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64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墙体领域,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包括叠合梁以及填充墙体,所述叠合梁和填充墙体一体浇筑成型,且叠合梁和填充墙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提高复合内墙强度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所述填充墙体内填充有若干用于减重和隔声的轻质填充体;叠合梁的顶部预埋有若干第一连接件,填充墙体的两侧均预埋有若干第二连接件,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叠合梁现浇层和楼层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剪力墙或构造柱形成弱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与楼层底板不接触。该复合内墙预制效率高,简化了施工工艺,而且可避免墙体开裂问题;同时,减轻了墙体自重,并减少了复合内墙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A composite inner wall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walls, providing a composite inner wall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including a laminated beam and a filled wall. The laminated beam and filled wall are formed into one body, and the laminated beams and filled walls are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endons used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inner wall. The filling wall is filled with a number of light filling bodies for weight reduction and sound insulation; the top of the composite beam is preburied with a number of first connections, and a number of second connections are preburi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lled wall. The top of the composite beam is fixed to the top of the cast-in-place and floor roof by the first connector. The two sides respectively form a weak connection with the shear wall or the construction column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lling wall does not touch the floor plate. The composite inner wall has high prefabrication efficiency, simplifi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wall cracking. At the same time, it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wall and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osite inner wall on the mai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墙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
技术介绍
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墙体隔声性能差,为满足墙体隔声要求,通常需要增大厚度来解决,从而导致混凝土材料用料多,自重大,成本也相应增加。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和预制墙体是作为两种构件在工厂分开预制,并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安装,存在工序复杂,施工速度慢等问题。目前,由于预制叠合梁和填充墙体为两种不同的构件,受地基沉降、热胀冷缩、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影响,在二者接缝连接处容易出现开裂问题。同时,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墙板自身具有一定的刚度,若采用刚性连接措施与剪力墙或构造柱相连,会对主体结构造成较大影响,而在结构设计中,难以考虑这种影响,这将导致设计假定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特别在地震作用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叠合梁和预制墙体分开预制而装配工序复杂,连接处容易开裂,且墙体对主体结构影响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包括叠合梁以及填充墙体,所述叠合梁和填充墙体一体浇筑成型,且所述叠合梁和填充墙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提高复合内墙强度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所述填充墙体内填充有若干用于减重和隔声的轻质填充体;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预埋有若干第一连接件,所述填充墙体的两侧均预埋有若干第二连接件,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楼层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剪力墙或构造柱形成弱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与楼层底板不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预留有用于安装插座的插座口以及用于线路安装的操作口。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梁内还穿设有若干水平受力筋,所述若干水平受力筋与所述剪力墙或构造柱浇筑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墙体的四周还开设有若干用于与填充墙体相连接的剪力墙或构造柱的铝模安装使用的铝模预留孔。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梁的顶部还设有用于吊装所述复合内墙的吊钩。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内墙内预埋有若干用于固定现场安装时的临时支撑的螺母套筒。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内墙与所述剪力墙或构造柱之间设有所述轻质填充体。进一步地,所述轻质填充体为挤塑聚苯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闭口式箍筋,所述闭口式箍筋与叠合梁现浇层及楼层板浇筑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水平拉结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其通过将叠合梁和填充墙体浇筑成一个整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构件的预制效率,并省去了叠合梁与填充墙体现场施工安装的环节,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可避免叠合梁与填充墙体之间的开裂问题。同时,该填充墙体内部填充有若干轻质填充体,用来隔声,并可节省混凝土用量,减轻墙体自重,节约生产材料。此外,该复合内墙通过叠合梁与楼层顶板固定连接,并使得填充墙体的两侧与剪力墙或构造柱形成弱连接,可增加结构整体耗能能力,提高抗震性能,且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与楼层底板不接触,从而释放结构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了复合内墙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未配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配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复合内墙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图6中填充墙体与构造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100,其包括叠合梁1以及填充墙体2。继续参照图3至图5,所述叠合梁1和填充墙体2内设有若干水平分布筋3和竖向分布筋4,用于提高复合内墙100的整体强度。所述叠合梁1和填充墙体2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从而大大提高了构件的预制效率,并省去了叠合梁与填充墙体现场施工二次安装的环节,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由于所述叠合梁1和填充内墙2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叠合梁1与填充内墙2之间不会存在裂缝,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二者在接缝处开裂的问题。所述填充墙体2内填充有若干轻质填充体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轻质填充体5为挤塑聚苯板,用于减重和隔声。由于该填充内墙2内填充了轻质保温的挤塑聚苯板5,因此,与同体积的混凝土墙体相比,可节省混凝土用量,较大程度减轻了墙体的自重,节约生产材料,并大幅提高墙体的隔声隔音性能,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节能与减排。具体施工时,参照图6,所述叠合梁1的顶部预埋有若干第一连接件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为闭口式箍筋,所述叠合梁1的顶部通过混凝土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1与楼层顶板6一体浇筑成型,从而将所述叠合梁1与楼层顶板6固定连接。为保证叠合梁1的承载能力,所述叠合梁1内还穿设有若干水平受力筋12,所述若干水平受力筋12与两侧剪力墙或构造柱连接,所述若干水平受力筋12与现浇混凝土共同受力。所述填充墙体2的两侧均预埋有若干第二连接件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1为水平拉结筋。所述填充墙体2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21与剪力墙10或构造柱20形成弱连接,参照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内墙2与所述剪力墙10或构造柱20之间设有所述轻质填充体5。利用所述轻质填充体5,并适当减少水平拉结筋21的数量,从而使得填充墙体2与剪力墙10或构造柱20的连接不会太强,只要保证填充墙体2的两侧相对固定即可,以减少混凝土墙体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同时,所述填充墙体2的底部与楼层底板(未图示)不接触,从而能够增加结构整体耗能能力,释放结构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了因为刚性连接而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墙体2的底部预留有用于安装插座的插座口22以及用于线路安装的操作口23。所述复合内墙100在利用混凝土浇筑时,可预先在墙体内部精确预埋机电管线,从而避免了在墙体上二次开槽的过程,施工较为方便。所述填充墙体2的四周还开设有若干铝模预留孔24,用于剪力墙10或构造柱20的铝模安装使用。所述填充内墙2内还预埋有若干螺母套筒25,用于固定现场安装时的临时支撑。参照图6,所述叠合梁1的顶部还设有吊钩13,用于起吊安装所述复合内墙10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100,其通过将叠合梁1和填充墙体2浇筑成一个整体,不仅提高了构件的预制效率,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可避免叠合梁1与填充墙体2之间的开裂问题。同时,利用轻质填充体5节省了混凝土用量,减轻了墙体自重,并利用复合内墙100与剪力墙10或构造柱20的弱连接,从而释放结构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了复合内墙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此外,通过插座口22、操作口23、铝模预留孔24、螺母套筒25以及吊钩13等部件的设置,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梁以及填充墙体,所述叠合梁和填充墙体一体浇筑成型,且所述叠合梁和填充墙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提高复合内墙强度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所述填充墙体内填充有若干用于减重和隔声的轻质填充体;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预埋有若干第一连接件,所述填充墙体的两侧均预埋有若干第二连接件,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楼层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剪力墙或构造柱形成弱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与楼层底板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梁以及填充墙体,所述叠合梁和填充墙体一体浇筑成型,且所述叠合梁和填充墙体内设有若干用于提高复合内墙强度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所述填充墙体内填充有若干用于减重和隔声的轻质填充体;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预埋有若干第一连接件,所述填充墙体的两侧均预埋有若干第二连接件,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楼层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剪力墙或构造柱形成弱连接,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与楼层底板不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体的底部预留有用于安装插座的插座口以及用于线路安装的操作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内还穿设有若干水平受力筋,所述若干水平受力筋与所述剪力墙或构造柱浇筑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梁复合内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则森王洪欣唐智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