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010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裹在汽车挠性节的外表面,保温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内防护层、保温层和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边缘处设有扎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起到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能够尽量减小保温隔热装置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对后处理整体保温隔热的要求越来越高,需保持在一定的温度,用于尾气后处理的汽车挠性节由于其特殊结构,因此其散热较快,不能满足后处理整体保温隔热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挠性节具备保温隔热性能的保温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裹在汽车挠性节的外表面,保温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内防护层、保温层和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边缘处设有扎带。进一步地,所述层叠的内防护层、保温层和外防护层的边缘包覆有包边。进一步地,所述扎带包括对称安装在外防护层两侧的金属卡条和金属卡扣。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护层采用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布。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采用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棉,厚度为2~8mm。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护层采用的材料为玄武岩纤维布。使用时,所述保温装置包裹在汽车挠性节的外表面。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在起到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能够尽量减小保温隔热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应用图。图2图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一的展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展开示意图。1.内防护层,2.保温层,3.外防护层,4-1.金属卡条,4-2.金属卡扣,5.包边,6-1.第一包覆部,6-2.第二包覆部,6-3.第三包覆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包裹在汽车挠性节的外表面,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内防护层1、保温层2和外防护层3,所述外防护层3边缘处设有扎带,所述保温装置的形状与挠性节的形状吻合,使得保温装置的扎带在扣合时保温装置能够完全包裹挠性节的外表面。所述层叠的内防护层1、保温层2和外防护层3的边缘包覆有包边5。所述扎带包括对称固定在外防护层3上的金属卡条4-1和金属卡扣4-2。所述内防护层1采用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布。所述保温层2采用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棉,厚度为2~8mm,具备耐摩擦,耐高温的性能,同时具备较好保温性。所述内防护层1采用的材料为玄武岩纤维布,具备电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的性能。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挠性节包括挠性节本体和位于挠性节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如图3,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用于包覆挠性节本体第一包覆部6-1以及位于第一包覆部6-1上下两侧的第二包覆部6-2和第三包覆部6-3,第一包覆部6-1的左右两侧形成梯形凸状边缘,所述第二包覆部6-2和第三包覆部6-3的左右两侧均形成直线型边缘,分别能够包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挠性节包括挠性节本体和位于挠性节本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如图4所示,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用于包覆挠性节本体第一包覆部6-1以及位于第一包覆部6-1上下两侧的第二包覆部6-2和第三包覆部6-3,第一包覆部6-1的左右两侧形成弧形凸状边缘,能够包覆挠性节本体,所述第二包覆部6-2和第三包覆部6-3的左右两侧均形成直线型边缘,分别能够包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用于包覆挠性节本体第一包覆部6-1以及位于第一包覆部6-1上下两侧的第二包覆部6-2和第三包覆部6-3,所述第一包覆部6-1、第二包覆部6-2和第三包覆部6-3的左右两侧形成弧形凸状边缘,第一包覆部6-1能够包覆挠性节本体,第二包覆部6-2和第三包覆部6-3分别能够包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内防护层(1)、保温层(2)和外防护层(3),所述外防护层(3)边缘处设有扎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内防护层(1)、保温层(2)和外防护层(3),所述外防护层(3)边缘处设有扎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的内防护层(1)、保温层(2)和外防护层(3)的边缘包覆有包边(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汽车挠性节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包括对称安装在外防护层(3)两侧的金属卡条(4-1)和金属卡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段一军朱亮林浩健曲洪亮郭一博徐超徐文清潘健惠志军冯友康吴杰郑天峰贡豪惠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