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618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硫化模具,其能够抑制因成型时的橡胶的夹入而引起的充气轮胎的外观不良。轮胎硫化模具(2)具备扇形模具(20)、以及上模(21)和下模(22),其中,扇形模具(20)沿生胎(GT)的周向而分割为多个、且用于对生胎(GT)的胎面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上模(21)和下模(22)在生胎(GT)的轴向上隔着生胎(GT)而配置于两侧、且用于对生胎(GT)的胎侧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扇形模具(20)在与上模(21)及下模(22)的嵌合部附近具有避让槽(20b)。

Tire vulcanization molds and inflatable tir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ire vulcanizing mold, which can inhibit the appearance of the pneumatic tire caused by the inclusion of the rubber during molding. The tire vulcanization mold (2) has a fan-shaped die (20), and the upper die (21) and the lower die (22), in which the fan-shaped mold (20) is divid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birth tire (GT), and is used for vulcanization of the fetal face (GT) to form a specified shape, and the upper die (21) and the lower die (22) are axially separated from the birth (GT) of the fetus (GT).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and is used for vulcanizing the side part of the fetal tyre (GT) to form a required shape. The fan-shaped die (20) has a collision avoidance groove (20B) near the chimeric part of the upper die (21) and the lower die (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充气轮胎的硫化成型中,一般使用与成型部位相应的2种模具。一种是对轮胎的胎面部进行成型的模具,被称为扇形模具(sectormold)。另一种是对轮胎的胎肩部至胎侧部进行成型的模具,被称为侧部模具(sidemold)。扇形模具配置成在轮胎的周向上分割为多个,侧部模具配置成从侧部将轮胎夹入。在被这2种模具封闭的状态下对生胎(greentire)进行硫化成型,由此制造出作为产品的充气轮胎。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上述这样的扇形模具和侧部模具而成型的充气轮胎。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中,为了防止成型时由模具引起的橡胶的夹入进而防止轮胎的外观不良,在侧部模具侧将轮胎的横纹沟底部设置为凸状。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662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充气轮胎的成型而言,虽然在侧部模具侧将轮胎的横纹沟底部设置为凸状,但是对于有效地抑制橡胶向模具的嵌合部流动的位置及形状并未进行详细的研究。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轮胎硫化模具仍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因成型时的橡胶的夹入而产生的充气轮胎外观不良的轮胎硫化模具、以及抑制了上述这种外观不良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硫化模具具备:扇形模具,该扇形模具沿生胎的周向而分割为多个,用于对所述生胎的胎面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以及一对侧部模具,该一对侧部模具在所述生胎的轴向上隔着所述生胎而配置于两侧,用于对所述生胎的胎侧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所述扇形模具在与所述侧部模具的嵌合部的附近具有凹部。根据该结构,当使模具闭合时,能够使轮胎的橡胶避让进入在扇形模具设置的凹部,因此,能够抑制橡胶流向模具的嵌合部。因此,能够抑制由模具引起的橡胶的夹入,从而能够抑制充气轮胎外观不良。特别是通过在扇形模具而不是在侧部模具设置凹部,能够进一步抑制橡胶的夹入。详细而言,通常情况下,当使模具闭合时,在侧部模具固定的状态下,扇形模具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移动。因此,侧部模具与轮胎的位置关系固定,轮胎的橡胶朝向闭合的扇形模具流动。因此,通过将凹部设置于扇形模具并使橡胶避让进入凹部,能够抑制橡胶夹入于嵌合部。所述凹部的深度可以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根据该结构,通过规定凹部的深度,能够进一步抑制橡胶的夹入,并且,能够确保模具的脱模性。详细而言,通过将凹部的深度设为0.3mm以上,能够使为了抑制橡胶的夹入所需的量的橡胶避让进入凹部内。另外,通过将凹部的深度设为0.5mm以下,能够防止橡胶较深地进入凹部内。因此,能够防止模具打开时橡胶难以从模具脱离的情况,即,能够确保模具的脱模性。所述凹部可以设置成:以0.5mm以上且0.8mm以下的距离与所述嵌合部分离。根据该结构,通过规定凹部与嵌合部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模具的耐久性下降,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橡胶的夹入。详细而言,通过将凹部距嵌合部的距离设为0.5mm以上,能够充分确保嵌合部附近的扇形模具的厚度。因此,能够防止扇形模具的耐久性下降。每当进行成型时,扇形模具都会在嵌合部与侧部模具抵接而受到冲击,因此,能够防止扇形模具的嵌合部附近的耐久性下降,从而非常有效。另外,通过将凹部距嵌合部的距离设为0.8mm以内,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橡胶流向嵌合部。假设若将凹部设置成距嵌合部极远,则凹部不会对橡胶向嵌合部的流动产生影响,从而无法得到能抑制橡胶夹入于嵌合部的效果。可以在所述扇形模具设置用于在所述生胎的外周面形成横纹沟的突出部,所述凹部可以设置成:以0.5mm以上且0.8mm以下的距离与所述突出部分离。根据该结构,通过规定凹部与突出部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制造出的轮胎的耐久性下降,并且,能够在模具上充分确保凹部的配置面积。详细而言,通过将凹部距突出部的距离设为0.5mm以上,能够防止在制造出的轮胎的横纹沟附近形成棱线。假设在将凹部设置成距突出部极近的情况下,会在轮胎的横纹沟附近形成棱线。在该情况下,横纹沟和棱线之间存在凹凸关系,因此,轮胎的磨损速度加快。因此,通过防止形成棱线,能够防止轮胎的耐磨损性下降,即,能够防止耐久性下降。另外,假设若将凹部设置成距突出部极远,即,设置成距嵌合部极近,则嵌合部与突出部之间的凹部的设置面积减小。因此,通过将凹部距突出部的距离设为0.8mm以内,能够在模具上充分确保凹部的配置面积。所述凹部可以是多个沿与所述生胎的周向及径向的双方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网状的槽。另外,所述凹部还可以是沿所述生胎的周向以环状而延伸的槽。根据该结构,凹部设置成:沿相对于橡胶向嵌合部流动的方向(轮胎的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当橡胶朝向嵌合部流动时,由于跨越凹部,因此,能够使橡胶可靠地避让进入凹部。因此,能够抑制橡胶流向嵌合部,从而能够抑制橡胶的夹入。特别是在凹部设置成网状的情况下,能够使橡胶沿各种方向而避让进入凹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橡胶的夹入。另外,特别是在凹部设置于轮胎的周向上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车床加工等而形成凹部,因此,凹部的加工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凸状的模具嵌合痕,该模具嵌合痕位于胎面部与胎侧部之间;以及凸状的成型痕,该成型痕设置于所述模具嵌合痕的附近及外侧。根据该结构,由于使用上述的具有凹部的模具来制造充气轮胎,因此,橡胶的夹入得到抑制,从而能抑制充气轮胎产生外观不良。因此,确保了轮胎外观的美观性。此处,所谓模具嵌合痕的附近及外侧是指:距模具嵌合痕的距离例如处于0.8mm以内的范围、且处于轮胎的径向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轮胎硫化模具而言,能够抑制成型时的橡胶的夹入,从而能够确保充气轮胎的外观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硫化模具的硫化成型机的局部剖视图。图2A是图1中的轮胎硫化模具的嵌合部的放大图。图2B是图2A中的凹部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轮胎硫化模具的合模动作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利用图1中的轮胎硫化模具制造的充气轮胎的剖视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2B的变形例的凹部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硫化成型机、2…轮胎硫化模具、3…上板、4…上方压板、5…下方压板、6…容器、7…升降缸、8…升降杆、9…气袋单元、10…支轴、11…上方夹具、12…下方夹具、13…气袋、14…扇形件、15…套环、16…上容器板、17…下容器板、18…上方滑动件、19…下方滑动件、20…扇形模具、20a…突出部、20b…避让槽(凹部)、21…上模(侧部模具)、22…下模(侧部模具)、23…上胎圈环、24…下胎圈环、30…模具嵌合痕、31…避让槽痕(成型痕)、32…横纹沟、GT…生胎、AT…充气轮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在硫化成型机1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硫化模具2的状态。在硫化成型机1的上板3及上方压板4与下方压板5之间借助容器6而安装有轮胎硫化模具2。上板3固定于升降缸7的下端部。在升降缸7的中心处配置有升降杆8。在升降杆8的下端部固定有上方压板4。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使升降缸7和升降杆8进行升降。上板3和上方压板4构成为能够独立地进行升降。在上方压板4形成有流路4a。因热交换介质(例如机油)在流路4a内流动而能够对温度进行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硫化模具,其中,所述轮胎硫化模具具备:扇形模具,该扇形模具沿生胎的周向而分割为多个,用于对所述生胎的胎面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以及一对侧部模具,该一对侧部模具在所述生胎的轴向上隔着所述生胎而配置于两侧,用于对所述生胎的胎侧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所述扇形模具在与所述侧部模具的嵌合部的附近具有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6 JP 2016-2446921.一种轮胎硫化模具,其中,所述轮胎硫化模具具备:扇形模具,该扇形模具沿生胎的周向而分割为多个,用于对所述生胎的胎面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以及一对侧部模具,该一对侧部模具在所述生胎的轴向上隔着所述生胎而配置于两侧,用于对所述生胎的胎侧部进行硫化成型而使其成型为规定形状,所述扇形模具在与所述侧部模具的嵌合部的附近具有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模具,其中,所述凹部的深度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硫化模具,其中,所述凹部设置成:以0.5mm以上且0.8mm以下的距离与所述嵌合部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硫化模具,其中,在所述扇形模具设置有用于在所述生胎的外周面形成横纹沟的突出部,所述凹部设置成:以0.5mm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埜智德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