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230831 阅读:4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0:05
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属于节能减排领域。该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通过调节不同阀门、离合器和风扇的接通与断开,同时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膨胀机产生的动力,来实现热泵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切换,从而更好的利用发动机的排气能量。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回收发动机的排气能量,属于节能减排领域。
技术介绍
从发动机的能量平衡来看,输出的有效功一般只占燃油燃烧总热量的30%-45%(柴油机)或20%-30%(汽油机),余热能量主要通过排气和冷却介质(冷却水、机油散热等)被排放到大气中。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车用发动机,其余热能量回收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此外,余热能回收技术由于不需要消耗其它任何能源,仅依靠技术的进步即可实现,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发动机余热能利用技术主要集中在增压、余热制冷、余热取暖、余热发电和改良燃料燃烧性能等几个方面。在当前车用发电机余热利用的各种技术方案中,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技术的热效率最高,是最有可能首先实现产业化的技术。跨临界CO2循环技术在制冷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结合有机朗肯循环和跨临界CO2循环综合优势,可以实现发电、制冷和制热的三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主要由包括发动机、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通过控制电磁阀一、离合器、风扇的开启与闭合以及四通换向阀内的工质流通路径,来实现热泵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模式的切换,从而更好的利用发动机的排气能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排气通路系统、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的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2)、膨胀机(3)、发电机(4)、回热器(5)、冷凝器(6)、储液罐(7)以及工质泵(8);所述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即ORC系统,包括压缩机(10)、车外换热器(11)、膨胀阀(12)、车内换热器(13)、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20);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离合器(9)、控制单元(15)、车内温度传感器(18)、电磁阀一(17)、四通换向阀(19)以及连接这些部件的线路;发动机排气通路:发动机(1)通过管路与三通阀(16)一端连接,三通阀(16)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电磁阀一(17)和蒸发器(2)连接;蒸发器(2)与车外换热器(11)连接;所述的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蒸发器(2)依次与膨胀机(3)、回热器(5)、冷凝器(6)、储液罐(7)、工质泵(8)连接,工质泵(8)再与回热器(5)连接,回热器(5)再与蒸发器(2)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回热器(5)中分别走两个独立的管路;发电机(4)与膨胀机(3)连接;所述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压缩机(10)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19)的一端A连接,四通换向阀(19)的C端与压缩机(10)的进口端连接,四通换向阀(19)的B端与车内换热器(13)连接,车内换热器(13)依次与膨胀阀(12)、车外换热器(11)、四通换向阀(19)的D端连接;车内换热器(13)配有第一风扇(14),车外换热器(11)配有第二风扇(20);膨胀机(3)和压缩机(10)物理位置靠近,控制系统中的离合器(9)位于两者之间,使得离合器(9)能够将膨胀机(3)和压缩机(10)关联;控制单元(15)分别与离合器(9)、电磁阀一(17)、四通换向阀(19)、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20)连接。储液罐(7)中的液态工质经工质泵(8)加压后进入回热器(5)中,之后有机工质进入蒸发器(2)经过发动机排气的加热并达到高温高压状态,气态的高温高压有机工质进入膨胀机(3)并驱动发电机(4)发电,同时闭合离合器(9),膨胀机带动热泵系统的压缩机(10)工作,完成做功后的工质经回热器(5)、冷凝器(6)冷凝为饱和液体后流回储液罐(7);发动机(1)经由三通阀(16)、电磁阀一(17)通过管道与车外换热器(11)相连通;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亚临界CO2由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膨胀机(3)驱动的压缩机(10)压缩至超临界状态,压缩机(10)出口与四通换向阀(19)一端相连接,四通换向阀(19)另外三端分别与车内换热器(13)、车外换热器(11)和压缩机(10)入口相连接,车内换热器(13)和车外换热器(11)之间连接膨胀阀(12),第二风扇(20)靠近车外换热器(11)、第一风扇(14)靠近车内换热器(13),用于提供强度可调的风量;车内温度传感器(18)与控制单元(15)相连接,控制单元(15)用于控制电磁阀一(17)、离合器(9)、第一风扇(14)和第二风扇(20)的开启与闭合以及四通换向阀(19)内的工质流通路径。本专利技术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的运行工作方式,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跨临界CO2热泵系统运行模式的不同,可预设车内环境温度T1、T2、T3作为控制参考量,其中T2<T1<T3,控制单元(15)通过控制电磁阀一(17)、离合器(9)、第一风扇(14)和第二风扇(20)的开启与闭合以及四通换向阀(19)内的工质流通路径;发动机(1)启动后,低压有机工质通过工质泵(8)加压,然后在回热器(5)中进行预热,随后有机工质进入蒸发器(2)并达到高温高压气体状态,高温高压有机工质气体进入膨胀机(3)并驱动发电机(4)发电,并且闭合离合器(9)带动热泵系统的压缩机(10)工作,之后,膨胀工作后的有机工质气体通过回热器(5),对工质泵流出的液态有机工质预热,最后依次流入冷凝器(6)和储液罐(7),循环重新开始;发电机(4)所产生的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亚临界CO2由ORC系统的膨胀机(3)驱动的压缩机(10)压缩至超临界状态;然后CO2通过四通换向阀(19)流向车内换热器(13)或者车外换热器(11),CO2流动的具体路径取决于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具体如下:制热模式:车内温度传感器(18)所测得温度低于预设温度T2时,控制单元(15)发出指令,接通电磁阀一(17)、离合器(9)和第一风扇(14),此时处于加热模式下,一部分发动机尾气在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的车外换热器(11)中与CO2进行换热,另一部分发动机尾气作为热源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蒸发器(2)中进行换热;同时控制单元(15)发出指令使得四通换向阀(19)的A与B连通、C与D端连通,车外换热器(11)作为蒸发器在加热模式下吸收发动机排气的热量,经过车外换热器(11)加热后,CO2达到高温状态;然后CO2通过四通换向阀(19)从D到C进入压缩机(10)被压缩,之后,超临界CO2通过四通换向阀(19)从A到B流入车内换热器(13),此时车内换热器(13)作为冷凝器对车内环境进行加热,其中,第一风扇(14)用于提供强度可调的风量;随后CO2从车内换热器(13)流出,经过膨胀阀(12)降压,最后流入车外换热器(11);当车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T1之后,此时控制单元(15)发出指令,关闭电磁阀一(17)、第一风扇(14)并断开离合器(9);纯发电模式:车内温度传感器(18)所测得温度在T2与T3之间时,控制单元(15)发出指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气通路系统、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的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2)、膨胀机(3)、发电机(4)、回热器(5)、冷凝器(6)、储液罐(7)以及工质泵(8);所述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即ORC系统,包括压缩机(10)、车外换热器(11)、膨胀阀(12)、车内换热器(13)、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20);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离合器(9)、控制单元(15)、车内温度传感器(18)、电磁阀一(17)、四通换向阀(19)以及连接这些部件的线路;发动机排气通路:发动机(1)通过管路与三通阀(16)一端连接,三通阀(16)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电磁阀一(17)和蒸发器(2)连接;蒸发器(2)与车外换热器(11)连接;所述的带有回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蒸发器(2)依次与膨胀机(3)、回热器(5)、冷凝器(6)、储液罐(7)、工质泵(8)连接,工质泵(8)再与回热器(5)连接,回热器(5)再与蒸发器(2)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在回热器(5)中分别走两个独立的管路;发电机(4)与膨胀机(3)连接;所述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压缩机(10)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19)的一端A连接,四通换向阀(19)的C端与压缩机(10)的进口端连接,四通换向阀(19)的B端与车内换热器(13)连接,车内换热器(13)依次与膨胀阀(12)、车外换热器(11)、四通换向阀(19)的D端连接;车内换热器(13)配有第一风扇(14),车外换热器(11)配有第二风扇(20);膨胀机(3)和压缩机(10)物理位置靠近,控制系统中的离合器(9)位于两者之间,使得离合器(9)能够将膨胀机(3)和压缩机(10)关联;控制单元(15)分别与离合器(9)、电磁阀一(17)、四通换向阀(19)、第一风扇(14)、第二风扇(20)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风扇(20)靠近车外换热器(1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风扇(14)靠近车内换热器(13)。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CO2热泵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联合系统的工作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跨临界CO2热泵系统运行模式的不同,可预设车内环境温度T1、T2、T3作为控制参考量,其中T2<T1<T3,控制单元(15)通过控制电磁阀一(17)、离合器(9)、风扇(14)和风扇(20)的开启与闭合以及四通换向阀(19)内的工质流通路径;发动机(1)启动后,低压有机工质通过工质泵(8)加压,然后在回热器(5)中进行预热,随后有机工质进入蒸发器(2)并达到高温高压气体状态,高温高压有机工质气体进入膨胀机(3)并驱动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腾龙张红光于飞侯孝臣李健张梦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