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74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折弯模具包含下模模块,放置料条;脱料模块,位于下模模块的上方,与下模模块配合固定料条;折弯模块,设置在下模模块内,配合脱料模块将料条朝着脱料模块的方向进行折弯;冲压模块,从脱料模块插入下模模块内,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折弯模块朝向脱料模块的一侧进行运动;回弹部件,设置在折弯模块与脱料模块之间,在回弹时带动折弯模块顶起冲压模块;冲压模块还在被折弯模块顶起时抵住脱料模块,带动脱料模块朝着远离下模模块的方向进行运动,将脱料模块与下模模块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折弯模具可使得脱料模块与下模模块之间分离的行程可做到最小,从而提升了料条折弯的速率。

Bend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ld, and discloses a bending die. In the utility model, a bending die consists of a lower mold module and a material bar; a decharging module is located above the lower mold module and is fitted with the lower die module. The bending module is set in the module of the lower mold, and the strip is be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decharging module with the decharging module, and the stamping module is inserted from the decharging module. In the module of the lower die, the bending module is driven by the external force to move toward the side of the decharging module; the rebound component is set between the bending module and the decharging module, and the stamping module is driven by the bending module when the springback is springback; the stamping module also supports the decharging module when it is jacked up by the bending module to drive the decharging module toward the far distance. The direction of the lower die module is moved, and the stripping module is separated from the lower die modul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bending die makes the separation stroke between the stripping module and the lower die module minimized, thus improving the rate of the bending of the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状态而成型的工具,而折弯模具为模具的一种,一般装于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型变形,从中获取所需零件的加工法。专利技术人发现,材料在一般冲压折弯模具内的浮升量几乎都很高,因为若料条需折弯5mm,为了在料条折弯后,对料条进行输送,工作人员就需要通过上模抬起脱料模块,使脱料模块模与下模进行分离,而抬起的高度一般都需要大于5mm,如此一来,当上模再次带动脱料模块与下模配合折弯料条时,由于脱料模和下模之间产生的行程间距较长,因此就会极大的影响料条折弯的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模具,使得模具的冲压速度不受限制,提高生产速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折弯模具,包含,下模模块,用于放置料条;脱料模块,位于所述下模模块的上方,且用于与所述下模模块配合固定所述料条;折弯模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模块内,且用于配合所述脱料模块将所述料条朝着所述脱料模块的方向进行折弯;冲压模块,从所述脱料模块插入所述下模模块内,且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折弯模块朝向所述脱料模块的一侧进行运动;回弹部件,设置在所述折弯模块与所述脱料模块之间,用于在回弹时带动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所述冲压模块;其中,所述冲压模块还用于在被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时抵住所述脱料模块,带动所述脱料模块朝着远离所述下模模块的方向进行运动,将所述脱料模块与所述下模模块进行分离。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设有下模模块、折弯模块、脱料模块、冲压模块和回弹部件,料条放置于下模模块上,脱料模块位于下模模块上方与下模模块配合固定住料条,冲压模块带动折弯模块将料条朝着脱料模块方向折弯,通过脱料模块与下模模块的配合使料条向上折弯成预设的角度。且回弹部件设置在折弯模块与脱料模块之间,在料条被折弯的过程中,挤压回弹部件,当料条被完全折弯后,回弹部件回弹折弯模块,折弯模块顶起冲压模块,使冲压模块抵住脱料模块,带动脱料模块自动与下模模块分离,使折弯后的料条可移动进入下步工序。利用此结构,可使得脱料模块与下模模块之间分离的行程可做到最小,从而提升了料条折弯的速率。另外,所述折弯模块包含:折弯入子,用于配合所述脱料模块将所述料条朝着所述脱料模块的方向进行折弯,且所述折弯入子还用于被所述回弹部件回弹时推动;翘板,所述翘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弯入子和所述冲压模块相抵,用于所述冲压模块在外力作用下顶起所述折弯入子。其中,所述折弯入子还用于被所述回弹部件回弹时推动所述翘板顶起所述冲压模块。另外,所述折弯入子用于折弯所述料条的一侧为斜面。从而符合料条折弯需求。另外,所述折弯入子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回弹部件的凹槽。从而可对回弹部件稳定的进行固定,以保证回弹部件的回弹性能。另外,所述折弯入子包含:入子本体、设置在所述入子本体上用于抵住所述翘板的折弯滑动销。从而使入子本体的运动更为灵活。另外,所述折弯滑动销与所述翘板相抵的面为平面。从而通过平面与翘板相抵,使折弯滑动销与翘板之间更为稳定。另外,所述冲压模块包含:推块,用于带动所述折弯模块朝向所述脱料模块的一侧进行运动;冲子,与所述推块相连,且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推块推动所述折弯模块;其中,所述推块还用于被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时抵住所述脱料模块,带动所述脱料模块朝着远离所述下模模块的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当外力作用在冲子上后,可由冲子带动推块推动折弯模块,实现折弯模块的运动。另外,所述推块包含:推块本体、设置在所述推块本体上用于抵住所述折弯模块的推块滑动销。从而使推块本体的运动更为灵活。另外,所述推块滑动销与所述折弯模块相抵的面为平面。另外,所述脱料模块包含:脱料板;脱料入子,设置在所述脱料板内,用于与所述折弯模块配合折弯所述料条;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脱料板内,与所述回弹部件相抵持;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脱料板内,用于在所述冲压模块被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时,被所述冲压模块抵住。另外,所述脱料入子用于将所述料条折弯的一侧为斜面。从而符合料条折弯需求。另外,所述折弯模具还包含,用于向所述冲压模块施加作用力的上模模块。从而使冲压模块均匀受力推动折弯模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折弯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折弯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折弯模具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另一折弯模具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折弯模具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另一折弯模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折弯模具。如图1所示,折弯模具包含下模模块1、脱料模块2、折弯模块3、冲压模块4和回弹部件5。下模模块1上用于放置料条6,脱料模块2位于下模模块1的上方,且用于与下模模块1配合固定料条6,折弯模块3设置在下模模块1内,且用于配合脱料模块2将料条6朝着脱料模块2的方向进行折弯。冲压模块4从脱料模块2插入下模模块1内,且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折弯模块3朝向脱料模块2的一侧进行运动,回弹部件5设置在折弯模块3与脱料模块2之间,在回弹时带动折弯模块3顶起冲压模块4。冲压模块4在被折弯模块3顶起时抵住脱料模块2,带动脱料模块2朝着远离下模模块1的方向进行运动,将脱料模块2与下模模块1进行分离。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设有下模模块1、折弯模块3、脱料模块2、冲压模块4和回弹部件5,料条6放置于下模模块1上,脱料模块2位于下模模块1上方与下模模块1配合固定住料条6,冲压模块4带动折弯模块3将料条6朝着脱料模块2方向折弯,通过脱料模块2与下模模块1的配合使料条6向上折弯成预设的角度。且回弹部件5设置在折弯模块3与脱料模块2之间,在料条6被折弯的过程中,挤压回弹部件5,当料条6被完全折弯后,回弹部件5回弹折弯模块3,折弯模块3顶起冲压模块4,使冲压模块4抵住脱料模块2,带动脱料模块2与下模模块1分离,使折弯后的料条6可移动进入下步工序。从而利用此结构,可使得脱料模块2与下模模块1之间分离的行程可做到最小,从而提升了料条折弯的速率。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折弯模块3包含折弯入子7和翘板8,折弯入子7用于配合脱料模块2将料条6朝着脱料模块2的方向进行折弯,折弯入子7用于折弯料条6的一侧为斜面,且折弯入子7被回弹部件5回弹时推动翘板8。翘板8两端分别与折弯入子7和冲压模块4相抵,冲压模块4在外力作用下向下压翘板8的一端,翘板8的另一端则顶起折弯入子7,折弯入子7随翘板8抬高向脱料模块2方向运动,推动料条6向脱料模块2方向折弯。料条6被折弯后,回弹部件5回弹推动折弯入子7向翘板8方向运动,将翘板8与折弯入子7相抵端向下压,则翘板8的另一端带着冲压模块4向上抬起,使冲压模块4抵住脱料模块2,带动脱离模块2远离下模模块1。且折弯入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折弯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下模模块,用于放置料条;脱料模块,位于所述下模模块的上方,且用于与所述下模模块配合固定所述料条;折弯模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模块内,且用于配合所述脱料模块将所述料条朝着所述脱料模块的方向进行折弯;冲压模块,从所述脱料模块插入所述下模模块内,且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折弯模块朝向所述脱料模块的一侧进行运动;回弹部件,设置在所述折弯模块与所述脱料模块之间,用于在回弹时带动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所述冲压模块;其中,所述冲压模块还用于在被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时抵住所述脱料模块,带动所述脱料模块朝着远离所述下模模块的方向进行运动,将所述脱料模块与所述下模模块进行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下模模块,用于放置料条;脱料模块,位于所述下模模块的上方,且用于与所述下模模块配合固定所述料条;折弯模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模块内,且用于配合所述脱料模块将所述料条朝着所述脱料模块的方向进行折弯;冲压模块,从所述脱料模块插入所述下模模块内,且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折弯模块朝向所述脱料模块的一侧进行运动;回弹部件,设置在所述折弯模块与所述脱料模块之间,用于在回弹时带动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所述冲压模块;其中,所述冲压模块还用于在被所述折弯模块顶起时抵住所述脱料模块,带动所述脱料模块朝着远离所述下模模块的方向进行运动,将所述脱料模块与所述下模模块进行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模块包含:折弯入子,用于配合所述脱料模块将所述料条朝着所述脱料模块的方向进行折弯,且所述折弯入子还用于被所述回弹部件回弹时推动;翘板,所述翘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折弯入子和所述冲压模块相抵,用于所述冲压模块在外力作用下顶起所述折弯入子;其中,所述折弯入子还用于被所述回弹部件回弹时推动所述翘板顶起所述冲压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入子用于折弯所述料条的一侧为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入子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回弹部件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