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156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结直肠癌手术用器材领域,尤其涉及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所述载体由两包片对接组成且两包片之间设有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所述包片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有效地对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进行包载,不仅便于植入且避免粘连、梗阻现象的发生,还于瘤床创口处形成缓释性、高浓度的氟尿嘧啶环境,提高药效。

Tea bag carrier of Fluorouracil Implants sustained-release granule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operation equip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in particular to a tea bag carrier of Fluorouracil Implants sustained-release granules. The carrier is composed of two packages and two packages are provided with a Fluorouracil Implants sustained-release particle, which is made of a body absorbable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ingenious design, which can effectively carry on the Fluorouracil Implants sustained-release granules. It is not only easy to implant, avoid adhesion and obstruction, but also form a sustained-release, high concentration fluorouracil environment at the wound site of the tumor bed, and improve the effic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
本技术属于结直肠癌手术用器材领域,尤其涉及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
技术介绍
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是近几年研发的新型局部抗肿瘤药物,具有缓释、局部浓度高、抗肿瘤确切的优点,应用于恶性胃肠道肿瘤术后的瘤床上以灭杀肿瘤细胞。但是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因为粒径较小,术中在向瘤床释放时因为瘤床创面位置深浅不同,植放操作较为困难,而且如果植放过于分散,不但无法发挥治疗效果,而且术后后期因为肠间隙颗粒物存在造成异物为基质,从而引发粘连、梗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有效地对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进行包载,不仅便于植入且避免粘连、梗阻现象的发生,还于瘤床创口处形成缓释性、高浓度的氟尿嘧啶环境,提高药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所述载体由两包片对接组成且两包片之间设有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所述包片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两包片的周边穿设有缝合线。优选的,所述缝合线为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本技术采用两包片夹裹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包载方式,取代了现有技术中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粗犷植入方式,避免了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因为植入过于分散导致的粘连和梗阻现象,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手术时,直接根据创面的大小,剪裁不同面积的包片并将不超过150mg的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装载于由两包片组成的包袋中,然后利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两包片的周边,防止颗粒外流,最后将每个包袋植入并平铺于创面处。人体先吸收一层包片,然后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与创面接触,形成缓释性、高浓度氟尿嘧啶环境,有效灭杀肿瘤细胞。所述包片可以由人体可吸收的海绵制成。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所述载体包括数个包袋单元,相邻包袋单元之间设有撕拉线,包袋单元由两包片对接组成且两包片之间设有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所述包片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包袋单元的两包片周边一体压接。优选的,所述包袋单元的包片上开设有置药口。优选的,所述包片于置药口处上方的延伸设有与置药口插配的挡药帘。为了方便本技术的商业型推广和规模性使用,本技术方案将数个体积较小的包袋集成至一体,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创口的大小,通过撕拉线撕扯下某个或由数个包袋组成的大包袋(可省去现场剪裁包片的步骤),然后根据需要通过置药口向每个包袋中盛放不超过150mg的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并将挡料帘从置药口插入包袋中,防止颗粒外流(可省去现场对两包片周边的缝合步骤)。将包袋植入并平铺于创面即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有效地对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进行包载,不仅便于植入且避免粘连、梗阻现象的发生,还于瘤床创口处形成缓释性、高浓度的氟尿嘧啶环境,提高药效。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包袋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所述载体由两包片1对接组成且两包片1之间设有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2,两包片1的周边穿设有缝合线3,所述包片1和缝合线3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采用两包片夹裹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包载方式,取代了现有技术中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粗犷植入方式,避免了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因为植入过于分散导致的粘连和梗阻现象,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手术时,直接根据创面的大小,剪裁不同面积的包片并将不超过150mg的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装载于由两包片组成的包袋中,然后利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两包片的周边,防止颗粒外流,最后将每个包袋植入并平铺于创面处。人体先吸收一层包片,然后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与创面接触,形成缓释性、高浓度氟尿嘧啶环境,有效灭杀肿瘤细胞。所述包片可以由人体可吸收的海绵制成。实施例2如图2-3所示,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所述载体包括数个包袋单元10,相邻包袋单元10之间设有撕拉线14,包袋单元10由两包片1对接组成且两包片1之间设有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2,包袋单元10的两包片1周边一体压接形成密封结构11,包袋单元10的包片1上开设有置药口12,包片1于置药口12处上方的延伸设有与置药口插配的挡药帘13。所述包片1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为了方便本技术的商业型推广和规模性使用,本实施例将数个体积较小的包袋集成至一体,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创口的大小,通过撕拉线撕扯下某个或由数个包袋组成的大包袋(可省去现场剪裁包片的步骤),然后根据需要通过置药口向每个包袋中盛放不超过150mg的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并将挡料帘从置药口插入包袋中,防止颗粒外流(可省去现场对两包片周边的缝合步骤)。将包袋植入并平铺于创面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

【技术保护点】
1.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数个包袋单元,相邻包袋单元之间设有撕拉线,包袋单元由两包片对接组成且两包片之间设有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所述包片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成,所述包袋单元的包片上开设有置药口,所述包片于置药口处上方的延伸设有与置药口插配的挡药帘。

【技术特征摘要】
1.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的茶包式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数个包袋单元,相邻包袋单元之间设有撕拉线,包袋单元由两包片对接组成且两包片之间设有氟尿嘧啶植入剂缓释颗粒,所述包片由人体可吸收材料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雪峰牛骁宇白飞宇王永灿白明骏王莹杨翔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