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91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纤溶酶原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骨质疏松及其相关病症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预防和/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制品。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porosis and its us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se of fibrinogen in the prevention and / 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related diseases.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drugs and products for prevention and / 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溶酶原用于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用途。
技术介绍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并能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疾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的退化,使得患者骨骼的脆性增加,严重地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哺乳动物骨骼发育是一个高度有序,受多重因素共同调控的过程。哺乳动物的骨骼发育主要通过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完成,其中四肢骨、椎骨等长骨主要通过软骨内成骨形成,颅骨、锁骨内侧部分等扁骨则是通过膜内成骨[1]。骨组织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骨形成与吸收的稳态动态平衡中。在此动态平衡的过程中,激素、多种信号通路、骨组织细胞的协同调控及矿物盐的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2]。骨质疏松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而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且十分常见。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除了已知的疾病和诱发骨质疏松的药物之外,一些新兴的药物和治疗手段都已经成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为48%~72%[3],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增高、降低或没有改变的结果国内外文献均可见报道[4-6]。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可达20%~60%[5]。糖尿病骨质疏松易导致病理性骨折,致残致死率高,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困难。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观察中,人们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常常因合并心肌梗死、中风、猝死而使死亡率明显上升;而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也常常合并骨量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7-9]。过去常常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骨质疏松是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退行性改变,但随着对二者长期的临床观察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①二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如衰老、糖尿血管细胞中的血管钙化细胞(calcifyingvascularcells,CVC)其分子特征与骨生物学特征之间越来越一致和平行,在敲除骨代谢相关基因的动物出现了血管特征性表现,提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信号途径、转录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③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以及氧化型脂质对血管及骨骼共同影响;④内分泌异常如雌激素的减少、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和维生素D、降钙素代谢异常;⑤这两个疾病的治疗策略方面也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人们对这两个看似矛盾、但常在同一机体发生的疾病的机制进一步了解,对As/OP综合征防治也不断地深入。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和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它们共同发生在老年期,经常在同一老年个体可见,且发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尽管老年是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共同的危险因素,但大多数研究发现,忽略年龄这一因素后,这两种疾病之间仍存在显著的联系。一方面,心血管系统疾病与骨量丢失及骨折风险增加有关,同样,有证据提示骨密度降低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在发病机制层面有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动脉钙化则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动脉钙化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和临床监测指标。研究表明,血管钙化的本质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的转化以及血管组织向骨组织的转化。而血管钙化的形成也和骨矿物质丢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第三军医大学周锐博士[10]对一组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探讨了老年患者动脉钙化和骨质疏松及骨折之间相关性。他的研究包括:1.从2012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筛选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来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2.主动脉钙化程度的半定量测量:应用腰椎x线侧位片对第1-4腰椎对应的腹主动脉钙化沉积物进行评分。根据钙化斑块的长度和累及的节段数,每位患者的主动脉钙化评分(acs)为0-24分不等,无主动脉钙化是0分,最严重的主动脉钙化是24分。并依据acs将患者分为进行了分组。3.骨密度检测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dxa)。骨质疏松症定义为基于dxa测定的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年人骨峰值2.5个标准差或以上。4.采用多因素回归风险模型评估主动脉钙化和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关系。同时,该研究还包括:1.筛选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2.主动脉钙化程度的半定量测量。3.椎骨骨折的诊断:通过x线片观察椎体形态(胸4-腰5节段)确定椎骨骨折的发生(椎体高度下降20%以上)。4.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评估主动脉钙化和椎骨骨折之间的关系。同时,该研究还包括1.筛选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来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2.骨密度检测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3.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检测:使用64排螺旋ct行颈动脉和冠状动脉cta。三维图像分析工作站评估所有cta图像。并对动脉斑块的成分和发生范围进行评价。4.采用多因素回归风险模型分析骨质疏松和骨量丢失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发生风险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调整年龄等其它混杂因素后,严重的骨量丢失与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斑块及共存的钙化斑块的发生均显著相关。结论是:在老年人群中,严重的主动脉钙化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相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增加而升高。骨密度降低和血25(OH)D水平下降也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在老年绝经后妇女中,严重的主动脉钙化与椎骨骨折的发生相关。骨密度降低和血25(OH)D水平下降与椎骨骨折的发生相关。在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症、低骨量及血25(OH)D水平下降与动脉钙化斑块的发生相关;严重的骨量丢失与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斑块及共存的钙化斑块的发生风险均相关。该研究对一组老年人群的观察性研究揭示了老年病的一些共同危险因素及内在的相互关系,对骨质疏松症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症是衰老相关病症中的代表性症状之一,在中老年人群尤其普遍。骨质疏松是生物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已经表明维生素D水平过低或者过高都与骨质疏松有关[1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也在大大增加。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而言,关键是恢复并维持正常的骨组织含量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虽然治疗的方法较多,但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骨矿化物。骨吸收抑制剂是主要针对破骨细胞的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而减少骨的重吸收;骨形成促进剂则是主要针对成骨细胞的药物,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以促进新骨的合成;骨矿化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起到补充骨基质成分的作用。但当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绝大多数为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双膦酸盐、降钙素等),而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等)的种类却非常少。从药物的治疗效果来看,如今只是停留于改善症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其用途

【技术保护点】
1.纤溶酶原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及其相关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5 CN 20161116136621.纤溶酶原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及其相关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2.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骨质疏松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3.权利要求1的用途,其中所述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4.权利要求1或2的用途,其中所述继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继发于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药物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5.权利要求4的用途,其中所述继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糖皮质激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性腺功能减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脏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性腺激素治疗、抗癫痫药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6.纤溶酶原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发的骨质疏松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疾病并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季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瑞健生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