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式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73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25
驱使各液压无级变速器(64、70)动作的液压伺服机构(205、208)以在无级变速箱(323)内夹着两液压无级变速器(64、70)的方式分开设置于两端侧。在油路组件(401)上形成有:针对各液压无级变速器(64、70)的闭环油路(201、202)、以及将两个闭环油路(201、202)连接起来的供油油路(219)。将供油油路(219)和各液压伺服机构(205、208)连接起来的伺服油路(402、403)以伺服油路(402、403)与供油油路(219)正交且伺服油路(402、403)彼此以平行状延伸的方式而从油路组件(401)形成到无级变速箱(3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压式变速装置
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式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在联合收割机等作业车辆中常见的是搭载液压式变速装置,该液压式变速装置具有:内置了组合液压泵及液压马达而成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对的无级变速箱、以及安装于无级变速箱的一个侧面的油路组件。而且,在这种液压式变速装置中,将使各液压无级变速器动作的液压伺服机构内置于无级变速箱的技术也是已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68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所述现有技术中,与处于无级变速箱内的各液压伺服机构连接的油路构造例如相对于油路组件的板厚方向倾斜延伸,复杂且较长,因此存在以下问题:难以将油路形成于无级变速箱,制造成本增大。本申请专利技术是研究了上述这样的现状而得出的,以提供一种实施了改进的液压式变速装置为技术课题。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的液压式变速装置具有:内置有组合液压泵及液压马达而成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对的无级变速箱、以及安装于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一个侧面的油路组件;将驱使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动作的液压伺服机构以在所述无级变速箱内夹着所述两液压无级变速器的方式而分开配置于两端侧,在所述油路组件上形成:针对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的闭环油路、以及将所述两个闭环油路连接起来的供油油路;将所述供油油路与所述各液压伺服机构连起来的伺服油路从所述油路组件形成到所述无级变速箱,以使得所述伺服油路与所述供油油路正交且所述伺服油路彼此以平行状延伸。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在第1方案的液压式变速装置的基础上,使所述供油油路和与所述供油油路呈平行状延伸的旁通油路均与所述各闭环油路相正交,在所述各闭环油路与所述供油油路相正交的正交位置配置有单向阀,在所述各闭环油路与所述旁通油路相正交的正交位置配置有溢流阀。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在第1或者第2方案的液压式变速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供油油路的一端侧连接有:排出所述供油油路中的工作油的多余部分的多余油溢流阀。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液压式变速装置具有:内置有组合液压泵及液压马达而形成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对的无级变速箱、以及安装于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一个侧面的油路组件;在所述无级变速箱内夹着所述两液压无级变速器而将驱使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动作的液压伺服机构分开配置于两端侧,在所述油路组件上形成有:针对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的闭环油路、以及将所述两个闭环油路连接起来的供油油路;将所述供油油路与所述各液压伺服机构连起来的伺服油路以所述伺服油路与所述供油油路正交且所述伺服油路彼此平行状延伸的方式从所述油路组件形成到所述无级变速箱,使针对所述各液压伺服机构的伺服油路沿着所述无级变速箱的靠近所述各液压伺服机构的侧面形成为直线状且尽量缩短。因此,容易在所述无级变速箱、所述油路组件上形成所述各伺服油路、且加工性良好,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特别是,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溢流阀分开而分别配置于所述各闭环油路,因此,不必使用高价的单向溢流阀(兼具单向阀功能和溢流阀功能的阀门,参照所述专利文献1等),这一点也有利于液压式变速装置的低成本化。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有本申请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4是从左斜前方观察行进机体前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5是联合收割机的驱动系统图。图6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驱动系统图。图7是液压无级变速器的液压回路图。图8是从左斜前方观察驾驶台及车辆用驱动装置而得到的立体图。图9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视图。图10是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图11是示出齿轮排列关系的变速箱的左视剖视图。图12是变速箱的直行输出的展开剖视图。图13是变速箱的转弯输出的展开剖视图。图14是副变速齿轮机构的后视剖视图。图15是PTO轴毂部的后视剖视图。图16是PTO轴毂部上安装有PTO轴的另一例的后视剖视图。图17转弯制动器的后视剖视图。图18是示出了润滑构造的另一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图19是车轴前端侧的剖视图。图20是油路组件的剖视图。图21是液压式变速装置(无级变速箱及油路组件)的剖视图。图22是液压式变速装置(无级变速箱及油路组件)的局部剖视图,(a)是侧面的局部剖视图,(b)是与俯视剖视图组合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搭载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附图对将本申请专利技术具体化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3,对联合收割机的简略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行进机体1的直行方向时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将朝向直行方向时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如图1~图3所示,作为作业车辆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具有作为行进部的行进机体1,行进机体1被橡胶履带制的左右一对履带2所支撑。在行进机体1的前部,以能够被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进行升降调节的方式安装有收割部3,收割部3一边收割一边收进稻子、麦子、大豆或者玉米等的未割谷秆。在行进机体1的左侧搭载有:用于对从收割部3供给来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9。在脱粒部9的下部配置有:用于进行摆动筛选及风筛选的谷粒筛选机构10。在行进机体1的前部右侧搭载有:操作人员搭乘的驾驶台5。在驾驶台5(驾驶席42的下方)配置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7。在驾驶台5的后方(行进机体1的右侧)配置有:从脱粒部9取出谷粒的谷粒箱6、以及朝向卡车货台(或集装箱等)排出谷粒箱6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将谷粒排出输送机8构成为向机外侧方倾倒而由谷粒排出输送机8输出谷粒箱6内的谷粒。收割部3具有:与脱粒部9前部的脱粒口9a连通的进料室11、与进料室11的前端连续地设置的横长桶状的谷物割台12。在谷物割台12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撑有:耙拢搅龙13(platformauger)。在耙拢搅龙13的前部上方配置有:带搂齿梁的耙拢拨禾轮14。在谷物割台12的前部配置有:推子状的第1割刀15。在谷物割台12前部的左右两侧突出设置有左右分禾体16。另外,在进料室11内设置有:供给输送机17。在位于供给输送机17的进给终端侧位置的脱粒口9a上设置有:收割谷秆喂入用喂入轮18(frontloader)。进料室11的下表面部与行进机体1的前端部借助升降用液压缸4而被连结,收割部3以后述的收割输入轴89(进料室输送机轴)为升降支点,通过升降用液压缸4而进行升降运动。根据上述构成,左右分禾体16间的未割谷秆的穗尖侧被耙拢拨禾轮14耙拢,未割谷秆的谷秆根侧被第1割刀15割取,在耙拢搅龙13的旋转驱动下,收割谷秆汇集于谷物割台12的左右宽度的偏中央部的进料室11入口附近。谷物割台12的收割谷秆全部被供给输送机17输送,由喂入轮18投入到脱粒部9的脱粒口9a。此外,具有:使谷物割台12绕水平控制支点轴转动的水平控制用液压缸(省略图示),还能够由所述水平控制用液压缸对谷物割台12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进行调节,从而使谷物割台12、第1割刀15、以及耙拢拨禾轮14相对于农田面保持于水平。如图1及图3所示,在脱粒部9的脱粒室内,将脱粒筒21设置成能够旋转。使脱粒筒21轴支撑于:在行进机体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脱粒筒轴20。在脱粒筒21的下侧张开设置有允许谷粒漏下的筛网24。而且,在脱粒筒21前部的外周面上,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有:螺旋状的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压式变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式变速装置,具有:内置有由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组合而成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对的无级变速箱、以及安装于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一侧面的油路组件,驱使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动作的液压伺服机构以在所述无级变速箱内夹着所述两液压无级变速器的方式而分开配置于两端侧,在所述油路组件上形成有:针对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的闭环油路、以及将所述两个闭环油路连起来的供油油路,将所述供油油路和所述各液压伺服机构连起来的伺服油路以所述伺服油路与所述供油油路正交且所述伺服油路彼此以平行状延伸的方式从所述油路组件形成到所述无级变速箱。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13 JP 2015-2019891.一种液压式变速装置,具有:内置有由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组合而成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对的无级变速箱、以及安装于所述无级变速箱的一侧面的油路组件,驱使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动作的液压伺服机构以在所述无级变速箱内夹着所述两液压无级变速器的方式而分开配置于两端侧,在所述油路组件上形成有:针对所述各液压无级变速器的闭环油路、以及将所述两个闭环油路连起来的供油油路,将所述供油油路和所述各液压伺服机构连起来的伺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