带来冲击变小,从而增加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3]三、与采用直线滑轨梁完全不同,弧形滑轨梁彻底改变了滑座的运行轨迹,使人重心运动的轨迹与自行车运行的轨迹始终是处在背离状态下,所以,即使发生动力结构故障如链条突然断裂或脱掉而致使人和车重心失控时,人惯性的重心后移不会发生翘板效应,相反,人可顺势迅速调整好身体的姿态,做到人与车迅速分离,避免发生人和车一起倾覆的状况,确保人身安全。
[0014]四、滑轨梁的弧长为0.8

1.5m,可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骑行者,滑轨梁的弧心角的参数也可根据骑行者的骑行速度进行定制。
[0015]五、滑座的骨架顶面的后部左右对称预留有两个凹陷定位孔洞,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要求设计,臀部的两个坐骨凸起陷入在凹陷定位孔洞内,增加了摩擦力,让人体与滑座表面之间能够具有更好的贴合度,避免与滑座同步前后运动时出现打滑的情况。
[0016]六、将支撑轮设置在支撑杆下端后侧,这样在支撑杆下端触碰到障碍物时,避免与支撑轮直接碰撞,确保支撑轮的安全性;支撑杆为合金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杆体,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当支撑杆下端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可以发生一定的形变,不会损坏;同时与阻力较大的障碍物发生碰撞时,不会造成因链条失去功能车子的突然停顿而造成事故。
[0017]七、本技术的弧线形状的滑轨梁结构及前后滑动的原理也可以用于国际奥林匹克和欧美盛行的水上赛艇运动全球盛行的健身划船器械,以提高竞赛成绩和训练水平。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滑座内部骨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型健身自行车,包括车架总成、前轮和后轮,车架总成上部沿前后方向固定设有两条左右并排布置的滑轨梁,车架总成前侧下部固定设有位于前轮后方的支撑杆,支撑杆下端后侧转动设有支撑轮,其特征在于:车架总成的滑轨梁为中部低、前后两端高的弧线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滑轨梁的弧长为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康力
申请(专利权)人:耿康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