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9163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线装置,包括送线装置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体,各夹持体均具有用于带动相应线缆朝前移动的循环夹持面,送线装置还包括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面转动的驱动机构,送线装置本体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压杆,对应的夹持体设置于对应的压杆上,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压杆施加拉力的柔性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线缆拖拽时使用工具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配套工具领域中的送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线缆铺设环境中,对线缆的握持拽曳是常规的工作步骤,一般是通过卡线器对线缆固定,然后通过与卡线器相连的牵引装置来拖拽卡线器进而达到拖拽线缆的目的。现有的卡线器如中国专利CN206595637U公开的“一种电缆布线卡线器”,该卡线器卡线器主体,卡线器主体上固定有下夹持体,卡线器还包括与下夹持体相对设置的上夹持体,上夹持体上铰接相连有下压杆,下压杆上铰接相连有联动杆,卡线器主体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联动杆远离下压杆的一端和拉杆通过转轴与滑轨连接。使用时,牵引装置与拉杆相连,当牵引装置对拉杆向前施力时,下压杆带动上夹持体下压,上夹持体、下夹持体配合而夹紧线缆。经过联动杆、下压杆这个杠杆系作用后,上、下夹持体可以对线缆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来防止线缆抽逃。现有的这种卡线器与牵引装置配合而完成拽线的工具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卡线器和牵引装置两个独立的工具,设备数量较多,不易携带使用;2、牵引装置本身会产生一定的缠绕留存,这个缠绕留存的多少跟线缆的拉拽距离有关,线缆拉拽距离越长,牵引装置的缠绕留存就越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线缆拖拽时使用工具较多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送线装置,包括送线装置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体,各夹持体均具有用于带动相应线缆朝前移动的循环夹持面,送线装置还包括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面转动的驱动机构,送线装置本体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压杆,对应的夹持体设置于对应的压杆上,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压杆施加拉力的柔性连接件。压杆上铰接有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联动杆,送线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联动杆前端设置有与所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的销轴。其中一个夹持体相对送线装置本体位置固定,另外一个夹持体通过所述压杆与所述送线装置本体相连。各夹持体均包括前后布置的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上缠绕有循环夹持带,所述循环夹持面由所述循环夹持带的外周面构成。前、后夹持轮之间设置有位于对应循环夹持带内侧的用于与对应循环夹持带支撑配合以防止循环夹持带输送线缆过程中变形的支撑平板。其中一个夹持体对应两个所述压杆,该夹持体的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压杆上。两个所述压杆上连接有联动杆,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之间通过支撑平板相连,两个所述压杆和支撑平板、联动杆一起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送线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联动杆前端铰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上设有与所述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的销轴。所述循环传动带为循环传动链带。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之间通过支撑平板相连,支撑平板朝向线缆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的支撑所述循环传动带的支撑滚动体。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之间通过支撑平板相连,循环传动带的内侧分布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支撑平板支撑滚动配合的支撑滚动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线缆置于两个夹持体之间,通过固定件(链条或绳)直接或间接与压杆相连,保证整个送线装置不会后移,驱动机构带动对应循环夹持面循环运动而对线缆朝前输送,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线缆会对夹持体一个朝后的作用力,由于压杆位置被限位,因此压杆只能带动夹持体对线缆施压,保证夹持体与线缆有足够的摩擦传动力,保证线缆被正常向前输送,本专利技术一个工具即可实现对线缆的拖拽,相比现有技术需要卡线器和牵引装置两个独立工具来完成对线缆拖拽而言,使用工具较少,方便携带使用,同时也不会产生牵引留存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图1的送线装置没有循环夹持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两个夹持体与线缆的配合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两个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送线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包括送线装置本体1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体,其中一个夹持体为相对送线装置本体位置固定的下夹持体16,另外一个夹持体为相对送线装置本体位置可动的上夹持体19。本实施例中,上夹持体19、下夹持体16均包括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前夹持轮、后夹持轮均为链轮,前夹持轮、后夹持轮上然后有循环夹持链带20,循环夹持链带包括多节首尾顺次铰接相连的刚性的链节17,循环夹持链带的外周面构成了用于与线缆摩擦传动配合的循环夹持面。其中下夹持体的前夹持轮14、下夹持体的后夹持轮15转动装配于送线装置本体13上,下夹持体的前夹持轮为由驱动机构驱动的主动轮,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上夹持体、下夹持体的前夹持轮、后夹持轮之间均通过支撑平板11相连,支撑平板与对应循环夹持链带20滑动支撑配合,支撑平板11可以对循环夹持链带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循环夹持链带不变形,保证循环夹持链带与线缆的摩擦传动面积。送线装置本体上铰接有两个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压杆,位置靠前的压杆称为前压杆7,位置靠后的压杆称为后压杆8,后压杆8的铰接轴线与下夹持体的后夹持轮15同轴线设置,前压杆的铰接轴线处于下夹持体的前夹持轮、后夹持轮的中心连线上。上夹持体的前夹持轮10转动安装于前压杆7上,上夹持体的后夹持轮18转动安装于后压杆8上。在两个压杆的上端连接有联动杆9,两个压杆、联动杆和上夹持体的前、后夹持轮间的支撑平板一起构成了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联动的前端铰接有连接臂6,送线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5,连接臂上设有与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的销轴4,销轴上连接有U形环3。U形环3上连接有柔性连接件,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件为链条2,使用时如图1所示,链条的前端固定于竖杆1上,这样从整体上限位联动杆9和压杆的位置,将待拖拽的线缆12置于上夹持体、下夹持体之间,驱动机构带动下夹持体上的循环夹持链带转动,循环夹持链带给线缆一个朝前方向的作用力,自然的,上、下夹持体上的循环夹持链带会受到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链条的限位作用,两个压杆只能带着上夹持体向下平移,上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链带和下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链带配合而对线缆产生正压力,保证循环夹持链带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在线缆拖拽过程中,线缆不会抽逃。前夹持轮、后夹持轮的使用,保证循环夹持链带能与线缆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保证接触摩擦力;循环夹持链带的每个链节均为刚性结构,与支撑平板支撑配合后,与线缆有效接触的循环夹持链带部分不会变形,因此可以保证与线缆之间的接触面积;连接臂朝向线缆一侧倾斜延伸,一方面可以减小送线装置本体的体积,使整个送线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另外也使得链条与连接臂的连接位置与线缆更加接近,保证送线过程的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链条也可以直接与连接臂或压杆相连;链条还可以被连接绳、连接带等其它柔性连接件代替;上夹持体的前夹持轮也可以为主动轮,或者上夹持体、下夹持体的前夹持轮均为主动轮;当然下夹持体的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也可以安装于压杆上,此时与下夹持体对应的压杆也需要通过链条(或连接绳)限位;每个夹持体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夹持轮,此时夹持轮自身的外周面即为循环夹持面,此时与对应夹持体配套的压杆只有一个,链条可以直接连接于压杆上。一种送线装置的实施例2如图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送线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线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线装置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体,各夹持体均具有用于带动相应线缆朝前移动的循环夹持面,送线装置还包括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面转动的驱动机构,送线装置本体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压杆,对应的夹持体设置于对应的压杆上,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压杆施加拉力的柔性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线装置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体,各夹持体均具有用于带动相应线缆朝前移动的循环夹持面,送线装置还包括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面转动的驱动机构,送线装置本体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压杆,对应的夹持体设置于对应的压杆上,送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压杆施加拉力的柔性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杆上铰接有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联动杆,送线装置本体前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联动杆前端设置有与所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的销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夹持体相对送线装置本体位置固定,另外一个夹持体通过所述压杆与所述送线装置本体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夹持体均包括前后布置的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上缠绕有循环夹持带,所述循环夹持面由所述循环夹持带的外周面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夹持轮之间设置有位于对应循环夹持带内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浩翔尚廷东李静得蔡佳雯吴婷吴东旺王亚琪刘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拽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