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娟专利>正文

海绵城市单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2520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9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包括:环形主渗水路面、建筑区域和绿化区域,所述建筑区域位于所述环形主渗水路面的一侧,所述绿化区域位于所述建筑区域内,所述建筑区域和所述绿化区域之间形成由高至低的地势差,以使所述建筑区域中的过量雨水流入所述绿化区域内,且所述绿化区域和建筑区域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由于建筑区域内的地势高于绿化区域内的地势,使建筑区域内的雨水得以流入绿化区域进行处理利用,建筑区域与绿化区域之间的水循环管路使建筑区域与绿化区域之间形成水循环,建筑区域内的污水和过量的雨水流入绿化区域处理,绿化区域内处理好的净水进入建筑区域使用,雨水得以利用的同时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水利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等等。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 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包括:环形主渗水路面、建筑区域和绿化区域,所述建筑区域位于所述环形主渗水路面的一侧,所述绿化区域位于所述建筑区域内,所述建筑区域和所述绿化区域之间形成由高至低的地势差,以使所述建筑区域中的雨水流入所述绿化区域内,且所述绿化区域和建筑区域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建筑区域内的地势高于绿化区域内的地势,使建筑区域内的雨水得以流入绿化区域进行处理利用,建筑区域与绿化区域之间的水循环管路使建筑区域与绿化区域之间形成水循环,建筑区域内的污水流入绿化区域处理,绿化区域内处理好的净水进入建筑区域使用,雨水得以利用的同时节约水资源。优选的,所述绿化区域内设有水循环利用系统,所述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将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净化的污水处理池和用于储存净化后的水的综合利用池,所述建筑区域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设有用于将建筑区域内的污水引入污水处理池的污水管道和用于将建筑区域内的雨水引入污水处理池的雨水管道,所述污水处理池和所述综合利用池之间设有连通管道,所述综合利用池与建筑区域之间设有用于将处理后的水引入建筑区域的净水管道。建筑区域内的污水和过量的雨水经过污水管道流入污水处理池,经净化处理后进入综合利用池进行储存,再由净水管道输入建筑区域进行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地势落差的存在,建筑区域内的雨水也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使用,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优选的,所述水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用于储存过量雨水的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与建筑区域和环形主渗水路面之间分别设有雨水收集管路。雨水再不经处理的情况下可直接进行灌溉等的使用,直接进入污水处理池会造成雨水的污染,无法使用,造成浪费,设置雨水收集池,将雨水与污水分开来收集处理,避免浪费。优选的,所述绿化区域内设有农业种植区,所述综合利用池与农业种植区、所述雨水收集池与农业种植区之间分别设有用于灌溉的灌溉管道。农业种植区可直接利用雨水进行灌溉,也可使用综合利用池内的净化水进行灌溉,农业种植区内种植的蔬菜、水果等可直接供建筑区域内的住户使用,健康方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包括:环形主渗水路面、建筑区域和绿化区域,所述建筑区域位于所述环形主渗水路面的一侧,所述绿化区域位于所述建筑区域内,所述建筑区域和所述绿化区域之间形成由高至低的地势差,以使所述建筑区域中的过量雨水流入所述绿化区域内,且所述绿化区域和建筑区域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由于建筑区域内的地势高于绿化区域内的地势,使建筑区域内的雨水得以流入绿化区域进行处理利用,建筑区域与绿化区域之间的水循环管路使建筑区域与绿化区域之间形成水循环,建筑区域内的污水和过量的雨水流入绿化区域处理,绿化区域内处理好的净水进入建筑区域使用,雨水得以利用的同时节约水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环形主渗水路面1、建筑区域2、绿化区域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所述海绵城市单元系统包括:环形主渗水路面1、建筑区域2和绿化区域3,所述建筑区域2位于所述环形主渗水路面1的一侧,所述绿化区域3位于所述建筑区域2内,所述建筑区域2和所述绿化区域3之间形成由高至低的地势差,以使所述建筑区域中的过量雨水流入所述绿化区域3内,且所述绿化区域3和建筑区域2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主渗水路面1为整个单元系统的外围,建筑区域2设置于环形主渗水路面1的内侧,并沿着环形主渗水路面1分布,建筑区域2内设置绿化区域3,所述绿化区域3可以设置于建筑区域2的中心位置, 所述建筑区域2内的建筑与建筑之间可以设置花草树木等,绿化区域3内可以包括公园、下沉式绿地、池塘等,所述绿化区域3也可以称为为环保区域,绿化区域3和建筑区域2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还可以设置废弃物收集管道,相应的,绿化区域3内设置废弃物处理池,内含生物降解等材料,将建筑区域2内产生的垃圾等进行生物降解,实现节能环保。建筑区域2内的地势高于绿化区域3内的地势,使建筑区域2内的雨水得以流入绿化区域3进行处理利用,建筑区域2与绿化区域3之间的水循环管路使建筑区域2与绿化区域3之间形成水循环,建筑区域2内的污水流入绿化区域3内进行处理,绿化区域3内处理好的净水进入建筑区域2使用,雨水得以利用的同时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所述绿化区域3内设有水循环利用系统,所述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将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净化的污水处理池和用于储存净化后的水的综合利用池,所述建筑区域2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设有用于将建筑区域2内的污水引入污水处理池的污水管道和用于将建筑区域2内的雨水引入污水处理池的雨水管道,所述污水处理池和所述综合利用池之间设有连通管道,所述综合利用池与建筑区域2之间设有用于将处理后的水引入建筑区域2的净水管道。本实施例中,建筑区域2内的污水和过量的雨水可以通过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流入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将污水进行净化后进入综合利用池进行储存,再由净水管道输入建筑区域2内进行使用,建筑区域2内产生的污水再经过污水管道流入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形成水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地势落差的存在,建筑区域2内的雨水也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池进行处理使用,使雨水得到充分利用。更进一步,所述水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用于储存过量雨水的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与建筑区域2和环形主渗水路面1之间分别设有雨水收集管路。雨水在不经处理的情况下可直接进行灌溉等的使用,直接进入污水处理池会造成雨水的污染,无法使用,造成浪费,设置雨水收集池,将雨水与污水分开来收集处理,避免浪费。使用时,整座城市可以由若干个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海绵城市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海绵城市单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主渗水路面(1)、建筑区域(2)和绿化区域(3),所述建筑区域(2)位于所述环形主渗水路面(1)的一侧,所述绿化区域(3)位于所述建筑区域(2)内,所述建筑区域(2)和所述绿化区域(3)之间形成由高至低的地势差,以使所述建筑区域(2)中的过量雨水流入所述绿化区域(3)内,且所述绿化区域(3)和建筑区域(2)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主渗水路面(1)、建筑区域(2)和绿化区域(3),所述建筑区域(2)位于所述环形主渗水路面(1)的一侧,所述绿化区域(3)位于所述建筑区域(2)内,所述建筑区域(2)和所述绿化区域(3)之间形成由高至低的地势差,以使所述建筑区域(2)中的过量雨水流入所述绿化区域(3)内,且所述绿化区域(3)和建筑区域(2)之间设有水循环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区域(3)内设有水循环利用系统,所述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将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净化的污水处理池和用于储存净化后的水的综合利用池,所述建筑区域(2)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王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