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凌专利>正文

海绵建筑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48564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体墙体外表面的内墙喜阴植物墙和靠近建筑体墙体外侧设置的外墙喜阳植物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进一步的还优选包括具有降温功能的新风系统以及室内采光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层植物墙的布置,达到了有效、环保、安全、洁净的控制建筑体内温度的目的。增设的新风系统与双层植物墙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保障供给建筑体所需的适宜温度的新风气体,继而保持建筑体内的凉爽环境,最终完全取代空调。增设的室内采光系统能够将室外光照采集并传送至建筑体常规无法受到光照直接照射的阴面房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建筑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舒适的生活居住条件一直是人们不断追寻的目标。为了应对酷热环境,人们专利技术了空调。空调能够明显降低生活工作环境温度,在酷热时节,给人以凉爽体感,因此空调一经诞生,即受到人们的追逐爱戴,现阶段空调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工作的必需品。伴随着空调的大量使用,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社会问题层便存在能耗过高、产热量大、进一步滋生助长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在个人层面存在长期使用危及使用者身体健康的问题,各种空调病即由此而来。基于以上空调制冷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人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人们研究发现植物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在此认知的基础上,人们尝试在建筑体的外墙壁上附着设置植物以期达到降温效果。事实证明,相较之于没有附着铺设植物墙的建筑体,却有适当的降温效果。但是其降温效果仍然有限,大多数情况下,在酷热时节,仍需辅助配合空调同时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满足人们需求。人们还通过对附着在建筑体外墙壁上的植物墙进行造型设计,来获得不同美感的建筑体造型,提升人们的视觉感受。但是由于植物墙是附着在建筑体外墙壁上的,受限于建筑体外墙壁的固定结构形式,植物墙的造型设计非常受限。新风系统也是人们尝试替代空调的研究方向之一,现有技术最典型的一种新风系统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室外风管和室内风管,通过室内风管向建筑体内各个房间输送新风。室外风管的一端设有补气口(补气口一般位于建筑体顶部),室外风管的另一端位于建筑体地下室内,由于地下室的阴凉效应,可以将流经地下室内的室外风管内的气体进行降温,进而将降温后的新风气体通过室内风管输送至建筑体内的各房间中。然而这种新风系统,降温的方式途径完全依赖地下室内温度,对新风的降温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在建筑体内诸如会议室等人数聚集过多,人体热岛效应产热总量较大的情况下,无法很好的取得凉爽的降温效果。同时,该现有新风系统内的新风流动受到阻力较大,气体运行不畅,同等规格下,单位时间内供气量较低,究其原因,乃是该新风系统的管道转弯处多采用尖角(例如直角,甚至锐角等)直接转弯,在转弯处对气体流动阻力较大。除却以上问题外,现有建筑体皆有向阳面和阴面,如何给处于阴面的房间以自然光采光,也是一个现有技术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建筑生态系统,目的在于通过多层植物墙的布置,达到有效、环保、安全、洁净的控制建筑体内温度,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专利技术中还包含了一套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结合于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之中,通过多种降温途径,有效控制了供给建筑体的新风的温度,并且所提供的新风系统内对气体阻力小,气体流通更为顺畅。更进一步的研究中,本专利技术中还包含了室内采光系统,为建筑体通常无法获得自然阳光的阴面房间,提供了获取自然阳光的完整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体墙体外表面的内墙喜阴植物墙和靠近建筑体墙体外侧设置的外墙喜阳植物墙。本专利技术中外墙喜阳植物墙和内墙喜阴植物墙相互配合,双层植物墙能够起到更好的控温降温效果,最终提供凉爽、环保、安全的宜居环境。外墙喜阳植物墙遮挡阳光,由于其皆由喜阳植物组成,充足的阳光光照提供了其适宜生长环境,使得外墙喜阳植物墙生长更为茂盛,降温增氧作用更好。内墙喜阴植物墙处于外墙喜阳植物墙遮挡形成的荫蔽环境下,刚好构成适宜喜阴植物的生长环境,因此喜阴植物的生长也更为顺利繁茂,最终提供更好的控温降温及增氧效果。除了良好而安全的控温效果之外,外墙喜阳植物墙与建筑体有间距,外墙喜阳植物墙的整体形状不依赖于建筑体的形状,因此外墙喜阳植物墙的造型可以任意自定义,其造型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建筑体墙体外表面包含设置有内墙养殖基层,所述内墙喜阴植物墙种植于所述内墙养殖基层内并附着在建筑体墙体外表面。内墙养殖基层可以采用桔梗等废弃物回收利用后制作,更为环保。所述内墙养殖基层内设置有用于灌溉所述内墙喜阴植物墙的滴水灌溉系统,所述滴水灌溉系统与设置于建筑体顶部的灌溉水池相连通。内墙喜阴植物墙处于荫蔽环境下,蒸发量相对较小,采用滴水灌溉系统进行定点均匀灌溉,能够起到更好的灌溉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外墙喜阳植物墙的具体安装方式:靠近建筑体墙体外侧设置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上设置有植物附着网和植物养殖装置,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种植于所述植物养殖装置内并附着在所述植物附着网上。植物养殖装置可以在固定支撑架上均匀布置多个,并在多个植物养殖装置内分别种植喜阳植物,以便于快速形成均匀的外墙喜阳植物墙。所述植物养殖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可以是箱体养植方式,也可以是袋装养植方式,以及任意其他多种具体的养植方式结构。还包括固定连接架,所述固定连接架的一端与建筑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架固定连接。增设的固定连接架将固定支撑架与建筑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使得固定支撑架不易倾倒塌,稳定性更好。还包括用于灌溉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的喷淋灌溉系统,所述喷淋灌溉系统位于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的上部,所述喷淋灌溉系统与所述灌溉水池相连通。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与建筑体墙体之间的地面处设置有隔热水渠,所述隔热水渠为设置于地面以下的下沉式隔热水渠。增设的隔热水渠最主要的能够通过其隔离效应,进一步保障建筑体内的低温凉爽效果。同时,隔热水渠还可以做成景观水渠,进一步增加其观赏效果。滴水灌溉系统和喷淋灌溉系统灌溉过程中多余的未被外墙喜阳植物墙和内墙喜阴植物墙吸收的水,可以通过引流管道引流至隔热水渠内,再通过隔热水渠内的水泵泵回灌溉水池,进而构成完整水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还包括新风系统,为了更充分发挥该新风系统的价值,该新风系统优选配置于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中进行使用,但是这并不排除本专利技术中的新风系统可以单独实施使用的情况;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室外风管、新风风机、室内主风管、室内支风管、制冷水池和降温压缩机;所述室外风管盘绕设置在建筑体墙体外表面和所述内墙喜阴植物墙之间;所述室外风管的上端为室外风管补风口且位于建筑体顶部,所述室外风管的下端延伸并伸入所述制冷水池内;所述制冷水池位于建筑体下方的地面以下;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内主风管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制冷水池内的室外风管连通;所述室内主风管和室内支风管位于建筑体内部;所述室内支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室内主风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外风管连通,所述室内支风管上开设有室内支风管出风口;所述降温压缩机的降温压缩机吸热管道位于所述制冷水池内。空气经室外风管补风口进入室外风管内,并沿经室外风管进入制冷水池的室外风管内,在制冷水池内被降温之后,再由新风风机抽取并输送进入室内主风管及室内支风管中。由于室外风管盘绕在建筑体墙体外表面,而建筑体墙体外表面又由外墙喜阳植物墙和内墙喜阴植物墙进行包裹,因此室外风管处于外墙喜阳植物墙和内墙喜阴植物墙形成的低温环境内,室外风管内的气体于外墙喜阳植物墙和内墙喜阴植物墙区域进行运行时,即开始长时间不间断的逐渐降温。然后室外风管内的气体又在降温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海绵建筑生态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体墙体外表面的内墙喜阴植物墙(4)和靠近建筑体墙体外侧设置的外墙喜阳植物墙(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体墙体外表面的内墙喜阴植物墙(4)和靠近建筑体墙体外侧设置的外墙喜阳植物墙(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建筑体墙体外表面包含设置有内墙养殖基层(3),所述内墙喜阴植物墙(4)种植于所述内墙养殖基层(3)内并附着在建筑体墙体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养殖基层(3)内设置有用于灌溉所述内墙喜阴植物墙(4)的滴水灌溉系统(7),所述滴水灌溉系统(7)与设置于建筑体顶部的灌溉水池(11)相连通;靠近建筑体墙体外侧设置有固定支撑架(10),所述固定支撑架(10)上设置有植物附着网(8)和植物养殖装置(9),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2)种植于所述植物养殖装置(9)内并附着在所述植物附着网(8)上;所述海绵建筑生态系统还包括固定连接架(5),所述固定连接架(5)的一端与建筑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架(10)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建筑生态系统还包括用于灌溉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2)的喷淋灌溉系统(1),所述喷淋灌溉系统(1)位于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2)的上部,所述喷淋灌溉系统(1)与所述灌溉水池(11)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喜阳植物墙(2)与建筑体墙体之间的地面处设置有隔热水渠(6),所述隔热水渠(6)为设置于地面以下的下沉式隔热水渠。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海绵建筑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室外风管(32)、新风风机(34)、室内主风管(35)、室内支风管(36)、制冷水池(37)和降温压缩机(38);所述室外风管(32)盘绕设置在建筑体墙体外表面和所述内墙喜阴植物墙(4)之间;所述室外风管(32)的上端为室外风管补风口(31)且位于建筑体顶部,所述室外风管(32)的下端延伸并伸入所述制冷水池(37)内;所述制冷水池(37)位于建筑体下方的地面以下;所述新风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凌
申请(专利权)人:杨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