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642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具有MR参数接口,还包括数据解析模块、分布模型建立模块、MR定位模块、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覆盖距离计算模块、方位角计算模块;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入端与MR参数接口相连;MR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MR定位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入端与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方位角计算模块与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通过该平台可实现精细化指导无线网络覆盖优化。

A network coverag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Platform Based on user distribution mod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twork coverag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Platform Based on user distribution model. It has MR parameter interface, including data parsing module, distribution model building module, MR positioning module, geographic grid division and perception calculation module, cover distance calculation module, azimuth calculation module, and data analysis module. The input end of the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MR parameter interface; the input end of the MR position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put end of the data parsing module. The input end of the distribution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output end of the data parsing module; the first input end of the geographic grid division and the perception calcula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end of the MR positioning module. Second input connected to the module output en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tribution model of output end; computation module module coverage distance input and geographic grid 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ends of the azimuth calculation module and the output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cover distance calculation; the platform can realize the fine guidance of wireless network coverage optim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
本技术属于无线通信网络优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
技术介绍
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有已运行的网络进行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覆盖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网络的业务速率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粗犷型的无线网络天线参数优化策略,已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通过MR指标、规划仿真、道路测试等获得天线方位角设置值的传统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传统天馈优化手段,单纯从MR覆盖率指标出发,利用传统的网优工具,结合路测数据,人工逐个分析判断,重复性核查工作较多,导致天馈问题定位困难,参数精度低,无法发掘本质问题;(2)传统依据规划仿真软件的天馈参数设置策略,未考虑现网实际流量的分布情况,单纯以满足网络覆盖率为目标,方位角主覆盖方向会偏离流量集中区域,造成有流量需要集中覆盖的地方没有覆盖或是覆盖较差;而流量较少或是没有流量的区域覆盖很好,极大降低了网络覆盖效率,浪费网络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用于解决现有网络覆盖优化采用人工方式逐个分析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具有MR(测量报告)参数接口,还包括数据解析模块、分布模型建立模块、MR定位模块、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覆盖距离计算模块、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入端与MR参数接口相连;所述MR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MR定位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入端与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方位角计算模块与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优选的,上述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数据解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MR参数获取模块和小区参数关联模块;其MR参数获取模块根据MR参数接口所接收的MR参数获取时间提前量、天线达到角、参考信号电平和参考信号质量;小区参数关联模块则将关联小区的工程参数进行归置形成数据库;其中,工程参数包括关联小区的基站名称、小区名称、eNodeBID(基站标识)、CI(CellIdentity小区标识)、小区经度、小区纬度、方位角以及小区流量数据。优选的,上述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分布模型建立模块包括数据整合模块和混合高斯模型建立模块;其中,数据整合模块一端作为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另一端与所述混合高斯模型建立模块相连;其中,混合高斯模型建立模块内置有聚类分析算法程序和MR大数据分析算法程序;将MR数据样本中的数据分别在多个高斯模型上投影以建立用户分布模型。优选的,上述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MR定位模块包括距离获取模块、角度获取模块、基站坐标生成模块;距离获取模块与角度获取模块分别与基站坐标生成模块相连;其中,距离获取模块内置有TA+AOA定位算法,计算MR到基站之间的距离d;角度获取模块利用MR数据中的AOA测量值得到MR相对于基站正北方向的角度θ;基站坐标生成模块接收上述两个模块输出的数据生成一组二维向量(d,θ),以基站坐标为参考,计算得到MR位置坐标,实现用户定位。优选的,上述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包括地理解析模块、视图控制模块和用户感知KQI计算模块;其中,地理解析模块的第一端作为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第一端接收MR定位模块发送的用户定位信息,第二端作为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第二端接收用户分布模型信息;所接收的信息传送至视图控制模块,视图控制模块将三维地图划分为一系列具有一定大小的正方形格子,并对栅格编号,将MR数据放在这些格子中,根据MR数据栅格包含的主小区通过二维矢量计算法对用户分布在地理上的精细化定位;用户感知KQI(关键质量指标)计算模块用于对用户感知度的栅格级量化评估,采用栅格中包含的MR数量作为权重,将小区流量分配到栅格中,完成流量的地理化,并以参数“栅格感知度ExpGi”作为栅格质量评估指数。优选的,上述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覆盖距离锁定模块内置有三角场强定位算法,该模块接收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传来的栅格感知度,采用其内置的三角场强定位算法计算小区的主覆盖方向。优选的,上述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方位角计算模块内置有二维矢量计算算法,接收覆盖距离锁定模块传来的小区覆盖方向的矢量,采取二维矢量计算算法把直角坐标系下弧度转化为以正北为参考对象的角度,得到小区的方位角参数设置值。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切合用户真实感知,彻底改变了过去只能依靠多次路测、扫频等被动型的优化手段,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2)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以保障用户感知为网络覆盖质量优化的目的,融合了网络质量、业务模型以及用户感知,可快速发现用户最为关注的网络问题,净化了无线环境,改善了网络质量、用户感知和客户满意度,并降低了优化方案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总体架构图;图2为实施例中单小区用户分布统计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用户分布模型的聚类统计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优化前后覆盖场强提升效果图;图5为实施例中优化前后流量变化对比图;图6为实施例中优化前后下载速率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架构参照图1,具有MR参数接口,包括数据解析模块、分布模型建立模块、MR定位模块、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覆盖距离计算模块、方位角计算模块;其中,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入端与MR参数接口相连;所述MR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MR定位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入端与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方位角计算模块与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其中,数据解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MR参数获取模块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特征在于,具有MR参数接口,还包括数据解析模块、分布模型建立模块、MR定位模块、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覆盖距离计算模块、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入端与MR参数接口相连;所述MR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MR定位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入端与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方位角计算模块与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特征在于,具有MR参数接口,还包括数据解析模块、分布模型建立模块、MR定位模块、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覆盖距离计算模块、方位角计算模块;所述数据解析模块的输入端与MR参数接口相连;所述MR定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解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MR定位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输入端与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入端与地理栅格划分与感知度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方位角计算模块与覆盖距离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解析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MR参数获取模块和小区参数关联模块。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用户分布模型的网络覆盖评估与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赵清成纯松陈欢张顺张文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