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71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将线缆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作业的连接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对第一线缆的一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的连接构造,具备:连接部,对第一线缆的一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及保护部件,对连接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收纳。保护部件具有:第一开口部,设于保护部件的一个端部,以第一线缆与保护部件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供第一线缆插通;及第二开口部,设于保护部件的另一个端部,第一线缆能够从上述第二开口部延伸出。连接部具有倾斜面,上述倾斜面从其他部件侧向第一线缆侧倾斜,使得在使连接部相对于保护部件进行相对移动而对该连接部进行收纳之际,在连接部与第二开口部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时,上述倾斜面与第二开口部抵接而将连接部向保护部件的内部引导。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作业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的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已知有对控制线缆之间进行连接的控制线缆的连接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控制线缆的连接构造,该控制线缆的连接构造通过设置在一个控制线缆具备的内线缆的一端的卡止片和设置在另一个控制线缆具备的内线缆的另一端的卡合部构成连接单元。连接单元构成为收纳在由固定保护筒和可动保护筒形成的保护部件的内部,并在保护部件的内部进行滑动。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容易地使卡止片从可动保护筒露出,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单元的连接。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8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构造中,在连接了卡止片和卡合部之后,可动保护筒的保持凸缘通过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移动直至与安装在固定保护筒上的护环紧贴,从而形成保护部件。此时,有时由于内线缆的张力等,连接单元沿着保护部件的径向凸出,或者由于卡止片与卡合部之间的连接不充分而使连接单元的径向上的长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保持凸缘和护环之间夹装有连接单元,因此需要用人手拆下夹装的连接单元和再次进行卡止片与卡合部之间的连接等作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将线缆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作业的连接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构造用于对第一线缆的一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连接构造具备:连接部,对第一线缆的一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及保护部件,对连接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收纳,保护部件具有:第一开口部,设于保护部件的一个端部,以第一线缆与保护部件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供第一线缆插通;及第二开口部,设于保护部件的另一个端部,第一线缆能够从第二开口部延伸出,连接部具有倾斜面,上述倾斜面从其他部件侧向第一线缆侧倾斜,使得在使连接部相对于保护部件进行相对移动而对该连接部进行收纳之际,在连接部与第二开口部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时,倾斜面与第二开口部抵接而将连接部向保护部件的内部引导。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构造,对线缆的端部与连接对象物进行连接时的作业性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连接构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a)是将实施方式1的连接构造沿着轴向从上方向下方切断而得到的剖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轴向从前面侧向背侧切断而得到的剖视图,图2(c)是图2(b)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连接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1的连接构造的连接的途中的说明图。图4(b)是基于图4(a)的连接构造的连接后的说明图。图5(a)~(e)是按时序表示基于实施方式1的连接构造的连接状态的说明图。图6(a)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构造的剖视图,图6(b)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7是基于实施方式3的连接构造的连接部的剖视图。图8(a)是实施方式4的连接构造的连接部的剖视图,图8(b)是表示基于图8(a)的连接部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5的连接构造具有的辅助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的连接构造具有的辅助部件与第二开口部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的情况下,在连接部的一部分与移动限制部抵接的情况下,连接部被向保护部件的内部引导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5的连接构造具有的辅助部件与第二开口部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的情况下,连接部被向保护部件的内部引导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在说明时,参考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等空间配置,但无论实际空间中的安装姿势如何,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都可以使用。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1的概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构造1对例如与操作部91连接的控制线缆9a和与被操作部92连接的控制线缆9b进行连接。控制线缆9a由作为第一线缆的第一内线缆2和外壳21构成。同样,控制线缆9b由作为第二线缆的第二内线缆3和外壳31构成。连接构造1具备连接部4和以可滑动的方式收纳连接部4的保护部件5,连接部4对第一内线缆2的一端和不同于第一内线缆2的部件即第二内线缆3的一端进行连接。连接部4由卡合部41和被卡合部42构成,它们分别与控制线缆9a、9b的任意一端连接,因此通过卡合部41和被卡合部42卡合,而成为连接了第一内线缆2与第二内线缆3的连接状态。第一内线缆2的一端与卡合部41连接,另一端与操作部91直接或间接地连接。第二内线缆3的一端与被卡合部42连接,另一端与被操作部92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连接构造1将通过操作部91中的操作而沿着图中的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内线缆2的运动作为第二内线缆3的图中的前后方向的运动进行传递。通过该传递,能够将施加于操作部91的操作力传递至被操作部92。因此,例如以对第一内线缆2和第二内线缆3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进行配设来形成连接构造1。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对第一内线缆2和第二内线缆3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将卡合部41和被卡合部42卡合,由此形成连接部4。接着,参照图2,对连接构造1的结构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连接构造1除了具备上述连接部4和保护部件5以外,还具备:辅助部件6,处于保护部件5的内部并引导连接部4;固定部件7,将连接构造1固定在安装支架B(参照图1)上;密封用的密封件11、12,将连接部4封入保护部件5中;及卡合弹簧部件13,将保护部件5固定在固定部件7上。连接部4具有固定在第一内线缆2的一端即端部2a上的卡合部41和固定在第二内线缆3的一端即端部3a上的被卡合部42。如后所述,卡合部41与被卡合部42卡合而构成连接部4。通过连接部4连接第一内线缆2和第二内线缆3。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41具有上表面具备倾斜面4a的长方体状的形状。卡合部41具有收纳被卡合部的相对于轴状部向垂直方向突出的突状部的凹部41a。卡合部41通过例如金属的浇铸成型而固定在第一内线缆2的端部2a上。卡合部41向第一内线缆2的一端的固定也可以通过由铆接加工或粘接剂等固定预先成型的卡合部41来进行。凹部41a具有在下表面侧形成开口的后侧凹部41ab及前侧凹部41af。前侧凹部41af具有在下表面侧形成开口的下表面侧开口和在第一内线缆2的前端侧形成开口的前端侧开口,前侧凹部41af位于比后侧凹部41ab更靠前端侧处,与后侧凹部41ab在前后方向上连通。从后侧凹部41ab的下表面侧至上表面侧的长度(下面称为深度。在前侧凹部中也相同)形成为比前侧凹部的深度更深。因此,在后侧凹部41ab的前方侧形成有卡合部侧抵接面41ac。被卡合部42分别具有圆柱形状的头部42a、颈部42b及主体部42c互相连接的形状。在此,各部42a~42c配置在同轴上。头部42a是插入到卡合部41的凹部41a中的部分,收纳在后侧凹部41ab中。头部42a具备沿着与颈部42b的轴垂直的方向突出并具有与后侧凹部41ab抵接的抵接面的突状部。颈部42b是具有比作为卡合片的头部42a的外径小的外径的部分,连接头部42a与主体部42c。颈部42b的后侧(从第二内线缆3延伸的延伸侧)的部分收纳在前侧凹部41af中。头部42a的直径大于颈部42b的直径,由此在头部42a的第二内线缆3侧形成有被卡合部侧抵接面42ac。主体部42c是直径与头部42a的外径大致相同的部分,是固定有第二内线缆3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构造,对第一线缆的一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构造具备:连接部,对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及保护部件,对所述连接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收纳,所述保护部件具有:第一开口部,设于所述保护部件的一个端部,以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保护部件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供所述第一线缆插通;及第二开口部,设于所述保护部件的另一个端部,所述第一线缆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部延伸出,所述连接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其他部件侧向所述第一线缆侧倾斜,使得在使所述连接部相对于保护部件进行相对移动而对该连接部进行收纳之际,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时,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开口部抵接而将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保护部件的内部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12 JP 2015-2016511.一种连接构造,对第一线缆的一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构造具备:连接部,对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及保护部件,对所述连接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收纳,所述保护部件具有:第一开口部,设于所述保护部件的一个端部,以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保护部件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供所述第一线缆插通;及第二开口部,设于所述保护部件的另一个端部,所述第一线缆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部延伸出,所述连接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其他部件侧向所述第一线缆侧倾斜,使得在使所述连接部相对于保护部件进行相对移动而对该连接部进行收纳之际,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比位于径向的外侧时,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开口部抵接而将所述连接部向所述保护部件的内部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造,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卡合部,固定于所述其他部件或固定于所述第一线缆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政秀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