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923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除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包括移动小车、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该装置的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可以根据动车组车底的积雪积冰高度来调整整个装置的高度,利用近红外光光源向车底的积雪结冰部位照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透过冰雪层照射到车底部件表面涂覆的近红外光涂层,由于涂层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因此涂层表面迅速生热并将冰雪层底部快速融化,从而使冰雪层在人工敲打等外力作用下很容易从涂层表面脱落去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融化涂层表面粘附的少量冰雪即可在人工敲打作用下将整个冰雪层全部去除,因此除冰效率很高而且能耗很低。

An ice removal device for EMUs based on near infrared light coat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deicing of rail vehicles, in particular to the deicing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the EMU based on the near infrared light coating, which includes a mobile trolley, a first shear fork lift mechanism and a second shearing fork type lifting mechanism. The first shear fork lift mechanism of the device and the second shear fork lift mechanism can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whole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snow icing height of the underside of the EMU. Near infrared light is irradiated by near infrared light source to the snow in the bottom of the car, and near infrared light is irradiated through ice and snow to the near infrared of the surface of the parts of the bottom of the car. Due to the goo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coating, the coating surface quickly heat and melt the bottom of the ice and snow layer quickly, so that the ice and snow layer can be easily removed from the coating surface under the artificial knocking and other external force. The utility model only needs to melt the small amount of ice and snow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ating to remove all the ice and snow layer under the action of artificial knocking, so the deicing efficiency is very high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very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除冰
,尤其涉及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
技术介绍
动车组在冰雪环境中高速运行时,车底尤其是转向架区域会粘附厚厚的冰雪层,当动车组累计运行4000km或者48h后,都需要进入检修库进行一次一级修,如果动车组积雪结冰,那么首先需要彻底去除动车组车底区域附着的冰雪层,以保证后续检修作业的正常进行。因此,开发快速高效的融雪除冰装置及方法对于动车组正常开展检修作业甚至保证动车组正常上线运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动车组常用的融雪除冰方法包括:1)利用检修库内高于0℃的室温自然融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融冰效率低、速度慢而且不可控;2)人工敲打除冰,作业人员用橡胶锤等工具直接敲打冰雪层进行除冰,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3)高压(热)水冲洗除冰,作业人员用高压(热)水直接冲洗冰雪层进行除冰,其缺点是能耗大、作业环境差;4)热风除冰,将热风机组产生的热风通过送风装置以一定的速度喷向列车底部进行除冰,其主要缺点是热能利用率低、能耗高。针对上述缺点,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将列车底部空间封闭的快速热风融冰系统,包括临时封闭系统和热风循环系统,可实现只对列车底部封闭空间加热,具有融冰速度快、能耗低的优点。但这套系统较为庞大,运用维护成本较高,同时使用前的准备期较长,总体除冰效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动车组车底除冰方法劳动强度大和除冰效率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包括移动小车、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小车上,且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一工作台面,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通过第一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二工作台面,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近红外光光源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其中,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安装架、车轮和导向轮,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实现所述移动小车的移动,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导向轮水平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剪叉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剪叉单元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剪叉单元又包括第一剪叉臂和第二剪叉臂,所述第一剪叉臂和第二剪叉臂交叉铰接设置,且第二剪叉臂设于所述第一剪叉臂的外侧,所述第二剪叉臂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上端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剪叉臂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铰接,下端与所述安装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架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工作台面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剪叉臂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配合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二剪叉臂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滑轨配合的第二滚轮。其中,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液压缸和脚踏式液压泵,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剪叉臂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剪叉臂的下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脚踏式液压泵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脚踏式液压泵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的伸缩。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台面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第一工作台面通过蝶形铰链依次对接。其中,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底座、第二剪叉单元和丝杆,所述底座用于将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安装到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二剪叉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每两个所述第二剪叉单元相对设置形成一组,多组所述第二剪叉单元沿同一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剪叉单元包括多层剪叉组件;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剪叉单元之间设有两根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剪叉单元的相邻两层剪叉组件的连接处连接,其中一根第三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纹孔,另一根第三连接杆上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设有轴承,所述丝杆依次与所述螺纹孔和轴承内圈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第一安装槽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第二安装槽平行设置。其中,所述近红外光光源包括灯泡型近红外线灯和灯管型近红外线灯,所述灯泡型近红外线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安装于第一工作台面上,所述灯管型近红外线灯通过第二安装槽安装于第二工作台面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包括移动小车、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小车上,且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一工作台面,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通过第一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二工作台面,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近红外光光源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该装置的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可以根据动车组车底的积雪结冰高度来调整整个装置的高度,利用近红外光光源向车底的积雪结冰部位照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透过冰雪层照射到车底部件表面涂覆的近红外光涂层,由于涂层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因此涂层表面迅速生热并将冰雪层底部快速融化,从而使冰雪层在人工敲打等外力作用下很容易从涂层表面脱落去除。本技术只需要融化涂层表面粘附的少量冰雪即可在人工敲打作用下将整个冰雪层全部去除,因此除冰效率很高而且能耗很低。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小车和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小车和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小车;2: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3:第一工作台面;4: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5:灯泡型近红外线灯;6:灯管型近红外线灯;7:蝶形铰链;101:安装架;102:导向轮;103:固定轮;104:万向轮;105:配重块;106:把手;107:第一滑轨;201:第二剪叉臂;202:第一剪叉臂;203:第一连接杆;204:液压缸;205:油管;206:第二连接杆;207:支耳;208:脚踏式液压泵;209:支耳;2010:第二滚轮;2011:第一滚轮;301:第二滑轨;401:滑轨;402:第二工作台面;403:剪叉组件;404:轴承连接杆;405:螺母连接杆;406:手柄;407:丝杆;408: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小车、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小车上,且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一工作台面,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通过第一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二工作台面,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近红外光光源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小车、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和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小车上,且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一工作台面,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通过第一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二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上端设有第二工作台面,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近红外光光源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安装于所述第二工作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安装架、车轮和导向轮,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车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实现所述移动小车的移动,所述导向轮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导向轮水平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剪叉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剪叉单元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剪叉单元又包括第一剪叉臂和第二剪叉臂,所述第一剪叉臂和第二剪叉臂交叉铰接设置,且第二剪叉臂设于所述第一剪叉臂的外侧,所述第二剪叉臂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上端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剪叉臂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工作台面铰接,下端与所述安装架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工作台面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剪叉臂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配合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二剪叉臂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滑轨配合的第二滚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光涂层的动车组车底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叉式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液压缸和脚踏式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煜虞大联曲文强王秀刚张宝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