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3643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包括Y轴移动台,所述Z轴架构右侧旋转连接有从动轮,其从动轮表面设置有同步带,且从动轮外侧固定连接有带轮罩,所述Z轴架构左侧固定连接有Z型胀紧联结器,所述同步带侧面设置有同步带压板,且同步带压板底部设置有同步带垫板,所述Z型胀紧联结器下方设置有主动同步轮,所述同步带另一端设置有升降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中间设置有回转轴,且从动轮内部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回转轴中间设置有主动升降轮,所述Z轴架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次伺服电机。该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设置有两个Z轴架构,这使得减轻了机器的压力,使得其运行更稳定。 1

A dual Z axis structure of nine axis brushless motor stator w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Z shaft structure of a nine axis brushless motor stator winding machine, including a Y axis mobile platform. The Z shaft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a moving wheel on the right side, a synchronous belt is arrang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moving wheel, and a belt wheel is fixed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moving wheel,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Z shaft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a Z bulging coupler. A synchronous belt press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side of the synchronous belt, and a synchronous belt plate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synchronous belt press plate. The active synchronous wheel is arranged under the Z type expansion joint. The other end of the synchronous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lift wheel. The rotary 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oving wheel, and a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 is arranged inside the driven wheel. An active lifting wheel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a secondary servo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Z shaft structure. The double axis Z structure of the nine axis brushless motor stator inner winding machine is equipped with two Z shaft structures, which reduces the pressure of the machine and makes the operation more stable.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
:本技术涉及九轴定子内绕机
,具体为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定子内绕机结构普遍为单个Z轴结构,需要带动绕线杆结构执行升降动作,因绕线杆结构复杂,重量大,告诉运行时惯量大,因此造成机台振动大,长时间运转机台容易出现磨损,机构松动等情况;并且噪音较大,噪音普遍在80分贝以上,对操作人员存在一定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定子内绕机设备振动大、噪音大、极限速度低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包括Y轴移动台,所述Y轴移动台顶部设置有Z轴主安装座,其Z轴主安装座底部固定连接有主轴承座,且Z轴主安装座顶部固定连接有Z轴架构,所述Y轴移动台底部固定连接有导轨垫块,且导轨垫块底部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侧面设置有轴承座,且轴承座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尾座,所述轴承尾座顶部设置有双膜片联轴器,其双膜片联轴器内侧设置有滚珠丝杆,且双膜片联轴器顶部固定连接有主伺服电机,所述Z轴架构右侧旋转连接有从动轮,其从动轮表面设置有同步带,且从动轮外侧固定连接有带轮罩,所述Z轴架构左侧固定连接有Z11型胀紧联结器,所述同步带侧面设置有同步带压板,且同步带压板底部设置有同步带垫板,所述Z11型胀紧联结器下方设置有主动同步轮,所述同步带另一端设置有升降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中间设置有回转轴,且从动轮内部设置有深沟球轴承,所述回转轴中间设置有主动升降轮,所述Z轴架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次伺服电机。优选的,所述次伺服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且次伺服电机为独立驱动结构。优选的,所述Z轴架构的数量为两个,且Z轴架构以Y轴移动平台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平行安装。优选的,所述带轮罩的形状与从动轮的形状相吻合,且带轮罩和从动轮为同心圆结构。优选的,所述主动升降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主动升降轮的旋转方向相反。本技术的优点:该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设置有两个Z轴架构,这使得减轻了机器的压力,使得其运行更稳定。该装置的次伺服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且次伺服电机为独立驱动结构,这样可以使得两个Z轴运行时一个上升时另外一个执行下降动作,机台惯量进行相互抵消,振动更小,该装置的Z轴架构的数量为两个,且Z轴架构以Y轴移动平台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平行安装,这样可以减小机器的运行压力,该装置的带轮罩的形状与从动轮的形状相吻合,且带轮罩和从动轮为同心圆结构,这样可以对从动轮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外力的损坏,该装置的主动升降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主动升降轮的旋转方向相反,这使得负载变小,能够使用小功率小惯量电机驱动,结构响应速度更快,速度相较单Z轴结构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轨垫块,2、Y轴移动台,3、直线导轨,4、轴承尾座,5、主伺服电机,6、滚珠丝杆,7、双膜片联轴器,8、轴承座,9、次伺服电机,10、同步带,11、Z轴架构,12、Z11型胀紧联结器,13、主动同步轮,14、从动轮,15、升降从动轮,16、带轮罩,17、主轴承座,18、Z轴主安装座,19、同步带压板,20、同步带垫板,21、深沟球轴承,22、回转轴,23、主动升降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包括Y轴移动台2,Y轴移动台2顶部设置有Z轴主安装座18,其Z轴主安装座18底部固定连接有主轴承座17,且Z轴主安装座18顶部固定连接有Z轴架构11,Z轴架构11的数量为两个,且Z轴架构11以Y轴移动平台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平行安装,这样可以减小机器的运行压力,Y轴移动台2底部固定连接有导轨垫块1,且导轨垫块1底部设置有直线导轨3,直线导轨3侧面设置有轴承座8,且轴承座8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尾座4,轴承尾座4顶部设置有双膜片联轴器7,其双膜片联轴器7内侧设置有滚珠丝杆6,且双膜片联轴器7顶部固定连接有主伺服电机5,Z轴架构11右侧旋转连接有从动轮14,其从动轮14表面设置有同步带10,且从动轮14外侧固定连接有带轮罩16,带轮罩16的形状与从动轮14的形状相吻合,且带轮罩16和从动轮14为同心圆结构,这样可以对从动轮14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外力的损坏,Z轴架构11左侧固定连接有Z11型胀紧联结器12,同步带10侧面设置有同步带压板19,且同步带压板19底部设置有同步带垫板20,Z11型胀紧联结器12下方设置有主动同步轮13,同步带10另一端设置有升降从动轮15,从动轮14中间设置有回转轴22,且从动轮14内部设置有深沟球轴承21,回转轴21中间设置有主动升降轮23,主动升降轮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主动升降轮23的旋转方向相反,这使得负载变小,能够使用小功率小惯量电机驱动,结构响应速度更快,速度相较单Z轴结构更高,Z轴架构1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次伺服电机9,次伺服电机9的数量为两个,且次伺服电机9为独立驱动结构,这样可以使得两个Z轴运行时一个上升时另外一个执行下降动作,机台惯量进行相互抵消,振动更小。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时,使用Z11型胀紧联结器12胀紧主动同步轮13,再由同步带10将驱动力输出驱动从动轮14,形成1:3减速比,从动轮14由Z12A型胀紧联结器连接回转轴22,回转轴22由主轴承座17以及轴承固定尾座配合前端以及后端一个6007深沟球轴承21支撑回转,主动升降轮23由平键连接到回转轴22上,通过同步带10驱动升降从动轮15回转,从动轮14内安装两个6007深沟球轴承21,形成同步带10与直线导轨3平行结构,同步带10由中间剪开,使用两对同步带垫板20以及同步带压板19将同步带两端夹紧,再由三个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对同步带进行张紧,这样形成一套实现高速往复运动的Z轴结构,两个Z轴呈平行安装到Y轴移动台2上,Y轴移动台2下有导轨垫块1以及直线导轨3进行支撑以及Y轴直线平移,Y轴驱动由主伺服电机5通过双膜片联轴器7输出到滚珠丝杆6上,滚珠丝杆6则由轴承座8以及轴承尾座4进行保持,通过丝杆螺母座连接到Y轴移动台2,这就是该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的使用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包括Y轴移动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九轴无刷电机定子内绕机双Z轴结构,包括Y轴移动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移动台(2)顶部设置有Z轴主安装座(18),其Z轴主安装座(18)底部固定连接有主轴承座(17),且Z轴主安装座(18)顶部固定连接有Z轴架构(11),所述Y轴移动台(2)底部固定连接有导轨垫块(1),且导轨垫块(1)底部设置有直线导轨(3),所述直线导轨(3)侧面设置有轴承座(8),且轴承座(8)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尾座(4),所述轴承尾座(4)顶部设置有双膜片联轴器(7),其双膜片联轴器(7)内侧设置有滚珠丝杆(6),且双膜片联轴器(7)顶部固定连接有主伺服电机(5),所述Z轴架构(11)右侧旋转连接有从动轮(14),其从动轮(14)表面设置有同步带(10),且从动轮(14)外侧固定连接有带轮罩(16),所述Z轴架构(11)左侧固定连接有Z11型胀紧联结器(12),所述同步带(10)侧面设置有同步带压板(19),且同步带压板(19)底部设置有同步带垫板(20),所述Z11型胀紧联结器(12)下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威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