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7886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板式手柄、铰接轴和复位弹簧,安装底座的周边设有多个耳板,安装底座的正面设有凹陷的容纳槽,安装底座的背面设有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一轴孔;板式手柄的背面固定有铰接板和支撑板,铰接板和支撑板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二轴孔,铰接板的端部设有拉丝连接头;板式手柄置于容纳槽中,铰接板和支撑板穿过安装底座,铰接轴穿过铰接板和支撑板上的第二轴孔,铰接轴的两端对应置于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上的第一轴孔中,复位弹簧套设在铰接轴上且使其处于铰接板和支撑板之间。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拆装便捷、质量较小的优点。

An opening and holding device in the door of a c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pening and holding device in a car door, which comprises an installation base, a plate handle, an articulated shaft and a reset spring, and a plurality of ear plates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installation base. The front of the installation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depression tank, and the back of the mounting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rticulated column and a second articulated column, a first articulated column and a second hinge. A relative first shaft hole is provided on the joint; the back of the plate type handle is fixed with a hinged plate and a supporting plate. The hinge plate and the support board are provided with a relative second axis holes. The end part of the hing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wire drawing connection head, the plate handle is placed in the holding tank, the hinge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pass through the mounting base, and the hinged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articulated plate and the hinged shaft. The second axis holes on the supporting plate are placed on both ends of the articulated shaft to be placed on the first axle Kong Zhong of the first articulated column and the second articulated column, and the reset spring sleeve is located on the articulated shaft and is placed between the hinge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and small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内开拉手。
技术介绍
车门内开拉手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件,其通过拉丝和车门锁体连接以便从车内操控车门的开启与关闭。现有的车门内开拉手首先安装在底座上,然后通过背装螺接的方式将底座安装门体上,最后再通过卡扣的方式安装内开拉手饰盖以装饰车门内开拉手。这一结构的车门内开拉手存在结构复杂、拆装不便、质量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且不利于车辆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拆装便捷、质量较小的优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板式手柄、铰接轴和复位弹簧,所述安装底座的周边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耳板,耳板上开设有连接孔,安装底座的正面设有凹陷的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底一端开设有通过孔,安装底座在通过孔的两侧位置对应设有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一轴孔;所述板式手柄的背面一端垂直固定有间隔分布的铰接板和支撑板,铰接板和支撑板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二轴孔,铰接板的端部设有拉丝连接头;所述板式手柄置于安装底座的容纳槽中,且使铰接板和支撑板从通过孔中穿过,所述铰接轴穿过铰接板和支撑板上的第二轴孔,铰接轴的两端对应置于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上的第一轴孔中,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铰接轴上且使其处于铰接板和支撑板之间。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其中,所述安装底座的背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开设有贯通的定位孔。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底座、板式手柄、铰接轴和复位弹簧,让安装底座在其周边设置间隔分布的多个耳板,在耳板上开设连接孔,在安装底座的正面设置凹陷的容纳槽,在容纳槽的槽底一端开设通过孔,并让安装底座在通过孔的两侧位置对应设置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让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上开设相对的第一轴孔;在板式手柄的背面一端垂直固定间隔分布的铰接板和支撑板,让铰接板和支撑板上开设相对的第二轴孔,在铰接板的端部设置拉丝连接头;让板式手柄置于安装底座的容纳槽中,且使铰接板和支撑板从通过孔中穿过,让铰接轴穿过铰接板和支撑板上的第二轴孔,让铰接轴的两端对应置于第一铰接柱和第二铰接柱上的第一轴孔中,让复位弹簧套设在铰接轴上且使其处于铰接板和支撑板之间。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拆装便捷、质量较小的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让安装底座通过多个耳板与门体采用背装螺接,并使拉丝连接头与车门锁体通过拉丝连接,即可通过板式手柄控制车门锁体,以实现车门的开启与关闭。本技术相比于现有的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不需要单独设置拉手饰盖,在简化结构、节省成本、提高装配效率的基础上,可有效减小拉手装置的重量,有利于车辆整体实现轻质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的立体图一;图3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的立体图二;图5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安装底座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安装底座的立体图一;图7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安装底座的后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安装底座的立体图二;图9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板式手柄的正视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板式手柄的立体图一;图11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板式手柄的后视图;图12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中板式手柄的立体图二。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本技术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如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安装底座1、板式手柄2、铰接轴3和复位弹簧4。让安装底座1在其周边设置间隔分布的多个耳板11,并在耳板11上开设有连接孔12以便于连接固定。让安装底座1在其正面设置凹陷的容纳槽13,以便于容纳板式手柄2,并在容纳槽13的槽底一端开设通过孔14。让安装底座1在通过孔14的两侧位置对应设置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并在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上开设相对的第一轴孔17。让板式手柄2在其背面一端垂直固定间隔分布的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让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开设相对的第二轴孔23,并在铰接板21的端部设置拉丝连接头24。让板式手柄2置于安装底座1的容纳槽13中,且使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从通过孔14中穿过,让铰接轴3穿过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上的第二轴孔23,并使铰接轴3的两端对应置于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上的第一轴孔17中。让复位弹簧4套设在铰接轴3上且使其处于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之间。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拆装便捷、质量较小的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让安装底座1通过多个耳板11与门体采用背装螺接,并使拉丝连接头24与车门锁体通过拉丝连接,即可通过板式手柄2控制车门锁体,以实现车门的开启与关闭。本技术相比于现有的车门内开拉手装置,不需要单独设置拉手饰盖,在简化结构、节省成本、提高装配效率的基础上,可有效减小拉手装置的重量,有利于车辆整体实现轻质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让安装底座1在其背面设置了定位柱18,并让定位柱18开设了贯通的定位孔19。这一结构设置在实际应用中,让门体设置与定位柱18对应的定位槽,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定位柱18与定位槽的配合,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操作效率,并通过定位孔19与门体连接,提高了两者连接的稳固性,实用性更强。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请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板式手柄(2)、铰接轴(3)和复位弹簧(4),所述安装底座(1)的周边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耳板(11),耳板(11)上开设有连接孔(12),安装底座(1)的正面设有凹陷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的槽底一端开设有通过孔(14),安装底座(1)在通过孔(14)的两侧位置对应设有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一轴孔(17);所述板式手柄(2)的背面一端垂直固定有间隔分布的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二轴孔(23),铰接板(21)的端部设有拉丝连接头(24);所述板式手柄(2)置于安装底座(1)的容纳槽(13)中,且使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从通过孔(14)中穿过,所述铰接轴(3)穿过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上的第二轴孔(23),铰接轴(3)的两端对应置于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上的第一轴孔(17)中,所述复位弹簧(4)套设在铰接轴(3)上且使其处于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板式手柄(2)、铰接轴(3)和复位弹簧(4),所述安装底座(1)的周边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耳板(11),耳板(11)上开设有连接孔(12),安装底座(1)的正面设有凹陷的容纳槽(13),容纳槽(13)的槽底一端开设有通过孔(14),安装底座(1)在通过孔(14)的两侧位置对应设有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第一铰接柱(15)和第二铰接柱(16)上开设有相对的第一轴孔(17);所述板式手柄(2)的背面一端垂直固定有间隔分布的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铰接板(21)和支撑板(22)上开设有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