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煦专利>正文

一种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81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槽,它由壳体、电极、隔板、盖板、拉杆螺栓、螺母紧固组合成。它有电极、隔板相间排列分隔成的小单元、直流电源、气孔、管路组成的电解产气、分离、输气装置;由温度控制器、压力控制器、过电流保护器组成的单回路多重串联电气控制系统;由冷却剂、电极、管路、循环泵组成的冷却系统;有液位控制器、自动补充电解液装置及声、光、电液位显示器。它能连续、安全、可靠、稳定地将电解生成的2种气体,在槽内直接分离后,分别提取出气体成品;在槽内用电极直接冷却电解液。(*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在长方体的电解槽(34)内,由电极(11)和隔板(13)相间排列成多行,将槽腔分隔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小单元(12),其底部相通,电解液(21)能从底部进入各小单元(12);盖板(9)上开有B气孔(24)和A气孔(25),每个气孔下面各对应有1个小单元(12),B气孔(24)由导管汇集至B气体管路(4),A气孔(25)由导管汇集至A气体管路(5);端电极(7)、壳体(8)、盖板(9)、电极(11)、隔板(13)之间均应绝缘密封良好,不得泄漏电流及渗漏气体和电解液;壳体(8)下部有排污口(10);端电极(7)位于每1行的两端;端电极(7)和电极(11)均由形状相同、面积相等的1块B极板(22)与1块A极板(23)围成,其周边应密封良好,有1个进口(27)与管路(2)相通,1个出口(26)与管路(3)相通,冷却剂能在电极内流动,但不得有渗漏:极板最上端周边应始终沉浸在电解液(21)的液面高度的下限值之下;50Hz交流电源经整流后成为直流电解电源(29),其正极(6)和负极(20)分别连接电解槽(34)首行的第1个端电极及末行的最后1个端电极;前1行末尾的端电极与相邻1行起首的端电极用绝缘护套导线(1)连接成同电位状态;在壳体(8)和盖板(9)上,设置有温度控制器(14)、压力控制器(15)、液位控制器(19)及自动补充电解液装置(18);在电解主电路中,由温度控制器(14)、压力控制器(15)、过电流保护器(30)组成单回路多重串联电气控制结构,其中任何1个控制元件动作,均可以切断电解电源(29),终止电解过程;电机(33)带动冷却剂泵,使冷却剂经管路(2)、进口(27)、端电极(7)和电极(11)、出口(26)、管路(3)循环流动;在端电极(7)、壳体(8)、盖板(9)、电极(11)及隔板(13)的分立件上有拉杆螺栓孔(28),由拉杆螺栓(16)和螺母(17)紧固组合成电解槽(3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煦
申请(专利权)人:顾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