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771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包括积水层、覆盖层、种植层和素土夯层;所述积水层、所述覆盖层、所述种植层和所述素土夯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种植层内有绿化植物,所述覆盖层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溢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采用渗水材料制成的路沿及步道提高人行步道的渗水能力,并同时利用穿流管将雨水引入排水结构中进行统一排放,种植层内栽种有绿化植物提高排水结构内的有机物分解能力,从而改善排水结构所排放的废水水质。

A sewerage structur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sponge Cit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drainage structure of a sponge City,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accumulation layer, a covering layer, a planting layer and a plain soil ramming layer, and the water accumulation layer, the covering layer, the planting layer and the plain soil tamping layer ar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planting layers are planted in the planting layer, and the cover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downward extension inside the covering layer. An extended overflow pipe. In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water seepage ability of the human walking track is improved by the road edge and the footpath made of water seepage material, and the rainwa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rainage structure by the flow tube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planting layer is planted with greening plants to improve the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ability in the drainage structure, thus improving the drainage structur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wast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景观河道建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为提高城市建设排水防涝能力,提高城市区域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能力,提高河道水流净化能力,本技术提出一种适于生产、应用和普及的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包括积水层、覆盖层、种植层和素土夯层;所述积水层、所述覆盖层、所述种植层和所述素土夯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种植层内有绿化植物,所述覆盖层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溢流管。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排水结构两侧的隔离墙单元;所述隔离墙单元包括墙体及设置在墙体底部的混凝土层与砾石层。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中,所述墙体的侧壁上进一步设有防水层。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中,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墙单元两侧的步道排水单元;所述步道排水单元包括与位于所述隔离墙单元侧边铺设的步道,所述步道的下方依次铺设有灰土层、步道砾石层和混凝土层。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中,所述步道为渗水硬质结构,其内部具有渗水孔隙。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中,所述步道砾石层与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设有穿流管。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中,所述穿流管进一步连通至所述积水层。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中,所述步道上进一步设置护墙结构,所述护墙结构位于所述墙体的正上方,所述护墙结构绕所述积水层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采用渗水材料制成的路沿及步道提高人行步道的渗水能力,并同时利用穿流管将雨水引入排水结构中进行统一排放,种植层内栽种有绿化植物提高排水结构内的有机物分解能力,从而改善排水结构所排放的废水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的示意图。图1中,1-积水层,2-覆盖层,3-种植层,4-素土夯层,5-溢流管,6-墙体,7-混凝土层,8-砾石层,9-防水层,10-步道,11-灰土层,12-步道砾石层,13-步道混凝土层,14-穿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提出的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包括积水层1、覆盖层2、种植层3和素土夯层4;所述积水层1、所述覆盖层2、所述种植层3和所述素土夯层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种植层3内有绿化植物,所述覆盖层2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溢流管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河道内栽种水生植物提高景观河道内的有机物分解能力,并且通过铺设积水层1、覆盖层2、种植层3和素土夯层4。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排水结构两侧设置竖立的隔离墙单元;所述隔离墙单元包括墙体6及设置在墙体6底部的混凝土层7与砾石层8。优选地,所述墙体6的侧壁上进一步设有防水层9。隔离墙单元用于将排水结构与墙体6两侧的底面相隔离,从而构建出专用于排水的排水空间。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隔离墙单元两侧进一步设置有步道10排水单元;所述步道10排水单元包括与位于所述隔离墙单元侧边铺设的步道10,所述步道10的下方依次铺设有灰土层11、步道砾石层12和步道混凝土层13。其中,步道10为渗水硬质结构,其内部具有渗水孔隙。所述步道砾石层12与所述混凝土层7之间设有穿流管14。降雨的雨水透过步道10、步道10路沿后渗入步道砾石层12及混凝土层7之间,穿流管14的作用是将积存在步道混凝土层13之上的雨水等通过穿流管14向外排出,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更为优选地,穿流管14连通至所述积水层1,将雨水排入排水结构中。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道10上进一步设置护墙结构15,所述护墙结构15位于所述墙体6的正上方,所述护墙结构15绕所述积水层1设置,用以阻挡外界污染物吹入排水结构内,也可以防止人员不慎跌入其中。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水层、覆盖层、种植层和素土夯层;所述积水层、所述覆盖层、所述种植层和所述素土夯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种植层内有绿化植物,所述覆盖层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溢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积水层、覆盖层、种植层和素土夯层;所述积水层、所述覆盖层、所述种植层和所述素土夯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种植层内有绿化植物,所述覆盖层内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溢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排水结构两侧的隔离墙单元;所述隔离墙单元包括墙体及设置在墙体底部的混凝土层与砾石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的侧壁上进一步设有防水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墙单元两侧的步道排水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墨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