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9670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定位导向控制系统、站台、主车体以及副车厢;站台包括专用车道、支架、换乘台以及连接换乘台与地面的通道,换乘台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分离区、减速坡、停靠平台、加速坡和对接区;主车体的顶部设置第二导槽和第二限位机构,主车体的顶部开设顶门,顶门与主车体的底板之间通过扶梯连接,副车厢的底部开设有与顶门对应的出入口;专用车道上设置引导线,主车体前端设置摄像头和指示杆,主车体内设置与摄像头连接的显示屏;主车体和副车厢上均安装定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车体不停车即可进行上下客,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减少能耗,适用于公交车、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系统。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out park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out parking, including a positioning control system, a platform, a main car body, and a subsidiary car. The platform includes a special lane, a support, a transfer platform, and a channel connecting the transfer platform and the ground. The transfer table includes the separation area, the deceleration slope, the platform, the platform, and the acceleration from the back to the forward. The top of the main c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guide slot and a second limit mechanism on the top of the main car body, the top of the main body is opened, the top do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oor of the main car body through the escalator, the bottom of the car is opened with the exit g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top door; the guide line is set on the special lane, the front end of the main car is set with the camera and the indicator. The main vehic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isplay screen connected with the camera, and a position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main car body and the auxiliary compartment. The main body of the invention can carry on and down passengers without park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be suitable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uch as buses and tra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公交车、有轨电车(如地铁)等公共交通系统是人们出行的常用方案,但是都需要车辆停靠后进行上下客,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停车再起步会增加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主车体不停车即可进行上下客,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减少能耗,适用于公交车、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定位导向控制系统、站台、主车体以及副车厢;所述站台包括专用车道、设置在专用车道两侧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方的换乘台以及连接换乘台与地面的通道,所述换乘台两端低中间高,换乘台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分离区、减速坡、停靠平台、加速坡和对接区,换乘台上设置第一导槽,停靠平台设置第一限位机构;主车体的顶部设置第二导槽和第二限位机构,主车体的顶部开设顶门,顶门与主车体的底板之间通过扶梯连接,所述副车厢下方安装滚轮,副车厢侧面开设侧门,副车厢的底部开设有与顶门对应的出入口,扶梯中间通过隔栏分为上行梯和下行梯,扶梯为斜梯;所述副车厢设置辅助驱动装置;专用车道上设置引导线,主车体前端设置摄像头和指示杆,主车体内设置与摄像头连接的显示屏;主车体和副车厢上均安装定位装置。进一步,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包括压力传感器和电动车轮锁,所述电动车轮锁的锁杆由继电器控制,继电器与压力传感器相连。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的前端口均为八字形,第二导槽的深度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深。进一步,所述专用车道的入口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出入口设置有对开门;所述分离区和对接区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分离区和对接区从外向内逐渐变厚。进一步,所述辅助驱动装置为电动机。进一步,所述通道为楼梯或电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先在副车厢进行上下客动作,精准控制副车厢与主车体在行进中进行分离和对接,主车体不停车即可进行上下客,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减少能耗,适用于公交车、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系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图。图2是图1中主车体与副车厢的放大结构图。图3是图1和图2中滚轮和第二限位机构的放大结构图。图中:1、主车体2、副车厢3、专用车道4、支架5、换乘台6、分离区7、减速坡8、停靠平台9、加速坡10、对接区11、第一导槽12、第二导槽13、扶梯14、顶门15、滚轮16、侧门17、出入口18、对开门19、电动车轮锁20、压力传感器21、锁杆22、防护栏23、引导线24、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包括定位导向控制系统、站台、主车体1以及副车厢2;所述站台包括专用车道3、设置在专用车道3两侧的支架4、安装在支架4上方的换乘台5以及连接换乘台5与地面的通道,所述换乘台5两端低中间高,换乘台5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分离区6、减速坡7、停靠平台8、加速坡9和对接区10,换乘台5上设置第一导槽11,停靠平台8设置第一限位机构12;主车体1的顶部设置第二限位机构19,主车体1的顶部开设顶门14,顶门14与主车体1的底板之间通过扶梯13连接,所述副车厢2下方安装滚轮15,副车厢2侧面开设侧门16,副车厢2的底部开设有与顶门14对应的出入口17,扶梯13中间通过隔栏分为上行梯和下行梯,扶梯13为斜梯;所述副车厢2设置辅助驱动装置;专用车道3上设置引导线,主车体1前端设置摄像头和指示杆,主车体1内设置与摄像头连接的显示屏;主车体1和副车厢2上均安装定位装置。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槽11和第二导槽12内,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均包括压力传感器20和电动车轮锁19,所述电动车轮锁19的锁杆21由继电器24控制,继电器24与压力传感器20相连。电动车轮锁19通过锁杆21能够卡在滚轮15的辐条内实现定位。所述第一导槽11和第二导槽12的前端口均为八字形,第二导槽12的深度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深。所述专用车道3的入口两侧设置有防护栏22;所述出入口17设置有对开门18;所述分离区6和对接区10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分离区6和对接区10从外向内逐渐变厚。所述辅助驱动装置为电动机。所述通道为楼梯或电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每辆主车体1上都有一个副车厢2,每个换乘台5上也有一个副车厢2。乘客根据到站信息显示屏来获知自己需要乘坐的主车1的到站时间,当目标主车体1即将到站时,换乘台5进行显示并语音提示,乘客预先进入换乘台5上的副车厢2;主车体1进站前提示到站信息,主车体1内即将下车的乘客通过扶梯13进入主车体1顶部的副车厢2,主车体1进入专用车道3时,司机通过显示屏来观察,使指示杆与引导线23对应,同时对开门18关闭,主车体1顶部的副车厢2到达分离区6的时候,第二限位机构的电动车轮锁19的锁杆21缩回,分离区6将该副车厢2和主车体1分离,主车体1进入换乘台5下方并继续前行,主车体1顶部的副车厢2则通过惯性沿换乘台5的第一导槽12前行,由于减速坡7和辅助驱动装置的配合,该副车厢2在减速坡7逐渐减速,该副车厢2以低速到达停靠平台8,此时滚轮15压到第一限位机构的压力传感器20,触发锁杆21伸长,卡紧滚轮15,该副车厢2被固定。另外,主车体1与其顶部的副车厢2分离的同时,第一限位机构释放换乘台6上的副车厢2,换乘台5上的副车厢2依靠辅助驱动装置的作用前进,在加速坡9进行加速,加速过程中辅助驱动装置同时对其速度进行调节,使其与主车体1同时且同速达到对接区10,然后该副车厢2落到主车体1顶部的第二限位机构上,第二限位机构对该副车厢2进行固定,此时该副车厢2的对开门18打开,乘客可以通过扶梯13进入主车体1或者从主车体1进入副车厢2。主车体1与换乘台5上的副车厢2的对接过程由定位导向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定位导向系统为与主车厢1和副车厢2无线通讯的管理后台,包括位置比对模块、速度比对模块和语音播放模块。第一导槽11和第二导槽12前端口的八字形设计使副车厢2刚进入时具有更宽泛的对接范围,降低控制难度,第二导槽12中间较深,使副车厢2更容易在辅助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主车厢1的中间移动。上述描述仅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导向控制系统、站台、主车体以及副车厢;所述站台包括专用车道、设置在专用车道两侧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方的换乘台以及连接换乘台与地面的通道,所述换乘台两端低中间高,换乘台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分离区、减速坡、停靠平台、加速坡和对接区,换乘台上设置第一导槽,停靠平台设置第一限位机构;主车体的顶部设置第二导槽和第二限位机构,主车体的顶部开设顶门,顶门与主车体的底板之间通过扶梯连接,所述副车厢下方安装滚轮,副车厢侧面开设侧门,副车厢的底部开设有与顶门对应的出入口,扶梯中间通过隔栏分为上行梯和下行梯,扶梯为斜梯;所述副车厢设置辅助驱动装置;专用车道上设置引导线,主车体前端设置摄像头和指示杆,主车体内设置与摄像头连接的显示屏;主车体和副车厢上均安装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停车上下客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导向控制系统、站台、主车体以及副车厢;所述站台包括专用车道、设置在专用车道两侧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方的换乘台以及连接换乘台与地面的通道,所述换乘台两端低中间高,换乘台从后向前依次包括分离区、减速坡、停靠平台、加速坡和对接区,换乘台上设置第一导槽,停靠平台设置第一限位机构;主车体的顶部设置第二导槽和第二限位机构,主车体的顶部开设顶门,顶门与主车体的底板之间通过扶梯连接,所述副车厢下方安装滚轮,副车厢侧面开设侧门,副车厢的底部开设有与顶门对应的出入口,扶梯中间通过隔栏分为上行梯和下行梯,扶梯为斜梯;所述副车厢设置辅助驱动装置;专用车道上设置引导线,主车体前端设置摄像头和指示杆,主车体内设置与摄像头连接的显示屏;主车体和副车厢上均安装定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涛王一龙王吕昊尚艳伟刘亚伟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