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520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壳,机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舵机,舵机的输出轴与无人机的前进方向平行,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翼型起落架,舵机的输出轴平行于翼型起落架的翼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飞行时,前进过程中气流可对翼型起落架进行承托支撑,提高了升力,延长了飞机续航能力;翼型起落架仿生设计,在飞行过程中将原本产生无效阻力并同时增加重量的起落架优化设计成可提供升力的翼型起落架,提高了无人机飞行效率;翼型起落架不再作为单纯地作为无人机的负担,可以同机翼一样提供升力;翼型起落架可收放,飞行中占用空间更小,阻力更小,可靠性更高。

A multi rotor UAV with landing gear with lift airfoil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mechanical field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particular to a multi 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ith a lift wing with a lift airfoil, including a chassis and a rudder on both sides of the casing. The output axis of the rudder is parallel to the forward direction of the UAV, the airfoil landing gear is fixed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rudder, and the output axis of the steering gear is flat. The wing of an airfoil landing gea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airflow can support the airfoil landing gear during the course of flight, raising the lift and prolonging the endurance of the aircraft, and the bionic design of the airfoil landing gear, the optimum design of the landing gear which produces the invalid resistance and increasing the weigh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light process can provide the lift to provide the lift. The airfoil landing gear improves the flying efficiency of the UAVs; the airfoil landing gear is no longer the burden of the UAV simply as the burden of the UAV, it can provide lift as the wing, the airfoil landing gear can be retracted, the space in flight is smaller, the resistance is smaller, and the reliability is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起落架是飞机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地面(水面)滑行时支撑飞机并用于地面(水面)移动的附件装置。起落架是唯一一种支撑整架飞机的部件,因此它是飞机不可分缺的一部份;没有它,飞机便不能在地面移动。当飞机起飞后,可以视飞行性能而收回起落架。传统起落架作为飞机的载荷,除起飞降落外在收起后无任何作用,仅仅是增加飞机的起飞重量,使得飞行的效率降低。传统无人机起落架是由单纯的碳管或者碳板组成,没有升力结构,外形不美观,而且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废阻影响飞行效率。在飞行过程中起落架收起后没有任何作用,并且是飞机的负担,如果要提升性能只能尽量的减小起落架的重量,而机体本身的大小限制着起落架的重量,所以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飞行时,前进过程中气流可对翼型起落架进行承托支撑,提高了升力;将原本产生无效阻力并同时增加重量的起落架优化设计成可提供升力的翼型起落架,提高了无人机飞行效率;翼型起落架不再作为单纯地作为无人机的负担,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翼型起落架可以同机翼一样提供升力的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其包括机壳,机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舵机,每个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与多旋翼无人机的前进方向平行,每个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翼型起落架,并且每个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翼型起落架的翼面。本技术的翼型起落架通过舵机的输出轴进行收放,并且呈翼翅型,气动优化设计大幅提高了升力效率,在无人机起飞前翼型起落架垂直于地面,用于支撑机体。当无人机起飞后,翼型起落架通过舵机的输出轴转动收起,两侧的翼型起落架的翼面平行与地面;在巡航状态下为无人机提供升力。当飞机降落时翼型起落架再次通过舵机的输出轴放下,落地时起到支撑作用。本技术的无人机飞行时,前进过程中的气流可对翼型起落架进行承托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升力;即翼型起落架仿生设计,在飞行过程中将原本产生无效阻力并同时增加重量的起落架优化设计成可提供升力的翼型起落架,提高了无人机飞行效率。本技术的翼型起落架,使得其不再作为单纯地作为无人机的负担,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翼型起落架可以同机翼一样提供升力,因此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实用上,都对飞机的飞行效率有很大的提升。此外,翼型起落架可收放,飞行中占用空间更小,阻力更小,可靠性更高。另外,本技术的多旋翼无人机外形新颖,造型美观,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具体地,翼型起落架远离舵机的一边上固定有支座杆,支座杆的中心轴线与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在支座杆落地支撑于地面时,本实施的无人机落地更稳固。进一步地,翼型起落架的内部空心设置,进一步降低了飞行载荷,提高了无人机飞行效率。进一步地,翼型起落架为碳纤维起落架。与传统的金属传动轴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制的传动轴具有轻质高效,低振动,低噪声,耐疲劳,耐腐蚀、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多次旋转的抗疲劳失效的工况。碳纤维的密度仅为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为钢的7-8倍,由于具有高的比强度性能,优良的抗拉强度和抗拉模量;因此本实施例的翼型起落架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优点。本技术的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无人机飞行时,前进过程中气流可对翼型起落架进行承托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升力;即翼型起落架仿生设计,在飞行过程中将原本产生无效阻力并同时增加重量的起落架优化设计成可提供升力的翼型起落架,提高了无人机飞行效率;本技术的翼型起落架,使得其不再作为单纯地作为无人机的负担,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翼型起落架可以同机翼一样提供升力,因此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实用上,都对飞机的飞行效率有很大的提升;2.翼型起落架可收放,飞行中占用空间更小,阻力更小,可靠性更高;本技术的多旋翼无人机外形新颖,造型美观,是一种全新的设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处于降落在地面时的三维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处于飞行状态时的三维结构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的仰视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机壳;2.舵机;3.翼型起落架,301.支座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5所示的本技术的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机壳1,机壳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舵机2,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与多旋翼无人机的前进方向平行,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翼型起落架3,并且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翼型起落架3的翼面。本实施例的翼型起落架3通过舵机2的输出轴进行收放,并且呈翼翅型,气动优化设计大幅提高了升力效率,在无人机起飞前翼型起落架3垂直于地面,用于支撑机壳1。另外,本实施例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旋翼在图中未示出。当无人机起飞后,翼型起落架3通过舵机2的输出轴转动收起,两侧的翼型起落架3的翼面平行与地面;在巡航状态下为无人机提供升力。当飞机降落时翼型起落架3再次通过舵机2的输出轴放下,落地时起到支撑作用。本实施例的无人机飞行时,前进过程中的气流可对翼型起落架3进行承托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升力;即翼型起落架3仿生设计,在飞行过程中将原本产生无效阻力并同时增加重量的起落架优化设计成可提供升力的翼型起落架3,提高了无人机飞行效率。本实施例的翼型起落架3,使得其不再作为单纯地作为无人机的负担,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翼型起落架3可以同机翼一样提供升力,因此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实用上,都对飞机的飞行效率有很大的提升。此外,翼型起落架3可收放,飞行中占用空间更小,阻力更小,可靠性更高。另外,本实施例的多旋翼无人机外形新颖,造型美观,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具体地,翼型起落架3远离舵机2的一边上固定有支座杆301,支座杆301的中心轴线与舵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在支座杆301落地支撑于地面时,本实施的无人机落地更稳固。进一步地,翼型起落架3的内部空心设置,进一步降低了飞行载荷,提高了无人机飞行效率。进一步地,翼型起落架3为碳纤维起落架。与传统的金属传动轴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制的传动轴具有轻质高效,低振动,低噪声,耐疲劳,耐腐蚀、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多次旋转的抗疲劳失效的工况。碳纤维的密度仅为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为钢的7-8倍,由于具有高的比强度性能,优良的抗拉强度和抗拉模量;因此本实施例的翼型起落架3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优点。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舵机(2),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的前进方向平行,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翼型起落架(3),并且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翼型起落架(3)的翼面;所述翼型起落架(3)为碳纤维起落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落架具有升力翼型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舵机(2),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多旋翼无人机的前进方向平行,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翼型起落架(3),并且每个舵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翼型起落架(3)的翼面;所述翼型起落架(3)为碳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川谢茂彬
申请(专利权)人:天峋常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