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及其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9494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及其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第二旋转装置、至少一涡卷状弹性件、传动装置及稳定装置。所述涡卷状弹性件内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其外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其另一端连接至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在竖直面内旋转。所述稳定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及所述第二旋转装置。

A seat backrest regulator and its balanc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at backrest adjuster and a balance device. The balanc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rotating device, a second rotating device, at least one scroll shaped elastic piece, 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a stabilizing device. The inner part of the scroll elastic par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rotating device, and the outer end thereof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rotating device. One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rotation device and / or the second rotating devic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drive is connected to the back of the seat, and the back of the seat is rotated in the vertical face. The stabilizing device is used to install the first rotary device and the second rota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及其平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及其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座椅靠背调节器,是一种用于调整座椅靠背角度的电动调节装置,一般应用于汽车座椅或办公座椅等,一般是用小型电机作为驱动装置,用刚性锁定装置将其位置锁定,没有设置任何储能机构。座椅靠背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过程中,其重心高低会发生变化,其稳定性较差。座椅靠背的重心从高处向低处移动时,其重力势能完全被损耗,没能得到有效利用;座椅靠背的重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其动能完全是依靠电机的驱动,需要消耗较多的电量。另一方面,座椅靠背转动过程中,对座椅靠背转动装置的底座形成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部件损毁,为保证座椅靠背转动的稳定性,靠背角度调节装置的底座支架及紧固件需要用优良的刚性材质制成,导致部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装置,以解决现有座椅靠背调节器所存在的能耗较大、连接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第二旋转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外部;至少一涡卷状弹性件,其内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其外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以及传动装置,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其另一端连接至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转盘;限位套管,突出于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涡卷状弹性件一侧的表面中部;以及内端卡槽,设于所述限位套管外侧壁,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内端卡合至所述内端卡槽;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二转盘及环形套管;所述环形套管套设于所述涡卷状弹性件外部,所述环形套管一侧的管口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盘边缘处;以及外端卡口,贯穿所述环形套管外侧壁,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外端卡合至所述外端卡口。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一转盘挡块,突出于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涡卷状弹性件一侧的表面;以及限位孔,贯穿所述限位套管及所述第一转盘的中央处,所述限位孔内设有两个向内突出的限位挡块。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二转盘挡块,突出于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环形套管一侧的表面;第二转盘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转盘中心处;以及第一弧形滑孔,贯穿所述第二转盘,其弧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转盘通孔的圆心一致。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内表面相切;第一传动轴,突出于所述第三转盘中心处,穿过第二转盘通孔且固定连接至所述座椅靠背;以及第三转盘挡块,突出于所述第三转盘表面,卡入至第一弧形滑孔;所述第三转盘挡块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转盘的同一侧。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卡块,突出于所述第三转盘中心处,位于远离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所述卡块卡入至限位孔;以及第二传动轴,突出于所述卡块表面,其轴心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稳定装置包括水平底座;以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垂直式固定于所述水平底座的左右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且彼此平行。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中心处设有第一传动轴安装孔,套设于第一传动轴外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下部设有第二弧形滑孔,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其弧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安装孔的圆心一致;所述第二支撑板中心处设有第二传动轴安装孔,套设于第二传动轴外部;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上部边缘处设有弧形卡口,第一转盘挡块卡入至所述弧形卡口。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涡卷状弹性件包括但不限于平面涡卷弹簧或扭簧;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及椭圆形;当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所有涡卷状弹性件的绕向相同;当两个以上涡卷状弹性件同时发生形变时,所有涡卷状弹性件产生的回复扭矩的方向相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包括前文所述的平衡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以及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当座椅靠背在竖直平面内两个旋转方向上做往复运动时,只需用一个或一组同方向弹性件即保证系统的力矩平衡,使得操作更加简洁方便,可以有效减轻驱动电机负载,减少能耗,同时降低了设备的生产和维护成本。此外,本技术的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可以有效简化连接结构、节省空间,同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提升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涡卷状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靠背的位置示意图。图中部件标号如下:100第一旋转装置,200第二旋转装置;300涡卷状弹性件,400传动装置;500稳定装置,600座椅靠背,600驱动装置;101第一转盘,102限位套管,103内端卡槽;201外壳,202第二转盘,203环形套管,204外端卡口;301弹簧片,302弹簧内端,303弹簧外端;401第三转盘,402第一传动轴,403卡块,404第二传动轴;501第一支撑板,502第二支撑板,503水平底座;601座椅靠背的基准位置,602座椅靠背的第一目标位置,603座椅靠背的第二目标位置;1021限位孔,1022限位挡块,1023限位挡块;2021第二转盘挡块,2022第二转盘通孔,2023第一弧形滑孔;4011第三转盘挡块;5011第一传动轴安装孔,5012第二弧形滑孔;5021第二传动轴安装孔,5022弧形卡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证明本技术可以实施,该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技术,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部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部件的尺寸和厚度。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内部、外部、内、外、侧面、顶部、底部、顶端、底端、末端、顺时针、逆时针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只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而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某些部件被描述为“在”另一部件“上”时,所述部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部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部件,所述部件置于所述中间部件上,且所述中间部件置于另一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部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部件通过一中间部件间接“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部件。如图1~9所示,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其内包括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座椅靠背600可在竖直方向上往复旋转,驱动装置700为小型驱动电机。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装置100、第二旋转装置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及其平衡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第二旋转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外部;至少一涡卷状弹性件,其内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其外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以及传动装置,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其另一端连接至座椅靠背;稳定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及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转盘;限位套管,突出于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涡卷状弹性件一侧的表面中部;以及内端卡槽,设于所述限位套管外侧壁,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内端卡合至所述内端卡槽;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二转盘及环形套管;所述环形套管套设于所述涡卷状弹性件外部,所述环形套管一侧的管口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盘边缘处;以及外端卡口,贯穿所述环形套管外侧壁,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外端卡合至所述外端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第二旋转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外部;至少一涡卷状弹性件,其内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其外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以及传动装置,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其另一端连接至座椅靠背;稳定装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及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装置包括第一转盘;限位套管,突出于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涡卷状弹性件一侧的表面中部;以及内端卡槽,设于所述限位套管外侧壁,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内端卡合至所述内端卡槽;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外壳,包括第二转盘及环形套管;所述环形套管套设于所述涡卷状弹性件外部,所述环形套管一侧的管口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盘边缘处;以及外端卡口,贯穿所述环形套管外侧壁,所述涡卷状弹性件的外端卡合至所述外端卡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一转盘挡块,突出于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涡卷状弹性件一侧的表面;以及限位孔,贯穿所述限位套管及所述第一转盘的中央处,所述限位孔内设有两个向内突出的限位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二转盘挡块,突出于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环形套管一侧的表面;第二转盘通孔,贯穿所述第二转盘中心处;以及第一弧形滑孔,贯穿所述第二转盘,其弧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转盘通孔的圆心一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调节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内表面相切;第一传动轴,突出于所述第三转盘中心处,穿过第二转盘通孔且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东陈坚毅常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