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610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5:04
本专利涉及边坡或斜坡的稳定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包括U型管体,U型管体包括内壁和外壁,第一钢筋混凝土层上贯通有第一竖孔,第一竖孔周向连通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孔;外壁包括第二钢筋混凝土层,第二钢筋混凝土层外包裹有透水混凝土层;U型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板,挡板远离坡顶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有缓冲部,缓冲部与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每个缓冲部远离坡顶的一端均固定有桩体。本方案能够大大减小桩体受到的冲击力,对桩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提升了抗滑桩的排水效果,从而降低了泥土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对桩体的保护作用。

An anti slide pile with a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patent covers the stability engineering field of slope or slope. An anti slide pile with a supporting structure is disclosed, including a U type pipe body. The U tube body consists of the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The first reinforced concrete layer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vertical hole. The first vertical Kong Zhou is connected with a number of first inlet holes, and the outer wall includes second reinforced concrete layers. Second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layer is wrapped with a permeable concrete layer,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U type pipe are fixed with baffles. One end of the baffle far away from the top of the slope is fixed with a first rod. The first rod is fixed to the end of the baffle with a buffer part. The buffer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outer wall with second rods, and each buffer part is fixed far away from the top of the slope. There is a pile. This scheme can greatly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pile, protect the pile very well, improve the drainage effect of the anti slide pile, reduce the fluidity of the soil,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protection of the pi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
本技术属于边坡或斜坡的稳定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坡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在边坡上设置抗滑桩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专利号为ZL201620257832.6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包括至少两根抗滑桩,相邻抗滑桩之间固定有挡板,挡板位于抗滑桩靠近坡顶的一侧,所述挡板和抗滑桩之间还设有弹性层,弹性层与挡板一体成型;抗滑桩靠近坡底的一侧还设有支撑墙,支撑墙与弹性层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撑杆。此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抗滑桩在填土作业中因强夯而受到的冲击力,但是挡板受到的冲击力大部分都通过弹性层和支撑杆传递到支撑墙上,支撑墙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抗滑桩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另外,坡体在滑坡过程中,泥土中常伴有大量的水,这些水增强了泥土的流动性,此方案的排水性能较弱,使得泥土更容易往坡底流动,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抗滑桩容易受到破坏、排水性能弱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包括U型管体,所述U型管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第一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层上开有若干个用于进泥土的漏孔,且第一钢筋混凝土层上贯通有第一竖孔,所述第一竖孔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内壁上的第一进水孔;所述外壁包括第二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层外包裹有透水混凝土层;第二钢筋混凝土层上贯通有第二竖孔,所述第二竖孔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外壁上的第二进水孔;U型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坡顶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外壁远离坡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共同形成三角形的支撑部;每个缓冲部远离坡顶的一端均固定有桩体。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当坡体受到强烈的振动时,U型管体和挡板会受到来自坡体的压力,由于U型管体的受力面为弧形,所以U型管体可将受到的压力分散到U型管体的四周,减小U型管体通过第二支杆传递到缓冲部和桩体的压力,从而避免桩体受到破坏。另外,挡板会通过第二支杆传递至缓冲部,缓冲部会缓冲这部分压力,进一步减小桩体受到的压力,对桩体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坡体在滑坡过程中,泥土会沿着有空隙的地方流动,且泥土中常伴有大量的水。当坡顶的泥土流到U型管体附近时,由于U型管体内壁上的第一钢筋混凝土层的强度高,在受到泥土冲击时抗破坏的能力强,所以第一钢筋混凝土层能够对泥土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泥土流向坡底。泥土在与内壁接触的过程中,泥土中混合的水通过第一排水孔进入到第一竖孔中,并从第一竖孔中排走,降低了泥土的流动性,增强了阻挡泥土往坡底流的效果。泥土流到U型管体附近时,原本位于U型管体附近的泥土会受到挤压并进入到漏孔中,由于外壁的阻挡,原本位于U型管体内的泥土被挤压后会沿着U型管体往靠近坡顶的方向挤出,从而防止泥土往坡底流动,进一步增强了阻挡泥土往坡底流的效果。泥土在与外壁接触的过程中,由于透水混凝土层的透水性较好,第二钢筋混凝土层的强度高,所以U型管体的外壁既能够对泥土起到较好的阻挡作用,又能够使泥土中混合的水通过透水混凝土层汇聚到第二排水孔中,最终进入到第二竖孔中,并从第二竖孔中排走,提高了排水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泥土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了阻挡泥土往坡底流的效果。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能够大大减小桩体受到的冲击力,对桩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提升了抗滑桩的排水效果,从而降低了泥土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了对桩体的保护作用;2、本方案的U型管体的受力面为弧形,所以U型管体可将受到的压力分散到U型管体的四周,减小U型管体通过第二支杆传递到缓冲部和桩体的压力,从而避免桩体受到破坏;且呈弧形的U型管体与泥土的结合度更高,能够增强U型管体的稳定性;另外,U型管体能够对泥土的流向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原本位于U型管体内的泥土被挤压后会沿着U型管体往靠近坡顶的方向挤出,从而防止泥土往坡底流动,对泥土起到阻流的作用;3、本方案的缓冲部能缓冲挡板传递过来的压力,进一步减小桩体受到的压力,对桩体进行进一步的保护;4、本方案中内壁上的第一钢筋混凝土层的强度高,在受到泥土冲击时抗破坏的能力强,所以第一钢筋混凝土层能够对泥土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泥土流向坡底;5、本方案的内壁通过第一竖孔与第一进水孔的配合可实现排水,降低了泥土的流动性,增强了阻挡泥土往坡底流的效果;6、本方案中外壁的透水混凝土层的透水性较好,第二钢筋混凝土层的强度高,所以U型管体的外壁既能够对泥土起到较好的阻挡作用,又能够提高了排水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泥土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了阻挡泥土往坡底流的效果。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桩体远离坡顶的一端设有加强部。加强部可进一步增强桩体的支撑作用,阻止泥土往坡底流动。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三钢筋混凝土层上开有第三竖孔,所述第三竖孔的周向连通管有若干个第三进水孔。第三钢筋混凝土层的强度高,能够为桩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提升对泥土阻流的效果,还通过第三竖孔与第三进水孔的配合将泥土中混合的水排出,进一步降低了泥土的流动性,增强了阻流的作用。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第三进水孔的开口均向下设置。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第三进水孔的开口均向下,可防止第一钢筋混凝土层、第二钢筋混凝土层、第三钢筋混凝土层和透水混凝土层在浇筑时将开口堵住,保证了U型管体和加强部的排水效果。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板上设有用于增强抓力的齿部。在挡板上设置齿部能够增强挡板与泥土之间的抓力,增强阻流的效果。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部呈三角形状。三角形状的支撑部支撑力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内壁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中外壁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桩体1、挡板2、U型管体3、内壁4、外壁5、漏孔6、第一钢筋混凝土层7、第一竖孔8、第一进水孔9、第二钢筋混凝土层10、第二竖孔11、第二进水孔12、透水混凝土层13、支撑部14、第一支杆15、第二支杆16、缓冲部17、加强部18。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主要由桩体1、挡板2、U型管体3、支撑部14构成。U型管体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挡板2,挡板2上设有用于增强抓力的齿部,齿部能够增强挡板2与泥土之间的抓力,增强阻流的效果。U型管体3主要由内壁4和外壁5构成,如附图2所示,内壁4包括第一钢筋混凝土层7,第一钢筋混凝土层7上开有若干个用于进泥土的漏孔6,且第一钢筋混凝土层7上贯通有第一竖孔8,第一竖孔8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内壁4上的第一进水孔9。如附图3所示,外壁5包括第二钢筋混凝土层10,第二钢筋混凝土层10外包裹有透水混凝土层13;第二钢筋混凝土层10上贯通有第二竖孔11,第二竖孔11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外壁5上的第二进水孔12。挡板2的左端固定有第一支杆15,第一支杆15的左端固定有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管体,所述U型管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第一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层上开有若干个用于进泥土的漏孔,且第一钢筋混凝土层上贯通有第一竖孔,所述第一竖孔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内壁上的第一进水孔;所述外壁包括第二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层外包裹有透水混凝土层;第二钢筋混凝土层上贯通有第二竖孔,所述第二竖孔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外壁上的第二进水孔;U型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坡顶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外壁远离坡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共同形成三角形的支撑部;每个缓冲部远离坡顶的一端均固定有桩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管体,所述U型管体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包括第一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层上开有若干个用于进泥土的漏孔,且第一钢筋混凝土层上贯通有第一竖孔,所述第一竖孔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内壁上的第一进水孔;所述外壁包括第二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层外包裹有透水混凝土层;第二钢筋混凝土层上贯通有第二竖孔,所述第二竖孔周向连通有若干个设置在外壁上的第二进水孔;U型管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坡顶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挡板的一端固定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外壁远离坡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共同形成三角形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鹏王庶张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