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7578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轮滑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轮滑位于第二滑轮的上方,且第一轮滑的外壁上绕设有化纤丝,所述第一支撑柱相邻于第一轮滑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滑座和弹簧,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保证化纤丝张力过大时减少化纤丝与装置的摩擦力,避免化纤丝断裂,减少重新接头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弹簧吸收化纤丝受到的张力突变,保证化纤丝结构的稳定。

A type of filament tension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ament tension control device, including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slid through slider and slider. The top of the sliding seat is welded with a first support column. One sid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wheel slip and a second pulley, and the first wheel slip is located at seco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roller skating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pulley, and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is welded with a supporting pole adjacent to one side of the first roller skat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ulley, a second pulley, a third pulley, a sliding seat and a spring,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irst pulley and the second pulley can be achieved. To ensure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filament is too large to reduc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filament and the device, to avoid the fracture of the filament,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re joint,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o absorb the tension of the filament through the spring, so a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chemical fiber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纤丝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化纤丝是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加工而制得的纤维的统称,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简称化纤。在专利号是CN202744711U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结构,能够有效的缓解单丝张力突变,大大降低单丝由于张力突变发生断头的概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损失,但是,上述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结构在使用时化纤丝受到的张力越大所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在持续的输送过程中易造成摩擦断裂或者化纤丝结构受损,影响化纤丝后续加工产品质量,另外,上述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结构缺少控制装置,不能根据化纤丝的张力状态进行张力平衡,防断裂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的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结构防止化纤丝断裂缺少全面性和缺少控制化纤丝张力平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轮滑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轮滑位于第二滑轮的上方,且第一轮滑的外壁上绕设有化纤丝,所述第一支撑柱相邻于第一轮滑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支撑杆。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顶部靠近滑座的一侧位置处焊接有限位块,且基座的顶部靠近滑座的另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和电控箱,所述固定座位于电控箱的一侧。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座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三滑轮。作为估计,所述电控箱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泵、液压油箱和KS02Y控制器,所述液压泵和液压油箱均位于KS02Y控制器的下方,所述液压泵位于液压油箱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箱上远离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通过液压伸缩杆连接有PT124G压力传感器,所述PT124G压力传感器上远离液压伸缩杆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远离液压伸缩杆的一端焊接有滑座。作为改进,所述限位块相邻于滑座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滑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滑座和弹簧,在使用时,将化纤丝的一端穿过第三滑轮和第二滑轮,并从第二滑轮上牵出,当化纤丝受到张力过大时,化纤丝受到的张力转化为滑座的位移量,化纤丝拉动滑座在基座上水平移动,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保证化纤丝张力过大时减少化纤丝与装置的摩擦力,避免化纤丝断裂,减少重新接头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弹簧吸收化纤丝受到的张力突变,保证化纤丝结构的稳定。(2)本技术设置了PT124G压力传感器、KS02Y控制器、液压泵、液压油箱和液压缸,在使用时,弹簧将拉力信息传递给PT124G压力传感器,PT124G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息传递给KS02Y控制器,KS02Y控制器控制液压泵将液压油箱中的液压油压入液压缸,液压伸缩杆带动滑座水平移动,维持化纤丝的张力平衡,通过KS02Y控制器实现化纤丝张力控制,实现自动控制功能,避免张力过大断裂,提高防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第一轮滑、2-化纤丝、3-第一支撑柱、4-第二滑轮、5-支撑杆、6-滑座、7-限位块、8-滑轨、9-基座、10-液压泵、11-液压油箱、12-固定座、13-第二支撑柱、14-第三滑轮、15-电控箱、16-KS02Y控制器、17-液压缸、18-液压伸缩杆、19-PT124G压力传感器、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基座9,基座9的顶部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座6,滑座6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柱3,第一支撑柱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轮滑1和第二滑轮4,第一轮滑1位于第二滑轮4的上方,且第一轮滑1的外壁上绕设有化纤丝2,第一支撑柱3相邻于第一轮滑1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支撑杆5,通过第一滑轮1和第二滑轮4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保证化纤丝2张力过大时减少化纤丝2的摩擦力,避免化纤丝2断裂,减少重新接头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基座9的顶部靠近滑座6的一侧位置处焊接有限位块7,且基座9的顶部靠近滑座6的另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2和电控箱15,固定座12位于电控箱15的一侧,通过限位块7限制最大滑座6位移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座12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柱13,第二支撑柱1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三滑轮14,通过第三滑轮14将化纤丝2引入张力控制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控箱15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泵10、液压油箱11和KS02Y控制器16,液压泵10和液压油箱11均位于KS02Y控制器16的下方,液压泵10位于液压油箱11的一侧,通过液压泵10将液压油箱11中的液压油压入液压缸17,从而使液压伸缩杆18伸缩。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控箱15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泵10、液压油箱11和KS02Y控制器16,液压泵10和液压油箱11均位于KS02Y控制器16的下方,液压泵10位于液压油箱11的一侧,通过KS02Y控制器16控制液压泵10的工作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实现智能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控箱15上远离固定座12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7,液压缸17的一端通过液压伸缩杆18连接有PT124G压力传感器19,PT124G压力传感器19上远离液压伸缩杆18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弹簧20,弹簧20上远离液压伸缩杆18的一端焊接有滑座6,通过将化纤丝2受到的张力转化为滑座6的位移量,从而使弹簧20因拉力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PT124G压力传感器19将弹簧20的拉力信息传递给KS02Y控制器16,通过KS02Y控制器16实现化纤丝2张力控制,避免张力过大断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块7相邻于滑座6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滑轨8,通过滑轨8实现滑座6更加顺畅的移动,减少滑动时的摩擦力和不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前,将基座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需安装的位置上,接通外接电源,将化纤丝2的一端穿过第三滑轮14和第二滑轮4,并从第二滑轮1上牵出,在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当化纤丝2受到张力过大时,化纤丝2受到的张力转化为滑座6的位移量,化纤丝2拉动滑座6在基座9上水平移动,滑座6移动时产生的拉力将弹簧20拉伸,弹簧20将拉力信息传递给PT124G压力传感器19,PT124G压力传感器19将压力信息传递给KS02Y控制器16,KS02Y控制器16控制液压泵10将液压油箱11中的液压油压入液压缸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基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9)的顶部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座(6),所述滑座(6)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轮滑(1)和第二滑轮(4),所述第一轮滑(1)位于第二滑轮(4)的上方,且第一轮滑(1)的外壁上绕设有化纤丝(2),所述第一支撑柱(3)相邻于第一轮滑(1)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支撑杆(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基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9)的顶部通过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座(6),所述滑座(6)的顶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轮滑(1)和第二滑轮(4),所述第一轮滑(1)位于第二滑轮(4)的上方,且第一轮滑(1)的外壁上绕设有化纤丝(2),所述第一支撑柱(3)相邻于第一轮滑(1)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支撑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9)的顶部靠近滑座(6)的一侧位置处焊接有限位块(7),且基座(9)的顶部靠近滑座(6)的另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2)和电控箱(15),所述固定座(12)位于电控箱(15)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纤丝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2)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柱(13),所述第二支撑柱(1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长征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正新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