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752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旋流泵,其结构包括泵体、前支撑架、后支撑架、进水口、出水口、泵壳、吸水室、无叶腔、叶轮、叶片、主轴、套杯、止推轴承、球轴承、过滤箱、水管、过滤箱门、箱壳、纱网、石棉网、活性炭过滤网、进水管、水管套、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旋流泵,通过设置有过滤箱,在使用时流体通过进水管进入过滤箱,通过纱网、石棉网和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掉流体中的杂质,通过水管套包围外接水管,通过螺栓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旋流泵在工作过程中不具有对进入的流体进行过滤杂质和对接入水管进行固定的功能,导致装置堵塞和管道不方便安装的问题。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旋流泵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旋流泵,属于旋流泵领域。
技术介绍
旋流泵是的一种,因其内部流体存在旋转的旋涡运动而得名,旋流泵多用于抽送复杂介质或含杂质流体,如含垃圾、短纤维物质或粪便的两相流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水分测定仪得到不断的改善,工作效率逐渐提高,但现有技术的旋流泵在工作过程中不具有对进入的流体进行过滤杂质和对接入水管进行固定的功能,导致装置堵塞和管道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旋流泵,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旋流泵在工作过程中不具有对进入的流体进行过滤杂质和对接入水管进行固定的功能,导致装置堵塞和管道不方便安装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旋流泵,包括泵体、前支撑架、后支撑架、进水口、出水口、泵壳、吸水室、无叶腔、叶轮、叶片、主轴、套杯、止推轴承、球轴承、过滤箱、水管、过滤箱门、进水管、水管套、螺栓,所述泵体底端前方设置有前支撑架,所述泵体底端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架,所述泵体前端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泵体顶端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泵壳为泵体的包裹体,所述泵体内部前端设置有吸水室,所述吸水室与进水口相通,所述吸水室后方设置有无叶腔,所述吸水室与无叶腔相通,所述叶轮位于主轴左端并且主轴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叶片,所述泵体内部中端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后端延伸出泵体,所述主轴安放在套杯上,所述主轴右端设置于止推轴承和球轴承上,所述泵体前端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通过水管与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过滤箱右侧面设置有过滤箱门,所述过滤箱前端面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水管套,所述水管套上设置有螺栓,所述过滤箱包括箱壳和纱网,所述过滤箱还包括石棉网和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箱壳为过滤箱包裹体,所述过滤箱内部后端设置有纱网,所述纱网前端设置有石棉网,所述石棉网前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门通过合页与过滤箱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为斜流式叶片。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门上设置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地,所述水管套呈圆柱体状。进一步地,所述泵壳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制成。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旋流泵,通过设置有过滤箱,在使用时流体通过进水管进入过滤箱,通过纱网、石棉网和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掉流体中的杂质,通过水管套包围外接水管,通过螺栓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旋流泵在工作过程中不具有对进入的流体进行过滤杂质和对接入水管进行固定的功能,导致装置堵塞和管道不方便安装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泵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箱结构示意图;图中:泵体-1、前支撑架-2、后支撑架-3、进水口-4、出水口-5、泵壳-6、吸水室-7、无叶腔-8、叶轮-9、叶片-10、主轴-11、套杯-12、止推轴承-13、球轴承-14、过滤箱-15、水管-16、过滤箱门-17、箱壳-151、纱网-152、石棉网-153、活性炭过滤网-154、进水管-18、水管套-19、螺栓-2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旋流泵,包括泵体1、前支撑架2、后支撑架3、进水口4、出水口5、泵壳6、吸水室7、无叶腔8、叶轮9、叶片10、主轴11、套杯12、止推轴承13、球轴承14、过滤箱15、水管16、过滤箱门17、进水管18、水管套19、螺栓20,泵体1底端前方设置有前支撑架2,泵体1底端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架3,泵体1前端面设置有进水口4,泵体1顶端面设置有出水口5,泵壳6为泵体1的包裹体,泵体1内部前端设置有吸水室7,吸水室7与进水口4相通,吸水室7后方设置有无叶腔8,吸水室7与无叶腔8相通,叶轮9位于主轴11左端并且主轴11与叶轮9固定连接,叶轮9上设置有叶片10,泵体1内部中端设置有主轴11,主轴11后端延伸出泵体1,主轴11安放在套杯12上,主轴11右端设置于止推轴承13和球轴承14上,泵体1前端设置有过滤箱15,过滤箱15通过水管16与进水口4相连接,过滤箱15右侧面设置有过滤箱门17,过滤箱15前端面设置有进水管18,出水口5上设置有水管套19,水管套19上设置有螺栓20,过滤箱15包括箱壳151和纱网152,过滤箱15还包括石棉网153和活性炭过滤网154,箱壳151为过滤箱15包裹体,过滤箱15内部后端设置有纱网152,纱网152前端设置有石棉网153,石棉网153前端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154,过滤箱门17通过合页与过滤箱15活动连接,叶片10为斜流式叶片,过滤箱门17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水管套19呈圆柱体状,泵壳6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制成。本专利所说的止推轴承13一般是由两个止推垫片或更多止推垫片和若干滚动体组成,一般止推垫片分为轴片和座片,滚动体一般最常见型式是由铁质或铜质保持架组合成整体,该类型轴承最常见是钢球式推力轴承,止推轴承包括止推滚珠轴承,滚锥轴承球面滚子轴承及滚子止推轴承,球轴承是滚动轴承的一种,球滚珠装在内钢圈和外钢圈的中间,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也叫滚珠轴承。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首先使用者通过将主轴11连接电机,通过进水管18连接流体源,通过叶轮9的转动让吸水室7形成低压区,通过流体被大气压压入装置内,然后流体流入无叶腔8,通过出水口5排出;通过设置有过滤箱15,在使用时流体通过进水管18进入过滤箱15,通过纱网152、石棉网153和活性炭过滤网154过滤掉流体中的杂质,通过水管套19包围外接水管,通过螺栓20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旋流泵在工作过程中不具有对进入的流体进行过滤杂质和对接入水管进行固定的功能,导致装置堵塞和管道不方便安装的问题;所述把手提供抓握作用,所述防滑纹提供防滑作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旋流泵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旋流泵,包括泵体(1)、前支撑架(2)、后支撑架(3)、进水口(4)、出水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流泵,包括泵体(1)、前支撑架(2)、后支撑架(3)、进水口(4)、出水口(5)、泵壳(6)、吸水室(7)、无叶腔(8)、叶轮(9)、叶片(10)、主轴(11)、套杯(12)、止推轴承(13)、球轴承(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箱(15)、水管(16)、过滤箱门(17)、进水管(18)、水管套(19)和螺栓(20),所述泵体(1)底端前方设置有前支撑架(2),所述泵体(1)底端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架(3),所述泵体(1)前端面设置有进水口(4),所述泵体(1)顶端面设置有出水口(5),所述泵壳(6)为泵体(1)的包裹体,所述泵体(1)内部前端设置有吸水室(7),所述吸水室(7)与进水口(4)相通,所述吸水室(7)后方设置有无叶腔(8),所述吸水室(7)与无叶腔(8)相通,所述叶轮(9)位于主轴(11)左端并且主轴(11)与叶轮(9)固定连接,所述叶轮(9)上设置有叶片(10),所述泵体(1)内部中端设置有主轴(11),所述主轴(11)后端延伸出泵体(1),所述主轴(11)安放在套杯(12)上,所述主轴(11)右端设置于止推轴承(13)和球轴承(14)上,所述泵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达张俊江高雁高贵来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赛澳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