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流变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490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流变缓冲器,包括磁流变阻尼器、弹性部件、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和第三连接部件。磁流变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弹性部件位于第二连接部件与磁流变阻尼器之间,第三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上远离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端。弹性部件设有能够使磁流变阻尼器复位的预压缩量。第一连接部件与运动端连接,第三连接部件与固定端连接。能够实现阻尼力和刚度的双重调节,并且响应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流变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磁流变缓冲器。
技术介绍
缓冲器是广泛应用于高强度冲击环境下的机械装置,用来减小结构的过冲击,避免结构的共振问题。现有液压式缓冲器属于被动控制方式,特性固定无法调节、且响应速度缓慢无法满足高速往复冲击运动情况下对响应时间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流变缓冲器,能够实现阻尼力和刚度的双重调节,并且响应速度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磁流变缓冲器,包括磁流变阻尼器、弹性部件、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和第三连接部件。磁流变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弹性部件位于第二连接部件与磁流变阻尼器之间,第三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上远离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端。弹性部件设有能够使磁流变阻尼器复位的预压缩量。第一连接部件与运动端连接,第三连接部件与固定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流变缓冲器,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三连接部件分别与设备、装置连接后,通过磁流变阻尼器与弹性部件的并联作用方式,磁流变阻尼器可以快速响应控制系统信号,并对阻尼力进行调节、调节范围宽,弹性部件可以提供初始的缓冲器刚度,并且可以对初始预压刚度进行实时调节,同时可以实现大预压、并且预压调节方便,这样使得缓冲器可以实现阻尼力与刚度的双重控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特性固定无法调节、且响应速度缓慢无法满足高速往复冲击运动情况下对响应时间的要求的问题。并且,磁流变阻尼器与可调节预压的弹性部件并联的结构形式,可以缩减安装尺寸空间。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流变缓冲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在第一连接部件上,压力传感器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三连接部件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流变缓冲器,可以通过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进行控制系统的信号测试与反馈,根据设备的运动和力学信号,达到实时、自适应的控制效果。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活塞、活塞杆、和端盖。第一缸体两端分别与端盖和第二缸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端盖与第一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缸体上远离第一连接部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弹性部件位于第二缸体内。端盖套设在活塞杆上,活塞布置在第一缸体内,活塞杆布置在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内,活塞套设在活塞杆外周,活塞杆与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缸体内设有磁流变液,活塞与第一缸体之间设有用作阻尼通道的间隙,活塞上设有电磁线圈。第一缸体、第二缸体、端盖、和第一连接部件能够沿活塞杆轴向移动。具体地,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外部通电,可以通过布置在活塞上的电磁线圈形成磁场回路,从而改变阻尼通道之间磁流变液的特性,因此可以调节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塞杆与端盖之间设有轴承套。轴承套可以起到导向和润滑活塞和活塞杆的作用。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塞杆与端盖之间设有密封装置。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包括U型密封圈。密封装置可以起到密封第二缸体内的磁流变液体,防止泄露的作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流变缓冲器,还包括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位于磁流变阻尼器与弹性部件之间。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装置包括套筒和布置在套筒内的定位块。导向装置可以对磁流变阻尼器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套筒与定位块结合的结构方式可以保护磁流变阻尼器与弹性支撑部件的分离,从而保证缓冲器工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磁流变缓冲器还包括位于第二连接部件与弹性部件之间的垫片。通过垫片来实现弹性支撑部件的预压,使得弹性支撑部件的受力均匀,从而使得预压过程稳定便捷。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件与磁流变阻尼器之间采用定位销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二连接部件和磁流变阻尼器连接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阻尼力和刚度的双重调节,并且响应速度快。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缓冲器10的整体剖视结构。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缓冲器10的整体剖视结构。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缓冲器10,包括磁流变阻尼器1、弹性部件2、第一连接部件3、第二连接部件4、和第三连接部件5。磁流变阻尼器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件3和第二连接部件4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弹性部件2位于第二连接部件4与磁流变阻尼器1之间,第三连接部件5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4上远离磁流变阻尼器1的一端。弹性部件2设有能够使磁流变阻尼器1复位的预压缩量。第一连接部件3与运动端连接,第三连接部件5与固定端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缓冲器,通过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三连接部件分别与设备、装置连接后,通过磁流变阻尼器与弹性部件的并联作用方式,磁流变阻尼器可以快速响应控制系统信号,并对阻尼力进行调节、调节范围宽,弹性部件可以提供初始的缓冲器刚度,并且可以对初始预压刚度进行实时调节,同时可以实现大预压、并且预压调节方便,这样使得缓冲器可以实现阻尼力与刚度的双重控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特性固定无法调节、且响应速度缓慢无法满足高速往复冲击运动情况下对响应时间的要求的问题。并且,磁流变阻尼器与可调节预压的弹性部件并联的结构形式,可以缩减安装尺寸空间。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磁流变阻尼器1包括第一缸体11、第二缸体12、活塞13、活塞杆14、端盖15。第一缸体11两端分别与端盖15和第二缸体1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端盖15与第一连接部件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缸体11上远离第一连接部件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件4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弹性部件2位于第二缸体12内。端盖15套设在活塞杆14上,活塞13布置在第一缸体11内,活塞杆14布置在第一缸体11和第二缸体12内,活塞13套设在活塞杆14外周,活塞杆14与第二连接部件4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缸体11内设有磁流变液16,活塞13与第一缸体11之间设有用作阻尼通道的间隙,活塞13上设有电磁线圈17。第一缸体11、第二缸体12、端盖15、和第一连接部件3能够沿活塞杆14轴向移动。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外部通电,可以通过布置在活塞上的电磁线圈形成磁场回路,从而改变阻尼通道之间磁流变液的特性,因此可以调节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缓冲器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和加速度传感器7,加速度传感器7布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上,压力传感器6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第二连接部件4与第三连接部件5之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流变缓冲器,可以通过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进行控制系统的信号测试与反馈,根据设备的运动和力学信号,达到实时、自适应的控制效果。优选地,压力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磁流变缓冲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流变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流变阻尼器、弹性部件、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和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磁流变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磁流变阻尼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远离所述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端;所述弹性部件设有能够使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复位的预压缩量;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运动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固定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流变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流变阻尼器、弹性部件、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和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磁流变阻尼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磁流变阻尼器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上远离所述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端;所述弹性部件设有能够使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复位的预压缩量;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运动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与固定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流变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缓冲器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流变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活塞、活塞杆、和端盖;所述第一缸体两端分别与所述端盖和所述第二缸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缸体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端盖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活塞布置在所述第一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绍伟周海军涂奉臣胡小刚王里达傅荣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