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秋雄专利>正文

粘合机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7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粘合机结构改良,其主要是于机台的主机上、下设有一相对应的长圆形加压桶,其特征在于,其中: 一上加压桶,是固设于机台的顶端,并于其下缘的开口上设有一橡胶垫; 一下加压桶,是与上加压桶呈相对应设置,且其开口上缘亦设置有一橡胶垫,其主要是固设于一设置于机台内的油压缸D上; 二传动机构,是分别连设于上、下加压桶上,且可同步动作,其主要是于上、下加压桶的一侧分别连设一水压箱,水压箱以一管路于其内以水与上、下加压桶相连通,而于水压箱上则固设一油压缸E,油压缸E乃受一油压电磁阀二的控制,并以其内设有一小活塞,以其下则连设一活塞杆,且活塞杆的下方则延设一大活塞,并得以凸伸于水压箱内; 一油压逆止断油阀,是设置于水压箱的上缘,并借由一油管与水压箱连通,另侧则亦以一油管与一油箱连通,且油压逆止断油阀亦借由油管分别连设油压电磁阀三、四,并于油压电磁阀四上则设有一油压逆止阀。(*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粘合机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可保持水压缸内水量及压力的供应,而使用于鞋帮与鞋底压合的粘合机。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是为已有压底机10,其主要是将鞋帮15与鞋底14置放在工作台11上,并将鞋底14置于模具12内,而利用压掣臂13压掣鞋帮15,使鞋帮15与鞋底14完成平面压掣而能紧密粘合后,再换位为前后压掣,待粘合后,再换位为两侧压掣,始得完成工作,然而,如此的构造,却有如下的缺失1.因鞋子大小尺寸及其形状不同,而需不同大小的模具12,始能将鞋底15固定,当鞋底15的底部为非平面状时,其所需的模具12则相对增加,其成本亦相对增高,且其又必需三台不同方向的压底机10(因其压底需从上面、前后、左右三方面加压)才能完成工作,所以其工作效率低且成本负担重;2.由于模具12必需于完成一个工作时就必需卸下,以便取下已完成粘合工作的鞋底14与鞋帮15,然后再进行下一组鞋底时,必需再将模具12装上,所以其换装模具的动作极为繁覆,且换装的时间亦会随模具的增加而增长。再者,请参阅图2所示,是为另一种常用的压底机20,其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图中未标示)作为压力的来源,其主要是于机台上设置一平盘21,并于平盘21上固设一气垫箱22,当鞋底23与鞋帮24置于气垫箱22上,并借由一压掣臂25抵掣而定位,再令气垫箱22的气囊221受空气压缩机的充气加压而膨胀,且借由气囊221柔软度高的特性,而得以依鞋底23的曲度、形状,形成紧密贴合于鞋底23的周缘,但其却仍存在以下的缺失1.于气垫箱22上的气囊221是借由空气压缩机加压而膨胀,因此,在压合鞋底23时,需先让空气压缩机进行运转充气,待达到加压时所需的压力后,始得进行工作,而无法达到及时加工使用的效果。2.由于加压的空气压缩机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及定量气压,所以其压力可能在同一时段所提供的压力大小不同,故当压力不足时,则会造成气囊221不能完全依鞋底23的曲度、形状做紧密贴合,反之,则可能使气囊221承受过大的压力,而有爆破之虞。缘此,本技术的创作人乃基于其对油压工作的研究,积极加以改良,并开发出如申请案号01264129.4号的「粘合机结构改良」(如附件一所示),其主要是由一机台31上端设有一上加压桶32,而上加压桶32对应下方则设有一下加压桶33,并于上、下加压桶32、33的开口上设有一具高膨胀力的橡胶垫321、331,下加压桶33是受一油压缸A 34的动作,而为上升或下降的动作,而上、下加压桶32、33则各借由一管路332分别与水箱一37、水箱二38相连通,水箱一37、水箱二38是分别受油压缸B、C35、36的动作,而令上、下加压桶32、33的橡胶垫321、331膨胀或消退,且水箱一、二37、38底端各别设有一单向阀371、381,如是的结构,显然可以达到定时、定量及定压的粘合机,并得将各种尺寸大小、形状的鞋底与鞋帮粘合,但是,水箱一、二37、38借由油压缸B、C 35、36所产生的压力,欲提供上、下加压桶32、33大面积的压力,使用于一般的鞋底为软质者是可供提供足够的压力而予以粘合,但若遇到鞋底为较硬材质时,其所提供的压力则显得较为吃力,所以本技术的创作人乃积极再加以研究改进,期能提供一个各种材质、尺寸及大小皆能使用的粘合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借由油压电磁阀的动作,并配合油压逆止断油阀的变向而控制水压箱的水压流向,以决定是否将水压流入水压缸内加压,且配合计时器来控制传动机构的活塞杆前进或回程的时间,以达到定时定量提供水压的目的,进而得以配合鞋底的曲度、形状而能紧密包覆包合,而使鞋帮与鞋底得以紧密粘合的粘合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办法是提供一种粘合机结构改良,其主要是于机台的主机上、下设有一相对应的长圆形加压桶,其中一上加压桶,是固设于机台的顶端,并于其下缘的开口上设有一橡胶垫;一下加压桶,是与上加压桶呈相对应设置,且其开口上缘亦设置有一橡胶垫,其主要是固设于一设置于机台内的油压缸D上;二传动机构,是分别连设于上、下加压桶上,且可同步动作,其主要是于上、下加压桶的一侧分别连设一水压箱,水压箱以一管路于其内以水与上、下加压桶相连通,而于水压箱上则固设一油压缸E,油压缸E乃受一油压电磁阀二的控制,并以其内设有一小活塞,以其下则连设一活塞杆,且活塞杆的下方则延设一大活塞,并得以凸伸于水压箱内;一油压逆止断油阀,是设置于水压箱的上缘,并借由一油管与水压箱连通,另侧则亦以一油管与一油箱连通,且油压逆止断油阀亦借由油管分别连设油压电磁阀三、四,并于油压电磁阀四上则设有一油压逆止阀。所述的粘合机结构改良,其中,下加压桶可借由油压缸D的油压电磁阀一动作,而得以上升或下降,并于油压缸D平行设置有数支导杆。所述的粘合机结构改良,其中,水压箱上的一油压缸E乃受一油压电磁阀二的控制。本技术的粘合机对各种材质、尺寸及大小的待加工鞋皆能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为常用压底机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为另一种常用压底机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为本技术未压合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为本技术已压合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为本技术的动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就本技术的结构特徵、图示说明并配合较佳实施例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是于机台4的主机上、下设有一呈相对应的长圆形加压桶41、42,其中一上加压桶41,是固设于机台4的顶端,并于其下缘的开口上设有具高膨胀力的橡胶垫411;一下加压桶42,是与上加压桶41呈相对应设置,且其开口上缘亦设置有高膨胀力的橡胶垫421,其主要是固设于一设置于机台4内的油压缸D 422上,且可借由油压缸D 422的油压电磁阀一423的动作,而得以上升或下降者,并于油压缸D 422平行设置有数支导杆424;二传动机构5,其是固设于机台4内,并得以分别连设于上、下加压桶41、42上,且可同步动作,其主要是于上、下加压桶41、42的一侧分别连设一水压箱51,水压箱51内的水513是借由一管路512与上、下加压桶41、42相连通,而于水压箱51上则固设一油压缸E 52,油压缸E 52乃受一油压电磁阀二521的控制,并以其内设有一小活塞522,以其下则连设一活塞杆523,且活塞杆523的下方则延设一大活塞524,并得以凸伸于水压箱51内;一油压逆止断油阀53,是设置于水压箱51的上缘,并借由一油管532与水压箱51连通,另侧则亦以一油管531与一油箱54连通,且油压逆止断油阀53亦借由油管533、534分别连设油压电磁阀三、四535、536,并于油压电磁阀四536上则设有一油压逆止阀537。请参阅图4、图5所示,当鞋底61与鞋帮62置于下加压桶42的橡胶垫421上,开启油压电磁阀一423,而使得油压缸D 422得以使下加压桶42得受导杆424的支撑而稳固上升,并得以与上加压桶41密合,再开启油压电磁阀二521,得令油压缸E 52动作,进而推动上、下设有小、大活塞522、524的活塞杆523动作,并借由大活塞524的向下顶抵而将水压箱51内的水513借由管路512得以流至并充满于上、下加压桶41、42内,产生低压水量,使上、下加压桶41、42的橡胶垫411、421得以来包含鞋底61与鞋帮62的任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秋雄
申请(专利权)人:吴秋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